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耐久跑能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增强心肺功能,培养学生吃苦精神、拼搏作风和顽强意志。它是中小学必备的传统教材,虽然不受场地器材限制易开发且锻炼价值极高,但由于教材的枯燥及独生子女的养尊处优,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本文着重研究怎样通过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开发“非智能因素”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竭力探索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使学生素质日趋下降这个社会问题得到完善,为培养新世纪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耐久跑 有效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耐久跑教学日趋艰难,学生能力素质和心肺功能呈明显下降趋势,如何改进耐久跑教法,提高教学质量;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是我们近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依据耐久跑教学特点与规律,重视开发“非智力因素”,即除智力、体能以外的对教学有影响的因素,如:兴趣、情绪、意志、性格、动机等,使学生耐久跑成绩普遍有大幅度提高,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开发“非智能因素”,增强教学效果。
1.通过理论阐述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体育意识。
利用理论课、板报、专题讲座、广播等多种途径宣传引导,讲耐久跑的意义及对人体各器官部位的积极作用,如何增强心肺功能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等,使学生从生理上明白其健身价值和给文化学习带来的益处,再结合实例教育学生,在加深他们认知的同时提高自觉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把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
2.重视兴趣培养与情感投资。
中长跑教学的难在于距离长,动作形式单一,趣味不强,学生易感枯燥乏味,这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通过多变的教学形式,科学新颖的练习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跑的愿望。另外师生关系的融洽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会因自身素质等原因出现信心不足、焦虑等抑郁情感,此时切不可用考试压制学生或神态冷漠、语言枯燥,应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到老师在陪他们共同努力,从而在心理上形成共鸣,在学习上产生动力,凭借情感的支撑完成教学任务。
3.利用暗示法,提出信念,磨炼学生意志。
学生耐力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学校忽视对他们意志品德的培养,要从思想上解决学生厌恶、畏难、害怕、逃避等不良心理情绪,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暗示法的作用在于改变学生心理状态,磨炼意志,具体表现为选择谚语、信念,使学生受到启迪。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最畏惧和最难克服的是“极点”,中学生心肺功能的发展滞后于身体发展,必须讲清“极点”出现的原因和“第二次呼吸”出现的心理现象。教师应抓住跑速慢、意志脆弱这一时机,运用语言暗示及信念等支持鼓励,如:“很好”、“你能行”、“保持跑速”、“把困难踩脚下”等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和调控,适时进行表扬和批评,及时让学生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消除“退堂鼓”心理,从而产生成功体验。
二、改进耐久跑教法,优化教学环境,激发锻炼热情。
1.掌握合理的技术运动负荷,进行科学锻炼。
耐久跑最直接的手段是进行不同距离强度时间的跑,将耐久跑改为健身跑,让学生从思想上接受它,并了解轻中重度疲劳时身体各个时期的反应与特征,将心率控制在利于发展有氧耐力上,在课上才能表现激昂又不影响学习和生活。解决好“吃不饱"与“吃不消”的关系,使前者发挥余力,后者不受打击。如:可要求时间统一,距离跨度大或距离统一,时间跨度大等,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掌握跑的节奏,合理分配体力,适时调节呼吸,控制运动量及自我评价。
2.教学形式多变,练习手段科学新颖。
(1)趣味法:用球类游戏等内容进行情境教学,给学生新鲜感同时暂时忘却疲劳。
(2)替代法:利用有氧健美操、跳绳等练习,改变课课围着操场绕圈的枯燥练习。
(3)变换法:变换跑的形式动作路线组织练习环境,减轻练习中的苦累。
(4)音乐法:激发学生参与情感,促进学生肌体的放松和各种练习间的交换。
(5)竞赛法:营造热闹气氛,激起比赛情绪,昂扬斗志,克服困难,激发好胜心。
(6)分层次教学法:按体能分组,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期待力量并转为动力。
(7)教师参与法:便于师生情感交流,调动学生情感,形成最佳心理状态。
(8)速耐游戏法:尽可能让学生得到运动乐趣,又能使学生充分投入练习。
三、指导学法,让学生“懂、会、乐”。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指导。教学出发点是“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要具体帮助和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主动“教”为主动“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加强听课方法的指导。
带着问题听、归纳听,听出重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如中长跑技术为何小步快频?重心高为何省力?
2.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手段,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练习,知道遵循哪些原则、注意事项、懂得控制强度等。
3.保健指导。
适时的锻炼受益终生,教会学生观察,测定自己的生理状况,了解饮食卫生要求,预防运动损伤和运动疾病。
4.对学习环节的指导。
(1)观察法:学会观察,想练结合。如怎样才能跑得持久?
(2)迁移法:用辅助诱导练习改进技术,形成正确动作迁移,举一反三。
(3)目标法:指导学生定期完成任务,学习有目的性。如改进技术阶段。
(4)团体学习法:按体能性格关系分组,互帮互学、总结提高。
5.指导制定运动处方。
体质是在机体不断适应锻炼的情况下增强的,要分析各种原因,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锻炼计划并不断改进处方,如:跑中表现的弱点、难点等。
通过以上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技术学习过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等的指导,提高学生会学能力,立足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体验运动乐趣。
四、搞好课余班级锻炼,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服务。
耐久跑光靠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尤其“差生”,而班级锻炼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是达到学校体育目的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点,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作用让学生在班级营造的轻松愉快的体育氛围中锻炼,学习娱乐并存。开展象征性长跑活动,如跑“北京”、跑“上海”等;发挥骨干表率作用,采用“结对”方法以好带差,帮助“差生”,启发学生懂得长时间、匀速跑承受负荷和对强度时间掌握等,使学生课内掌握的知识方法在课余练习中实践,逐渐形成天天跑步锻炼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五、利用竞争机制、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不是最终目的,应把一次性考试的陈旧评价方法变成多次化,并按总评成绩判为最后成绩,尽量给“差生”提供更多成功机会,让基础好的学生不原地踏步,使他们在一次次努力的考试中磨炼意志,并得到最好的锻炼,最大限度地突破课堂教学模式带来的局限性,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激发更大的热情,并在适时的考核中按体能分好、中、差三组,设立升降制度,随时调整,一定的竞争性使学生更有紧迫感。开展冬季长跑比赛,使学校长跑蔚然成风,从而养成天天跑步健身的好习惯。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改变,仅从“讨厌”改填“乐意锻炼”就占了一半人数。历年来对全校几个年级的实验,即将每个年级随机分成单数班(对照班)和双数班(试验班)。对照班按《大纲》要求和常规方法组织教学,试验班则按本文介绍的进行组织教学,经过检验,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原始成绩无显著差异,而学期末试验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实践证明,开发学生“非智能因素”改教指法是通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耐久跑 有效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耐久跑教学日趋艰难,学生能力素质和心肺功能呈明显下降趋势,如何改进耐久跑教法,提高教学质量;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是我们近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依据耐久跑教学特点与规律,重视开发“非智力因素”,即除智力、体能以外的对教学有影响的因素,如:兴趣、情绪、意志、性格、动机等,使学生耐久跑成绩普遍有大幅度提高,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开发“非智能因素”,增强教学效果。
1.通过理论阐述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体育意识。
利用理论课、板报、专题讲座、广播等多种途径宣传引导,讲耐久跑的意义及对人体各器官部位的积极作用,如何增强心肺功能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等,使学生从生理上明白其健身价值和给文化学习带来的益处,再结合实例教育学生,在加深他们认知的同时提高自觉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把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
2.重视兴趣培养与情感投资。
中长跑教学的难在于距离长,动作形式单一,趣味不强,学生易感枯燥乏味,这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通过多变的教学形式,科学新颖的练习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跑的愿望。另外师生关系的融洽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会因自身素质等原因出现信心不足、焦虑等抑郁情感,此时切不可用考试压制学生或神态冷漠、语言枯燥,应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到老师在陪他们共同努力,从而在心理上形成共鸣,在学习上产生动力,凭借情感的支撑完成教学任务。
3.利用暗示法,提出信念,磨炼学生意志。
学生耐力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学校忽视对他们意志品德的培养,要从思想上解决学生厌恶、畏难、害怕、逃避等不良心理情绪,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暗示法的作用在于改变学生心理状态,磨炼意志,具体表现为选择谚语、信念,使学生受到启迪。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最畏惧和最难克服的是“极点”,中学生心肺功能的发展滞后于身体发展,必须讲清“极点”出现的原因和“第二次呼吸”出现的心理现象。教师应抓住跑速慢、意志脆弱这一时机,运用语言暗示及信念等支持鼓励,如:“很好”、“你能行”、“保持跑速”、“把困难踩脚下”等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和调控,适时进行表扬和批评,及时让学生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消除“退堂鼓”心理,从而产生成功体验。
二、改进耐久跑教法,优化教学环境,激发锻炼热情。
1.掌握合理的技术运动负荷,进行科学锻炼。
耐久跑最直接的手段是进行不同距离强度时间的跑,将耐久跑改为健身跑,让学生从思想上接受它,并了解轻中重度疲劳时身体各个时期的反应与特征,将心率控制在利于发展有氧耐力上,在课上才能表现激昂又不影响学习和生活。解决好“吃不饱"与“吃不消”的关系,使前者发挥余力,后者不受打击。如:可要求时间统一,距离跨度大或距离统一,时间跨度大等,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掌握跑的节奏,合理分配体力,适时调节呼吸,控制运动量及自我评价。
2.教学形式多变,练习手段科学新颖。
(1)趣味法:用球类游戏等内容进行情境教学,给学生新鲜感同时暂时忘却疲劳。
(2)替代法:利用有氧健美操、跳绳等练习,改变课课围着操场绕圈的枯燥练习。
(3)变换法:变换跑的形式动作路线组织练习环境,减轻练习中的苦累。
(4)音乐法:激发学生参与情感,促进学生肌体的放松和各种练习间的交换。
(5)竞赛法:营造热闹气氛,激起比赛情绪,昂扬斗志,克服困难,激发好胜心。
(6)分层次教学法:按体能分组,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期待力量并转为动力。
(7)教师参与法:便于师生情感交流,调动学生情感,形成最佳心理状态。
(8)速耐游戏法:尽可能让学生得到运动乐趣,又能使学生充分投入练习。
三、指导学法,让学生“懂、会、乐”。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指导。教学出发点是“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要具体帮助和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主动“教”为主动“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加强听课方法的指导。
带着问题听、归纳听,听出重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如中长跑技术为何小步快频?重心高为何省力?
2.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手段,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练习,知道遵循哪些原则、注意事项、懂得控制强度等。
3.保健指导。
适时的锻炼受益终生,教会学生观察,测定自己的生理状况,了解饮食卫生要求,预防运动损伤和运动疾病。
4.对学习环节的指导。
(1)观察法:学会观察,想练结合。如怎样才能跑得持久?
(2)迁移法:用辅助诱导练习改进技术,形成正确动作迁移,举一反三。
(3)目标法:指导学生定期完成任务,学习有目的性。如改进技术阶段。
(4)团体学习法:按体能性格关系分组,互帮互学、总结提高。
5.指导制定运动处方。
体质是在机体不断适应锻炼的情况下增强的,要分析各种原因,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锻炼计划并不断改进处方,如:跑中表现的弱点、难点等。
通过以上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技术学习过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等的指导,提高学生会学能力,立足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体验运动乐趣。
四、搞好课余班级锻炼,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服务。
耐久跑光靠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尤其“差生”,而班级锻炼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是达到学校体育目的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点,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作用让学生在班级营造的轻松愉快的体育氛围中锻炼,学习娱乐并存。开展象征性长跑活动,如跑“北京”、跑“上海”等;发挥骨干表率作用,采用“结对”方法以好带差,帮助“差生”,启发学生懂得长时间、匀速跑承受负荷和对强度时间掌握等,使学生课内掌握的知识方法在课余练习中实践,逐渐形成天天跑步锻炼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五、利用竞争机制、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不是最终目的,应把一次性考试的陈旧评价方法变成多次化,并按总评成绩判为最后成绩,尽量给“差生”提供更多成功机会,让基础好的学生不原地踏步,使他们在一次次努力的考试中磨炼意志,并得到最好的锻炼,最大限度地突破课堂教学模式带来的局限性,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激发更大的热情,并在适时的考核中按体能分好、中、差三组,设立升降制度,随时调整,一定的竞争性使学生更有紧迫感。开展冬季长跑比赛,使学校长跑蔚然成风,从而养成天天跑步健身的好习惯。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改变,仅从“讨厌”改填“乐意锻炼”就占了一半人数。历年来对全校几个年级的实验,即将每个年级随机分成单数班(对照班)和双数班(试验班)。对照班按《大纲》要求和常规方法组织教学,试验班则按本文介绍的进行组织教学,经过检验,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原始成绩无显著差异,而学期末试验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实践证明,开发学生“非智能因素”改教指法是通向成功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