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园组织开展了园本教研课题《玉门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渗透》,旨在让孩子们从小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无论是对幼儿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一、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为幼儿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提供了鲜活的教育素材
所谓传统节日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除夕等。每个节日的由来,都有一个年代久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故事,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在我们家乡—玉门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的节日文化更是多彩多姿,贴春联、粘年画、挂灯笼、剪窗花、放鞭炮、穿新衣、去拜年,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氛;正月十五“元宵节”赏花灯、逛庙会、吃汤圆;“清明节”扫墓、踏青、放风筝。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抹雄黄。七月初七“七夕节”的鹊桥相会的传说故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一般家庭都希望在这个节日里人月同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又称作“老人节”,节间慰问老人,组织老年人举行文体活动。“腊八”吃红豆饭等。每一个传统节日在现实生活中都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生相连。节日的环境、气氛、成人的庆祝活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每年每个节日里所呈现出的独特的事和物,如饺子、汤圆、粽子、月饼;拜年、压岁钱、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清明祭祖……是每个家庭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幼儿可直接体验、感受的。
二、以传统节日内涵教育活动为载体,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在具体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抓住节日的核心意义,以玉门本地区传统节日最具代表性、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典型习俗为切入点,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剖析其中蕴涵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挖掘其中蕴涵的优良品德教育资源,并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加以提炼、概括。以元宵节为例,节日当中最典型的活动是:挂花灯、闹社火,结合节日洋溢的欢庆气氛,我们提炼的核心意蕴即为:光明、红火;清明节是个追念先人的日子,同时又值万物生发的节气,我们提炼的核心意蕴是:纪念、生命;以此类推,端午节提炼的核心意蕴是竞争、端正;七夕节提炼的核心意蕴是乞巧、信念、爱慕;中秋节提炼的核心意蕴是团圆、品味;重阳节提炼的核心意蕴是向上、敬老;腊八节提炼的核心意蕴是融和、感恩。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侧重地开展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郭沫若先生曾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在课题实施一开始,我们就非常重视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具体表现在:(1)培育幼儿爱国、爱乡、爱家、爱亲人等健康情感的发展。玉门传统节日蕴含这些方面的教育价值很多,如在“清明节”时,为让幼儿了解到清明节的真正意义,老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幼儿讲解《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传说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有侧重点地引导幼儿跟随家人参加祭祖、扫墓;组织幼儿进行春游踏青,拔河踢毽子比赛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实践活动。带大班幼儿亲手做花圈到革命英雄纪念碑瞻仰英雄烈士,认真听叔叔讲革命故事,从小立志当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的好孩子。又如“端午节”除了让幼儿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还给孩子们讲屈原宁愿跳江,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故事,解龙舟竞渡、食粽子,正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从而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2)促进幼儿敬老孝亲、勤俭节约、懂礼仪等健康行为的形成。如在“重阳”节庆活动中,告诉孩子们“重阳节”又是“老人节”,教孩子们制作“敬老卡”、插花、邀请长辈出游等,让幼儿懂得敬老爱老是我国的传统,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3)家园合作,幼儿亲自体验节日的快乐和成功。元宵节,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包汤圆、吃汤圆,参加花灯会;端午节举办《端午节,粽飘香》亲子活动时,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包粽子。孩子们学包粽子,品尝自制的粽子,那股兴奋劲……;重阳节举办《九九重阳欢乐多》敬老活动,邀请爷爷奶奶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带孩子到敬老院,探望老人。活动中,小朋友不时拿水果、送糕点,还为老人捶背,说悄悄话,孩子们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二)有利于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陈鹤琴先生倡导“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因此,我们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让孩子做。在“端午节”中,让幼儿参与包粽、尝粽、缠艺术品小粽子。特别是缠艺术品小粽子,先要学会用长纸条折出十分整齐的三角形,然后折成立体的五个角、六个面的小粽子,最后用彩色的纱线一根接一根地缠在三个角、三条棱上,直到将整个小粽子缠满,用针将线头从底端穿到项端系好。这个过程对于刚刚5岁的幼儿来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既要有双手小肌肉群的灵活协调的动作,又要十分注意地倾听,观看老师操作时的动作要领,仔细分辨,数认角面棱等几何形体,三者缺一不可。因活动的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且具有很强的兴趣性、游戏性和知识性,使原来有一定难度的操作认知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一、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为幼儿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提供了鲜活的教育素材
所谓传统节日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除夕等。每个节日的由来,都有一个年代久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故事,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在我们家乡—玉门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的节日文化更是多彩多姿,贴春联、粘年画、挂灯笼、剪窗花、放鞭炮、穿新衣、去拜年,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氛;正月十五“元宵节”赏花灯、逛庙会、吃汤圆;“清明节”扫墓、踏青、放风筝。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抹雄黄。七月初七“七夕节”的鹊桥相会的传说故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一般家庭都希望在这个节日里人月同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又称作“老人节”,节间慰问老人,组织老年人举行文体活动。“腊八”吃红豆饭等。每一个传统节日在现实生活中都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生相连。节日的环境、气氛、成人的庆祝活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每年每个节日里所呈现出的独特的事和物,如饺子、汤圆、粽子、月饼;拜年、压岁钱、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清明祭祖……是每个家庭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幼儿可直接体验、感受的。
二、以传统节日内涵教育活动为载体,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在具体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抓住节日的核心意义,以玉门本地区传统节日最具代表性、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典型习俗为切入点,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剖析其中蕴涵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挖掘其中蕴涵的优良品德教育资源,并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加以提炼、概括。以元宵节为例,节日当中最典型的活动是:挂花灯、闹社火,结合节日洋溢的欢庆气氛,我们提炼的核心意蕴即为:光明、红火;清明节是个追念先人的日子,同时又值万物生发的节气,我们提炼的核心意蕴是:纪念、生命;以此类推,端午节提炼的核心意蕴是竞争、端正;七夕节提炼的核心意蕴是乞巧、信念、爱慕;中秋节提炼的核心意蕴是团圆、品味;重阳节提炼的核心意蕴是向上、敬老;腊八节提炼的核心意蕴是融和、感恩。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侧重地开展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郭沫若先生曾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在课题实施一开始,我们就非常重视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具体表现在:(1)培育幼儿爱国、爱乡、爱家、爱亲人等健康情感的发展。玉门传统节日蕴含这些方面的教育价值很多,如在“清明节”时,为让幼儿了解到清明节的真正意义,老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幼儿讲解《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传说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有侧重点地引导幼儿跟随家人参加祭祖、扫墓;组织幼儿进行春游踏青,拔河踢毽子比赛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实践活动。带大班幼儿亲手做花圈到革命英雄纪念碑瞻仰英雄烈士,认真听叔叔讲革命故事,从小立志当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的好孩子。又如“端午节”除了让幼儿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还给孩子们讲屈原宁愿跳江,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故事,解龙舟竞渡、食粽子,正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从而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2)促进幼儿敬老孝亲、勤俭节约、懂礼仪等健康行为的形成。如在“重阳”节庆活动中,告诉孩子们“重阳节”又是“老人节”,教孩子们制作“敬老卡”、插花、邀请长辈出游等,让幼儿懂得敬老爱老是我国的传统,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3)家园合作,幼儿亲自体验节日的快乐和成功。元宵节,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包汤圆、吃汤圆,参加花灯会;端午节举办《端午节,粽飘香》亲子活动时,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包粽子。孩子们学包粽子,品尝自制的粽子,那股兴奋劲……;重阳节举办《九九重阳欢乐多》敬老活动,邀请爷爷奶奶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带孩子到敬老院,探望老人。活动中,小朋友不时拿水果、送糕点,还为老人捶背,说悄悄话,孩子们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二)有利于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陈鹤琴先生倡导“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因此,我们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让孩子做。在“端午节”中,让幼儿参与包粽、尝粽、缠艺术品小粽子。特别是缠艺术品小粽子,先要学会用长纸条折出十分整齐的三角形,然后折成立体的五个角、六个面的小粽子,最后用彩色的纱线一根接一根地缠在三个角、三条棱上,直到将整个小粽子缠满,用针将线头从底端穿到项端系好。这个过程对于刚刚5岁的幼儿来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既要有双手小肌肉群的灵活协调的动作,又要十分注意地倾听,观看老师操作时的动作要领,仔细分辨,数认角面棱等几何形体,三者缺一不可。因活动的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且具有很强的兴趣性、游戏性和知识性,使原来有一定难度的操作认知活动得以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