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效率的思考

来源 :网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力是对连续的有意义的语音理解,它既涉及语言基础知识又涉及复杂的心理解码活动。成功的听力课应基于教师对听力理解本质的解释,基于对听力理解理论的认识,也是教师能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的保障。
  【关键词】信息加工;解码;背景;预期
  一、引言
  目前对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听力课简单:教师只需把录音一放,学生坐在下面认真地听,听不懂的地方重复几遍,再不行就让学生对着听力原文听。另一种看法认为听力课最难上,因为始终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方法使学生的听力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第一种做法不可取,因为听力材料的文字和语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旦变成可以阅读的文字,听力理解训练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借助书面文字来解决听力问题,不仅违背了听力课的初衷,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第二种认识看到了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种认识都反映了人们对听力本质在认识上的偏差,也正是这种偏差导致了听力课教学的不理想。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目前国外已把听力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听力过程的本质上,以期找到能够较好地解释听力现象的模式。许多心理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提出了阐明听力理解过程的一些理论。这些理论通常可分三大类:自下而上的理论(bottom-up)、自上而下的理论(top-down)和相互作用(interactive)理论。
  二、Bottom-up理论
  自下而上的理论强调学生把听到的信息作为理解内容的依据。理解的过程从接受信息开始经过声音—单词—分句—全句的过程,直到理解全部的内容。根据这一观点,听力理解被看成一种解码(decoding)的过程。其步骤如下:
  1.输入声音辨别熟悉的词语单元。
  2.将语流分割成有意义的单元。
  3.利用语音线索确定一句话的信息中心。
  4.利用语法知识将输入信息组合成语义单元。如“the day when I was young”应分成“the day”和“when I was young”两个单元,而不是“the day when I”和“was young”。
  5.利用已有的句法和语义知识先确定输入信息的深层结构,即意义,直至最终理解全句。
  我们知道,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类信息,一类是直接从字母或单词的听觉完形中得到的听觉信息,另一类是由听者对单词或词组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的高级信息。前者称之为听觉信息,后者称为非听觉信息,它包括人们关于语言的知识,关于研究对象的知识及怎样运用听力技巧的知识等。
  很显然,自下而上的理论虽然容纳了听觉信息和非听觉信息的作用,但它本质上是由一系列自下而上的加工依次进行的转换作用构成的,任何低一级的输入信息,都转换到高一级的水平,并在此得到加工,而任何低水平的信息加工都不受高水平加工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两种信息的相互作用,这一模式虽然可以解释听力理解过程中的某些现象,但只用它来解释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许多现象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比如下面这段叙述:
  Business has been bad since the crisis.When he saw an elegant gentleman step into the showroom,Bill put on his sweetest smile and approached him.
  Bill 和 gentleman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段叙述中对一般大学生来讲没有一个生词,可他们对最后的问题却无从判断。如果有了oil crisis(石油危机)和showroom(汽车展厅)的背景知识,就不难断定他们之间应是顾客与售货员的关系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下而上模式的不足。
  三、Top-down理论
  针对这一情况,心理语言学家们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模式。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通常是利用语言和有关经验知识对所听内容进行加工。所以听力理解过程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即听者在预期的基础上,对那些从知觉中选择出来的、最少的语言现象进行加工,形成暂时的预期和判定。这种暂时的预期和判定在继续进行的听的过程中得到证实,拒绝和进一步提炼。由此可见,听力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猜测游戏”(psychological guessing game),它包括了思想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的听力理解并非精确地分辨和认知所有的文字成分,而是选择最少的线索以产生有效的猜测的一种技能。
  自上而下的理论强调利用背景知识来理解要听的内容,背景知识的种类繁多,可能是对所听内容主题的了解,上下文背景知识,也可能是“图式”(schemata)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长期记忆。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种特定场景的知识组成的。一旦出现这一场景,人脑中就会出现与其相关的种种内容,如一提到商场,我们就会反应出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热情周到的服务员等等内容。这些背景知识应用于听力理解的过程便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听的过程中具体听到的内容则被用来证实预先的猜测,并找到特殊的细节。自上而下过程通常包括:
  1.设定一个特殊的场景,比如是在逛商场、打电话,还是在吃饭等等。
  2.设定特殊场景下的人物、地点、谈论对象等。
  3.推测因果关系。
  4.预期结果。
  5.推断语篇的主题。
  6.推断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
  7.推测具体细节。
  8.从听到的具体内容中证实前面的推测,得到证实的予以肯定,得不到证实的予以否定并开始新一轮的预测。这种循环过程便是自上而下的模型。
  举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例子:当你看到公园的草坪上一群小孩围坐在一位老人的周围时,大脑里就会产生一个“讲故事”的场景,由此便会得出“讲童话或是寓言故事”的推测,再走近一些,当听到老人说“小孩大叫‘狼来了!狼来了’”的时候,我们便会推断出老入讲的是“狼来了”的故事,并可进而推断出老人会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从小要诚实,不要撒谎等。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自上而下理论的优点,根据这种理论,我们只需准确地听到“狼来了”这三个字,便可以把它和自身以往的经验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的认识,将这种方法用于听力学习无疑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的。但由于它过分强调过去知识经验的作用,认为听力理解过程只需少量的文字方面的线索,因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基础知识的作用,使学生的听力技能有所下降。可以想象,如果学生平时不注意基础技能的训练,当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信息时,便无法调用相关的图式知识,也就完全不能掌握所听内容了。再者,由于人的认知能力千差万别,相同的图式也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推理,这也是自上而下方法的不足。
  四、Interactive理论
  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中理论中,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独立的,听觉信息和非听觉信息不存在相互作用的问题,信息的传递是单方面的。这样就引出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仅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理论是无法解决的。由此相互作用的理论便应运而生了。
  相互作用的理论认为听力理解过程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听觉信息(即声音)和非听觉信息(图式知识)的汇总。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大脑一方面对听觉得到的信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行加工,依次经过语音、单词、词组、句子、篇章,最后达到理解。另一方面,信息加工也由高级阶段到低级阶段进行加工。即听者根据已有的图式知识,对听觉得到的信息立即进行假设,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对假设进行肯定或否定。这样,每一阶段的知识分析不仅来自更高一级的分析,也有赖于低一级的知识分析。当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信息加工相吻合时,便产生了正确的理解。否则,假设便会被否定并产生新的假设,直至两种信息加工相吻合。
  相互作用的理论实质上假定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信息的综合加工,它能用来说明前两种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大量问题。
  五、结语
  当学生初学外语时,他们主要依靠的是自下而上的理解方式。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也大多是从这一点出发,教师侧重于讲解语法及词汇知识,帮助学生逐词逐句地分析所听内容,直至最终理解全部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的缺陷是明显的。首先,逐词分析费时太多,在有限的听力课时间里很难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没有一定的积累,学生很难达到质的突破。往往两年下来,学生的听力水平还是停留在入学阶段(只是词汇内容有所增加)。其次,语法和词汇学习应主要是精、泛读课的任务。目前,许多研究者提出在大学一年级加设英语背景知识的学习,不无道理。应尽早鼓励、指导学生运用自上而下的听力策略,在丰富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上大胆利用图式知识,利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相互作用三种理论,以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这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在此对听力理解过程的本质所做出的分析,本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以利于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Corder,S.P.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M].Hazell Watson & Viney Limitted,1985.
  [2]Richards,J.C.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Cambridge Language Teaching Library,1990.
  [3]Sheerin,S.Listening Comprehension:Teaching or Testing?[J]ELT Journal,1987,2:41.
  [4]Winden,A.and J.Rubin.Lea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ning.Eaglewoods Cliff.NJ:Prentice-Hall,1987.
  [5]缪小春,朱曼珠.心理语言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陈晔(1967—),女,三峡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一台WA500-3型装载机,运行时间超过16000h后,变速器出现故障。本文主要介绍3例换挡故障的原因和排除。1.行走速度慢一台WA500-3型装载机的Ⅳ挡速度偏慢,各挡离合器压力与变矩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掌握情境创设的方法,创设出合适的情境。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情境创设要接近生活,情境创设要有利于质疑,挖掘数学史料创设数学历史故事式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研究  一个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会产生积极地影响。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会充分开发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在研究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和分析运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作了阐
一、DBQ3000型塔式起重机安装扳起时臂架坠落事故1.事故过程简述1995年,某电厂建设工地,某电建公司新购一台DBQ3000型塔式起重机,准备作为工程主吊机械使用,合同约定供方(某修
十二、液压与电路系统典型故障分析1.行驶系统典型故障分析(1)故障现象一台摊铺机在摊铺作业时向左跑偏,驾驶员要不断打右转向才能维持基本作业,在空行驶时仍发生此现象,工作
一位经济学教授在给学生授课时曾说,“成本就是你所放弃的东西。”用户也许会这样理解:当我买得一台工程机械因为种种原因不再想用时,我付出的成本从此将会沉没。而二手设备
【摘 要】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因果关系,学科教育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反过来影响学科教育的发展。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浅议,为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科教育;心理;科学化管理;心理教育;师生关系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机械租赁是现代化施工设备调集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作为现代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工具,工程机械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设备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