勇敢飞 我也能到国外去工作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铁猛
  
  从业余程序员到美国微软总部
  从2008年初开始寻找去美国工作的机会,到今年初正式踏上美国土地,刘铁猛整整寻觅了两年。“契机真的是太重要了。”回忆起两年的等待,刘铁猛不胜唏嘘,其实在2008年的时候,他就已经通过了一家美国公司的面试,结果赶上金融危机初显,那一批的商务签证都被Pass掉了。
  刘铁猛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他所说的到美国工作的机会,实际上是一种软件外包,具体来说也就是“对美在岸外包”:由接包的企业为发包的美国企业寻找相关人才,再以人才派遣的形式到美国本土工作。
  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大连、武汉、成都、无锡、合肥等城市,都有类似的软件外包企业,但因为各外包公司的战略不同,把人送到美国去的比例也比较悬殊,少的一年只派十来个,多的一年派出几百个。软件工程中的角色有架构师、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设计师、程序员、测试员等,目前派遣比较集中的是测试员和程序员,也有少量项目经理。在岸外包会比雇佣本土员工节约大量成本,并且在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方面优势远远大干离岸外包,因此,在岸外包的比例不断增大。虽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整体发包量低于2007年,不过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回暖。
  赶上了新一波“行情”的刘铁猛。如今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微软总部工作,主要做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大学毕业后,一直希望能成为一位软件开发工程9币的刘铁猛却只在北京一个小IT公司找到了一份软件测试的工作,也正是这份工作很快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随即为自己制定了4个“两年计划”:先踏实做两年软件测试,从找Bug中学习编程;之后转为软件开发工程师,积累工作经验、锻炼能力;到工作第5个年头时到外企工作两年;最后的两年寻找出国工作机会。
  其实刘铁猛最开始想出国只是为了挣面子,他高中上的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之一,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现在都在国外,高考失利的他一直想证明,“就算高考没考上名校,他们做的事情,我也可以做。”当然,最后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要出国的,是在外企工作的经历——“与国外的同事合作,大家通过电话、E-mail沟通,从对方的言谈中,能感受到他们其实并不完全信任你,也不会有太多技术交流,但是在美国和美国同事面对面的时候,彼此更容易建立信任,也更有可能接触到一些新技术。”
  “这次能获得出国工作的机会,有点天时地利人和的意思。天时,是微软刚好有这样的外包需求,而且赶上春节,签证和海关都比较容易过;地利,指的是我在北京,能及时地得到这方面的消息;人和,是我之前告诉身边的所有朋友帮忙留意到国外工作的机会,并和一些有在岸外包业务的公司保持联系,而这次就是公司负责招聘的人员第一时间通知我的。而且美国本地的客户经理做了很多工作,促使客户拍板要人。”刘铁猛说,“当然自己本身有一定技术能力也很重要。但也不是只有技术特别好的人才能有机会,其实只要符合招聘岗位的基本需求就好。”
  刘铁猛英语并不算好,即便现在已经在美国工作了5个多月,生活口语也就是“饿不死人”的水平。“我们做软件开发,工作中的交流主要是专业英语,只要能互相了解对方意思,不产生误解就行,当年编程主要靠自学,那时候很多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的,所以这些年来专业英语的读写都没问题,用于工作——足以。”
  
  曹清
  
  从MBA学生到淡马锡高级经理
  曹清是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工作地点在新加坡。曹清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工作了几年后,又考入复旦大学,2009年取得MBA学位。在毕业前夕,曹清在学校看到了“联系新加坡”的宣讲——邀请MBA毕业生参加新加坡考察团,参加者只需要自己负担往返机票,而在新加坡一周的考察时间内,“联系新加坡”组织将会负责食宿、交通费用,并带领大家参观新加坡的金融行业各用人单位。
  曹清报名参加了这次考察团,并在考察的一周时间内迅速萌生了到新加坡工作的念头。“上海虽然是一座国际化都市,但是到了新加坡之后更加体会到了什么是国际化,一下飞机就能感受到海关的高效和先进的城市规划。而且参观了新加坡的金融行业后,会让你一下子意识到要进一步开拓自己的视野就必须出国,并加入一家具有实力的公司。”曹清说。
  事实上。像曹清参加的“联系新加坡”,这种考察团每年至少要组织4~5次,主要招募MBA毕业生的是专门针对金融行业的考察团;招募在行业内有3~4年工作经验的(化工、电子)工程师,则主要是针对新加坡传统制造业的考察团……
  这样的考察团旨在吸引国际人才到新加坡工作、投资和生活,并不是一场直接的招聘会,只是给参加者打开了一扇窗:原来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多人考察结束就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生活,但他们会记得联系新加坡,或许两年后,觉得自己应该到国外发展了,就会再次考虑到新加坡工作的机会,想到去联系新加坡的网站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机会。”联系新加坡区域主任王隆庆说。从事插画、网络游戏角色设计的何德洪就是这样一个“后反劲儿”的案例。后来他也接到了几家海外公司的Offer,考虑到新加坡就业准证(EP)的便利性,选择了那里。
  “一般来说,就业准证是与特定雇主挂钩,也就是说一旦你离开这家公司,也就不能继续在这个国家停留,但新加坡还实施了一种个人化就业准证(PEP)——不与任何雇主挂钩,而是与个人能力挂钩,这意味着你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在新加坡最长滞留6个月时间重新求职。而且据2007年统计数据,新加坡约有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口为外籍人士。大部分时候,只要拿到企业Offer,就业准证基本不会有问题。”王隆庆说。
  
  飞跃建议
  
  等最好的时机再走出去
  我们采访了安拓国际顾问公司中国区总裁AJ Watts,请他为想去海外的求职者提些建议。
  Q 在等待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决心要去国外工作的中国求职者应该做些什么呢?
  A 多读财经杂志,如《福布斯》等等。关注有关国际招工的信息,积极地通过专业网站上传、更新自己的简历。很多网站都可以为求职者提供便利。比如安拓的网站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公布各大海外公司的用人信息。还有一些职业咨询公司,也会储备大量的人才信息,多跟他们保持联系。如果你自己有博客。也可以在博客上积极地介绍自己。
  Q 在目前比较严峻的全球就业形势下,你推荐首选的海外工作国家是哪里呢?
  A 巴西。那里的宏观经济相当不错,市场可拓展性强,发展空间巨大。有较为刚性的用人需求。2010年初,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巴西有50%的企业对中高端人才有需求,而截至5月份,这个数字上涨到了65%。更令人信息的是,66%的巴西企业在未来还有招工计划,这使得巴西的职业市场进入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状态中。此外阿根廷和加拿大的招工数据也不错,它们都是值得中国职业人关注的海外国家。
  Q 海外公司对中国求职者有特殊的要求么?
  A 我不会在意我的员工是香港来的,还是北京来的,还是伦敦来的。只要把分内工作做好,就是优秀人才,我就愿意与其合作。更何况,中国求职者总是拥有很高的学历,经常让海外公司跌破眼镜。真的,在国外,见不到这么多MBA。
  Q 你认为中国人才走出国门会成为一种主流的职业发展方向么?
  A 世界本身就是互相融合。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潮流,人才流动只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外出留学、定居,去国外工作的人数增多是必然的。
  


  


  


  

其他文献
Mark是台湾备受喜欢的漫画红人,他常常画出办公室里令人捧腹的一些微妙时刻,比如辞职时要不要说真话这个问题。  1 错误的真话:我主管是个脑子和核桃一样大的混蛋,在这里工作没有未来。  正确的谎言:我计划要出国念书充实自己。  2 错误的真话:工作划分不清,同事勾心斗角,推工诿过,老子不想干了。  正确的谎言:我打算和几个朋友一起创业。  3 错误的真话:我找到一家薪水好、福利好、老板又帅的公司,
期刊
说起来让人有些失笑,印熙俊身份的转变,竟然是为了一个赌约。2009年,女友跟印熙俊炫耀认识一个网络上很有名的人。有些不服气的印熙俊半开玩笑地跟女友打了一个赌,要在半年之内,也成为网络红人,并且还要做到人气后来居上。  印熙俊没有去想找网络推手,而是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系列的蹿红方法。印熙俊在自己的个人空间里放上了很多自己的照片,标签都标上“帅哥”“红人”的关键字,以便于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他,同时,他
期刊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是文艺青年,那么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他们怀揣着梦想,但是却赚不到钱,在现实里总是很潦倒。越赚不到钱,就越排斥商业,甚至连商业电影都嗤之以鼻。大家都认为“先锋艺术”和“商业”水火不容。因此距离也就越来越远。  可小石就是打破这个“常规理念”的人。打开新茶网的网站页面,到处都是插画、动画、摄影、平面设计、街头艺术……华丽绚烂得就像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它是干什么的呢?简单一点说,你可以把
期刊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即将进入“永远在线”的状态。汤姆·海斯、迈克尔·马隆所著的《湿营销:最具颠覆性的营销革命》看似讨论营销,实质却是对互联时代的人性解读:如果说选择加入网络社区和虚拟群体是由人类内心需求决定的。那么我们愿意在此停留的真正原因则在于,它们能为我们提供帮助、归属感,以及逃避现实的心灵港湾。  这个断言的背后逻辑是,互联网不是信息的载体,而是社群的舞台。对从传统原子世界转移到数
期刊
我是一个工作狂,常常同时做一大堆事情,最常被别人说的就是:“你应该专一一点。”不过,几周前看到的一篇科学报道为我找到了一个开脱的理由。报道引述了来自法国的最新研究——人脑其实能同时做两件事。  法国科学家找来32位右手写字的人,丢给他们一堆字母,请他们将类似的字母找出来,找到越多,就可以得到越多奖金。科学家在旁边用fMRI核磁共振仪器来监测他们的脑部运动,结果发现,实验者左右脑内的“额叶内区”(m
期刊
最近职场学历是比较热门的话题,我不去评价唐骏的真假是非。只从这个话题生发出去。谈谈我眼中的“职场学历”供大家参考。  刚刚加入IBM的时候,我是当时部门里最年轻的员工。同事都是硕士或者是商学院MBA毕业,有北大、清华的。也有长江商学院出来的,而且大都是一期学员。而我不过是个两年的大专学历毕业,自然就年轻很多。可毕竟大家同时步入了IBM的门槛,都是新员工,级别和工资差不多,地位也都平起平坐。我最多叫
期刊
因为爱好,卢十四没有再继续走物理的路。因为信任,他结识了当当网副总裁,做起了图书运营。卢十四的快乐工作经验是:有正确的心理预期;认清自己;负自己的责任,也负起社会的责任。    本月Q乐工作人    爱好:足球和书  世界杯期间,每晚看球至凌晨四点才睡觉,除了同时进行的比赛,其余一场不漏。挚爱的国米今年夺得了欧冠,作为球迷的他很幸福。对于书的渴望更甚,在公交、在地铁,从来都是手捧一卷书,根本无暇顾
期刊
太田元子来中国“定居”已经六年了。她管理着一个7人的编辑和设计团队,每月定期向工作和生活在中国广东、香港等地的日本同胞发行一本叫《Whenever广东》的日文杂志。从创刊到现在刚好五年半。  最近太田元子遇到了一件让她烦恼不已的问题。  她的部门里最重要的一个设计师的太太快要生孩子了,预产期刚好在杂志出版档期的空隙,况且是生孩子这样的人生大事,她爽快地准了设计师的假。  本来两全其美。可是小宝贝不
期刊
这几天在唐骏博士文凭上的纠缠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为这个细节实在是无关大局。唐骏究竟是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还是加州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系博士,本来不应该是问题的焦点。问题的焦点在于:为什么多年来各种吹牛撒大谎的家伙总有市场,总会被炮制为神话?  从意念可以致偏导弹、大兴安岭灭火的严新老师,到凭着一张嘴要炸开喜马拉雅山让高原变绿洲的牟其中老师,更别说芒硝治百病的蒙古大夫、拍摄年画华南虎的农民,以及
期刊
我出身于教师家庭,我的祖父与外祖父都是校长。父母分别是中学及幼儿园教员。也许是家庭关系,我一直被教育要踏实,这才帮助我在台湾飞速成长的膨胀年代里既保持着企图心,又还没有躁进、遇到诱惑摇来摆去。  我觉得影响我职业生涯的关键选择有两次,一次发生在我出来工作大概快四年时,有人用double(双倍)的薪水来挖我。我那时负责英特尔微处理器的推广,薪水2万出头一点。对方做电子打卡钟,用5万挖我。因为对方的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