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点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魔鬼希特勒曾将波兰首都华沙真的从地球上抹掉了。但令人感叹和敬佩的是,在二战战火熄灭后不久,英雄的波兰人民又奇迹般地将华沙按原样恢复了。这一震惊世界的举措,使波兰人民重新获得了失去的记忆,而且也凝聚了民心、情感,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华沙在毁灭中重生,留给世人的启发太多太多,它是文化古迹保护工作的典范,同时也告诫人们: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是万万离不开档案的。如果没有基建档案存在,华沙的重建永远只能是美丽的幻想。
媒体故事:
华沙,是欧洲最年轻的首都城市,但她的历史却源远流长。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1944年希特勒下令要求将华沙从地球上抹掉,于是整个城市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德国的工兵炸成了废墟。被战争蹂躏过的城市里能够幸存下来的只有哥特桥等极少数建筑。
二战之后,波兰人民立即着手重建华沙。所幸的是,华沙大学建筑系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二战爆发前就对华沙城市当中重要的建筑物、广场都进行了测绘和资料整理。因为在当时,人们都已经预感到当时的华沙政府的懦弱和帝国主义的残暴无情,保留和珍藏这些测绘资料,就能够有办法来进行城市重建和相应的治理。
华沙的改建还有一项重要的启示,即民族的情感、传统文化的凝聚力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华沙要开展城市改建的时候,解放并接管了东欧六国的苏联人“分给”东欧六国各一个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方案,即在该国家的首都城市建立一个红场,让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式的红心竖立在那里并照亮世界。当时,我国也接收并建造了苏联人所设计的广州展览馆、上海展览馆等中苏友好建筑,类似建筑在北京和武汉等城市也都有。然而,苏联在把这些规划方案推向欧洲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欧洲人的思想比较自由,苏联的建筑模式什么好什么不好,他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波兰人认为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而华沙原来的城市也会比苏联给的要好得多,要建就建波兰人自己的东西,建漂亮的老华沙,因此拒绝了苏联人的规划。之后,华沙政府在社会舆论和群众的巨大压力下,同意将华沙的部分地段按照原来的老样子进行重新复建。这个消息一被传出去,在一周之内,流浪到世界各地的波兰人都返回了波兰,满怀希望和激情的他们要亲手重建华沙。正是这维系着历史城市和传统形象的情结,使得华沙人积极投入到了重建被法西斯所毁坏了的家园、重建已失去的城市、重现老华沙的辉煌壮举之中,为他们自己和未来的波兰人恢复历史的记忆。而此时,建筑师和教师们也把战前的图纸拿出来供建筑工作参考使用,同时华沙政府也顺应这股力量和人们的要求,很好地组织了人力和资金,用了一年三个月先修复了华沙主要的广场,随后城市中的其他一些历史建筑也被陆续恢复了起来。
这一举动在波兰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所有其他的城市纷纷学习华沙,由此,著名城市卡拉科夫和其他一些历史城市都得到了恢复。不到三年时间,波兰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就得到了很好的修复。
当时,在战后的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地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华沙精神”的重要的思想信条,即人们“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重建什么样的家园呢?就是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历史建筑、回归原有的城市形态和空间的传统性。因此,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初期,在欧洲兴起了“古城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给现在的人们以很多很重要的启示。当对待古城的态度和修复建设的方针符合当地人民的要求,当人们对自己的历史有了基本认同并产生由衷的民族感情时,就变为无穷的力量。
从华沙的重建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保护实践中可以看到,对于一座历史城市的保护,不仅仅只是保护了它的文化古迹,更重要的是把人们的心连在了一起,把居民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
媒体文章来源:
乐途:坚强的城市华沙:伤痕与重生,《看世界》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