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当前我省高校体育院系课程体系中的几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并结合社会需求与高校体育院系专业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学生的培养模式等进行分析,得出当前的高校体育院系的培养目标,学科定位以及整个课程结构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27
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使命,尤其现如今毕业生找工作难上加难,如何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在很大方面取决于学校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比如专业设置是否适应社会需求,课程设置对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达到预期设置的培养目标等等。所以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毕业生质量的优劣。本文从学校培养毕业生质量及就业入手对课程体系给予现状分析,以期能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及学生的出路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1)收集了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30余篇。
(2)收集了安徽省有体育院系的10所高校的课程设置以及相关信息。
1.2 研究对象
对安徽省高等体育院系课程体系进行研究。省内高校共83所,以华禹教育网(原中国高校网www.china-school.net)为准,其中56所专科院校包括技术、职业院校及淮南联合大学,27所本科院校,而专科院校没有体育院系,只有公共体育组或者公共体育教研室,对象是其全体在校生,所以不在研究对象范围内;27所本科院校中只有10所高校设有体育院系,其中二所高校设体育学院,其余8所高校设体育系。分别为: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年3月改为学院);安庆师范学院体育系;阜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淮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巢湖师范学院体育系;宿州学院体育系;皖西学院体育系;黄山学院体育系;滁州学院体育系。
2.高校体育院系课程体系现状
2.1专业目标定位笼统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合社会需求成正比关系。就当前情况而言,大部分高校的培养目标和社会联系不紧密,或完全脱离了社会的需求。有些学校的培养目标甚至还停留在20世纪的基础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虽然有的已进行了修改或者优化,但是就课程设置而言却没有改变,使用的教材还是上世纪的教材,没有选用新版的教材。
就专业目标定位而言,安徽省高校共有四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专业及运动训练专业。而四个专业的目标定位不是十分明确,比如社会体育专业,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向社会体育方面还是体育师范教育方面,在培养目标上虽然是面向“社会体育”,但是就培养计划等方面显然是把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当“变向的体育教育专业”[1]的学生来培养。不仅仅是安徽省高校的体育学院(系)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目前全国范围来看也没有很好的专业定位,或者说是没有真正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实施方案。
2.2 体育院系课程设置现状
体育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等几个环节组成。安徽省各高校的设置思路基本一致,就科目方面稍有不同,比如基础课以及专业课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设置,但是对于选修课以及专业课,有的院系为突出自己的特色设置了不同的科目。比如对于社会体育专业而言,基本是在原来体育教育专业科目的基础上加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要求开设的五门课就构成了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计划。
就课程设置而言,我省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仍未脱离传统模式,体现在教学时数较高,课程设置面窄,选修课比例过低,考试课比例过高,学时分配不合理,且选修课的门类较少,内容非常狭隘,既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选择的范围,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之各院校又实行学分管理体制,学生为了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学分总数,几乎选择了全部的选修课,选修课成了必修课,一些非常实用而且又非常需要的课程反而没有开设,如运动创伤学、体育人才学、体育经纪人以及体育俱乐部等相关课程。
2.3 体育院系专业设置现状
就目前而言,安徽省10所设有体育院系的高校里面,大部分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四所高校同时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分别是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淮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和巢湖师范学院体育系。而阜阳师范学院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安徽省来说仅此一家。对于运动训练专业来说只有安徽师范大学开设。
各高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都是,能适应到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 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运动训练、竞赛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多能一专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和民族体育专业来说培养目标和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没有突出社会体育专业的特色,也就是说专业的培养目标没有明确或者说较笼统。
3 结论与分析
3.1 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是导致就业率下降的一个因素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核心的问题是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项社会改革的深入,体育院校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如传统的目标定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变,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需求变化,以及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和家长日益提高的对教育的需求等等,都对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甚至出现了目标定位的随意、多变和众说纷纭的现象。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高校毕业生逐年大幅度增加,就业形势每年都可以用“形势严峻,不容乐观”来形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就业率不高的局面呢?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结构性失业,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相脱节,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
关键词: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27
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使命,尤其现如今毕业生找工作难上加难,如何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在很大方面取决于学校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比如专业设置是否适应社会需求,课程设置对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达到预期设置的培养目标等等。所以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毕业生质量的优劣。本文从学校培养毕业生质量及就业入手对课程体系给予现状分析,以期能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及学生的出路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1)收集了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30余篇。
(2)收集了安徽省有体育院系的10所高校的课程设置以及相关信息。
1.2 研究对象
对安徽省高等体育院系课程体系进行研究。省内高校共83所,以华禹教育网(原中国高校网www.china-school.net)为准,其中56所专科院校包括技术、职业院校及淮南联合大学,27所本科院校,而专科院校没有体育院系,只有公共体育组或者公共体育教研室,对象是其全体在校生,所以不在研究对象范围内;27所本科院校中只有10所高校设有体育院系,其中二所高校设体育学院,其余8所高校设体育系。分别为: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年3月改为学院);安庆师范学院体育系;阜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淮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巢湖师范学院体育系;宿州学院体育系;皖西学院体育系;黄山学院体育系;滁州学院体育系。
2.高校体育院系课程体系现状
2.1专业目标定位笼统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合社会需求成正比关系。就当前情况而言,大部分高校的培养目标和社会联系不紧密,或完全脱离了社会的需求。有些学校的培养目标甚至还停留在20世纪的基础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虽然有的已进行了修改或者优化,但是就课程设置而言却没有改变,使用的教材还是上世纪的教材,没有选用新版的教材。
就专业目标定位而言,安徽省高校共有四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专业及运动训练专业。而四个专业的目标定位不是十分明确,比如社会体育专业,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向社会体育方面还是体育师范教育方面,在培养目标上虽然是面向“社会体育”,但是就培养计划等方面显然是把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当“变向的体育教育专业”[1]的学生来培养。不仅仅是安徽省高校的体育学院(系)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目前全国范围来看也没有很好的专业定位,或者说是没有真正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实施方案。
2.2 体育院系课程设置现状
体育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等几个环节组成。安徽省各高校的设置思路基本一致,就科目方面稍有不同,比如基础课以及专业课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设置,但是对于选修课以及专业课,有的院系为突出自己的特色设置了不同的科目。比如对于社会体育专业而言,基本是在原来体育教育专业科目的基础上加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要求开设的五门课就构成了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计划。
就课程设置而言,我省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仍未脱离传统模式,体现在教学时数较高,课程设置面窄,选修课比例过低,考试课比例过高,学时分配不合理,且选修课的门类较少,内容非常狭隘,既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选择的范围,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之各院校又实行学分管理体制,学生为了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学分总数,几乎选择了全部的选修课,选修课成了必修课,一些非常实用而且又非常需要的课程反而没有开设,如运动创伤学、体育人才学、体育经纪人以及体育俱乐部等相关课程。
2.3 体育院系专业设置现状
就目前而言,安徽省10所设有体育院系的高校里面,大部分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四所高校同时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分别是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淮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和巢湖师范学院体育系。而阜阳师范学院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安徽省来说仅此一家。对于运动训练专业来说只有安徽师范大学开设。
各高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都是,能适应到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 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运动训练、竞赛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多能一专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和民族体育专业来说培养目标和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没有突出社会体育专业的特色,也就是说专业的培养目标没有明确或者说较笼统。
3 结论与分析
3.1 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是导致就业率下降的一个因素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核心的问题是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项社会改革的深入,体育院校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如传统的目标定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变,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需求变化,以及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和家长日益提高的对教育的需求等等,都对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甚至出现了目标定位的随意、多变和众说纷纭的现象。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高校毕业生逐年大幅度增加,就业形势每年都可以用“形势严峻,不容乐观”来形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就业率不高的局面呢?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结构性失业,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相脱节,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