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麻桂乌附汤治疗痛痹84例临床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痛痹;中医药疗法;麻桂乌附汤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35-01
  
  近年来,笔者自拟麻桂乌附汤治疗痛痹8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4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39例,女45例;年龄20~30岁16例,31~55岁54例,56岁以上14例,平均54.6岁;病程最短12天,最长21年。
  
  1.2 临床表现 ①疼痛:以四肢关节及肩背部疼痛为主,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好发于长夏及冬季,夜间尤甚。②关节肥大,肿胀;病程长者多伴有四肢关节肥大、肿胀。③功能障碍:以关节屈伸不利为主,热敷后及气候炎热则活动障碍减轻。④压痛:肿胀部位的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压痛,非关节部位的压痛不明显。⑤x线片可见部分患者上肢小关节及膝关节骨质疏松、变形、膝关节间隙变窄,部分患者膝关节内有游离体。
  
  2 治疗方法
  
  予自拟麻桂乌附汤治疗。处方:生麻黄10g,桂枝15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盐附子15g,白芍20g,细辛10g,当归15g,白术15g,黄芪30g,淮山药15g,薏苡仁30g。随症加减:上肢及肩背部疼痛明显者加羌活15g,姜黄10g;下肢疼痛明显者加独活15g,水煎服,1剂/日,3次/日,温服,其中开水先煎盐附子、制川乌、制草乌30min,再入其它药煎30min。2周为1个疗程,视病情轻重可服用1~4个疗程,服药期间勿接触冷水、忌饮茶及生冷食物。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能正常工作及生活;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工作及生活偶感不便;好转:症状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1~4个疗程后,治愈48例,显效22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23%。
  
  4 典型病例
  
  肖某,女,53岁,于1992年6月5日初诊。患者于10年前因受凉后感双膝关节轻微疼痛,1周后疼痛逐渐加重,以后多方求治未愈。近年来下肢肿痛,膝关节肿大、肩背酸痛,阴雨天及夜间疼痛加重,不敢接触冷水,常感恶寒,厚衣覆被略有减轻。查体:步履维艰,双膝关节肿大、压痛、屈伸不利。舌淡青夹瘀,苔白根厚腻,脉沉细涩。诊断:痛痹。治疗:内服自拟麻桂乌附汤加独活15g。1周后疼痛缓解,膝关节肿胀微消,但活动仍不灵活。续服上方1个月后疼痛、肿胀基本消失,功能明显改善。守原方减轻剂量服药至2个月后疼痛消失,膝关节屈伸自如,行走如常,舌脉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获临床治愈。
  
  5 讨论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因多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脾失健运,又感风、寒、湿之淫邪而致,正如《诸病源候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病机为风寒湿侵袭人体,留著于肌肉、经络,阻碍气机,皿行不畅,寒湿为有形之阴邪留注于经脉,不通则痛,凝聚于关节则关节肿胀,屈伸不利。治则:祛风除湿健脾,温经散寒止痛。方中麻黄、桂枝、细辛温经通阳,调和营卫,微使汗出,使阴寒之邪从汗而解。《本草正》载:麻黄以轻阳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祛除寒毒……若寒邪深入少阴,厥阴筋骨之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也。附子与白芍均能止痛,然白芍入血分而有补虚和营之功,附子善入气分,有通行十二经之长,虽有劫夺营阴之弊,但附子与白芍配伍,一温一凉、一辛散一酸收,一放一敛,二者刚柔相济,功可互补。川乌、草乌助附子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羌活、独活祛风除湿。痹证日久则气血虚弱,运行不畅,当归、黄芪、白芍养血补气、行气活血。《内经》病机十九条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气虚、健运无力则湿邪内生,停滞经络肌肉致身体疲乏,四肢肿痛,方中以白术、薏苡仁,山药、黄芪补脾利湿。通观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蔡抗四,麻黄用于顽痹、痹证等[J],中医杂志,1992,33(4):5。
  [2]刘亚娴,附子配白芍的应用体会[J],中医杂志,1992,33(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参附注射液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状腺片或甲状腺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及参附注射液,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心脏内科学》有关甲减性心脏病的诊断
期刊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穴位注射;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23-01    笔者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一组特殊穴位,结合药物注射治疗产后尿溜留3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中,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22岁,平均年龄24岁;初产妇32例,经产妇4例;产后尿潴留时间最长者5天,最
期刊
关键词:中药薰洗;局部注射;跟痛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15-01    跟痛症是指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的疾病,可为钝痛或锐痛,多因骨刺、跟骨滑囊炎及跟部脂肪垫变性等引起。临床多见于中老年人及特殊职业者。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薰洗及局部注射治疗足跟痛4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阴虚证五心烦热症与TNF-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诊断实验研究方法,依据病证结合方法,选取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2种疾病的阴虚证有五心烦热症及无五心烦热症的患者为研究观察组,设立非阴虚证中有五心烦热症及无五心烦热症的患者为研究对照组,并采用放免方法检测血清中TNF-α等微观指标的含量。结果:①阴虚证有五心烦热症组患者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含量(均为P<0.0
期刊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25-01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是向急性心梗过渡的一个阶段。本科在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致小儿不良反应的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门诊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致小儿不良反应24例进行分析。结果: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多在30min内发生,尤其5~10min内,主要是变态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结论:应充分掌握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用药指征,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加强用药期间观察,尽量单被用药,过敏体质者慎用。  关键词: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不良反应
期刊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药疗法;活血通脉汤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27-0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内科临床常见病,笔者自2004年~2007年,采用活血通脉汤治疗本病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39岁~83岁;病程2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及化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中药加化疗治疗(治疗组),并与20例单纯化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近期客观疗效相近,有效率(CR+PR)分别为50.00%和45.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和感觉神经毒性,治疗组较轻(P0.05),具有可比性;2组病人在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方面具有可比性(P>0
期刊
关键词:良性卵巢囊肿;消瘕汤;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3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33-01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以卵巢功能旺盛期和绝经期妇女最为多见,是对生命威胁最大的肿瘤之一。目前对卵巢囊肿的治疗,主要是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而在保守疗法中,中医中药的治疗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自拟消癥汤
期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17-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笔者自2004年~2008年采用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并经CT或MRI确诊,其中男62例,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