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预习,有人认为老生常谈。的确,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这就是一种形式。事实上有许多语文教师都在布置学生预习,学生也都知道上新课之前都要先预习一下。然而传统的预习无非是自学生字新词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流于形式、停于表面,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预习。
一、 小学生语文预习情况的现状分析:
让我们来看看几种颇有代表的学生观点:
小圆:我只要把字词写一写,课文读一读就算预习了。
小凡: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就去查字典,或者买本《课课通》就得了,那上面什么都有,把它抄下来就行了。
琳琳:每次老师布置预习的任务就那么几项,读书、解释词语、组词……我都会背了,嘿嘿,我提前把整本书的预习都做好,省得每次预习麻烦。
小宇:我倒是挺喜欢预习的。不过,老师在课堂上也不检查,我有时候偷懒忘记了,老师也不知道。
……
这几个学生的观点,反映了目前预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些真实的想法直接传递出学生对预习的态度。预习内容脱离学生的年龄特征,过于随意。不尊重学生预习成果,课堂从零开始,教师仍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以人为本成了空谈,其效果不如人意,也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有效预习的研究策略:
笔者长期任教低、中年级,本学年度,我着重在小学低段语文有效预习能力的初级培养方面进行了尝试,做了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
低段学生年龄小,他们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提出行动的具体要求,并且在师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对于他们来说,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尤为重要的。而拥有有效的预习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握有主动权,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学习力。
那么如何使低段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从无到有,从被动到主动,如何提高低段语文预习的实效性呢?
1.快乐激发预习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总是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于初次尝试预习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体验预习的轻松感和成功感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我把学生的预习初体验放在课堂上,让他们在我的指导下,从简入门,尝试预习,体验预习给随后的课堂学习带来的成功感。
教学“ɑ o e”时,我在上课伊始,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任务:①看着语文书,跟磁带练读“ɑ o e”。②说说“ɑ o e”的样子像什么?在进行以上的预习环节时,我要求学生按着步骤一一完成,只关注他们预习完成情况。在随后的教学中,我检查了学生初次预习的情况,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起点,展开课堂教学。
2.有效培养预习能力。
全面激发自主预习意识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纵深发展,培养起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有效预习能力,则离不开明确的预习目标,有针对的预习任务。
我考虑到小学低段学生的预习能力正处于一个由无到有的养成阶段,应以常规预习为主,逐步培养起低段学生的有效预习能力,为中高年级的探究预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基于此,预习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设立恰当的预习目标。
对于一年级刚入校的孩子来说,我只要他们预习时能做到,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会数句子、自然段,正确标上自然段序号即可。当到了第二学期,我就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预习,比如,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生字的书写特点。对于一些生字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生字的结构、部首等信息;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学会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像这样的分层预习目标简洁、有序,指向明确,让学生稍做努力便能完成。
孩子们都喜欢有趣的东西,我把预习步骤也编成儿歌教给他们:打开书,找生字,圈一圈,拼一拼。标段号,读课文,一遍遍,细细读。笔顺图,说一说,田字格,描生字。在学生初次接触课文预习时,我便把课文投影在屏幕上,按照儿歌的顺序,一步一步带领孩子们完整地完成一次预习过程,让预习的流程牢牢地装进他们的小脑袋里。
当然,考虑到同一班级里不同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在具体课文预习的时候,我也会相机设计A.B两种具有一定弹性的分级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3.多元评价预习质态。
如何改变预习之后的检查缺失情况?我认为,利用多元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对小学生而言,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更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对于低段学生,我采用自主性评价来培养学生兴趣。在设计预习探究的同时,我也设计了预习自评标准,根据完成目标的情况,给自己适当的评价。可以是等级制(优、良等),可以是星级制(五星、四星等),也可以给完成任务的自己自己画个笑脸。我创设了“小老师”、“预习之星”等角色,定期让认真预习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这既是对他们肯定性地评价,又能对其他孩子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在预习的评价中也不能少了互动式评价。有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有同桌之间的互动,有小老师小徒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互动的评价中相互评议,相互提出改进建议。这种多主体的有效互动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成长,使学生自主预习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地巩固。
总之,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该赋予预习新的内涵。我们应该把有效性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培养学习力的一个渠道。通过预习在课堂上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预习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研究课”,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应做自己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实现学习上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⑴段玉江.课前预习有效性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23)
⑵王雪梅.有效预习策略谈【J】.福建论坛,2011,(3)
⑶张举英.有效预习有妙招【J】.小学语文教学,2010,(20)
一、 小学生语文预习情况的现状分析:
让我们来看看几种颇有代表的学生观点:
小圆:我只要把字词写一写,课文读一读就算预习了。
小凡: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就去查字典,或者买本《课课通》就得了,那上面什么都有,把它抄下来就行了。
琳琳:每次老师布置预习的任务就那么几项,读书、解释词语、组词……我都会背了,嘿嘿,我提前把整本书的预习都做好,省得每次预习麻烦。
小宇:我倒是挺喜欢预习的。不过,老师在课堂上也不检查,我有时候偷懒忘记了,老师也不知道。
……
这几个学生的观点,反映了目前预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些真实的想法直接传递出学生对预习的态度。预习内容脱离学生的年龄特征,过于随意。不尊重学生预习成果,课堂从零开始,教师仍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以人为本成了空谈,其效果不如人意,也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有效预习的研究策略:
笔者长期任教低、中年级,本学年度,我着重在小学低段语文有效预习能力的初级培养方面进行了尝试,做了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
低段学生年龄小,他们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提出行动的具体要求,并且在师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对于他们来说,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尤为重要的。而拥有有效的预习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握有主动权,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学习力。
那么如何使低段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从无到有,从被动到主动,如何提高低段语文预习的实效性呢?
1.快乐激发预习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总是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于初次尝试预习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体验预习的轻松感和成功感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我把学生的预习初体验放在课堂上,让他们在我的指导下,从简入门,尝试预习,体验预习给随后的课堂学习带来的成功感。
教学“ɑ o e”时,我在上课伊始,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任务:①看着语文书,跟磁带练读“ɑ o e”。②说说“ɑ o e”的样子像什么?在进行以上的预习环节时,我要求学生按着步骤一一完成,只关注他们预习完成情况。在随后的教学中,我检查了学生初次预习的情况,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起点,展开课堂教学。
2.有效培养预习能力。
全面激发自主预习意识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纵深发展,培养起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有效预习能力,则离不开明确的预习目标,有针对的预习任务。
我考虑到小学低段学生的预习能力正处于一个由无到有的养成阶段,应以常规预习为主,逐步培养起低段学生的有效预习能力,为中高年级的探究预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基于此,预习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设立恰当的预习目标。
对于一年级刚入校的孩子来说,我只要他们预习时能做到,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会数句子、自然段,正确标上自然段序号即可。当到了第二学期,我就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预习,比如,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生字的书写特点。对于一些生字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生字的结构、部首等信息;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学会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像这样的分层预习目标简洁、有序,指向明确,让学生稍做努力便能完成。
孩子们都喜欢有趣的东西,我把预习步骤也编成儿歌教给他们:打开书,找生字,圈一圈,拼一拼。标段号,读课文,一遍遍,细细读。笔顺图,说一说,田字格,描生字。在学生初次接触课文预习时,我便把课文投影在屏幕上,按照儿歌的顺序,一步一步带领孩子们完整地完成一次预习过程,让预习的流程牢牢地装进他们的小脑袋里。
当然,考虑到同一班级里不同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在具体课文预习的时候,我也会相机设计A.B两种具有一定弹性的分级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3.多元评价预习质态。
如何改变预习之后的检查缺失情况?我认为,利用多元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对小学生而言,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更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对于低段学生,我采用自主性评价来培养学生兴趣。在设计预习探究的同时,我也设计了预习自评标准,根据完成目标的情况,给自己适当的评价。可以是等级制(优、良等),可以是星级制(五星、四星等),也可以给完成任务的自己自己画个笑脸。我创设了“小老师”、“预习之星”等角色,定期让认真预习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这既是对他们肯定性地评价,又能对其他孩子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在预习的评价中也不能少了互动式评价。有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有同桌之间的互动,有小老师小徒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互动的评价中相互评议,相互提出改进建议。这种多主体的有效互动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成长,使学生自主预习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地巩固。
总之,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该赋予预习新的内涵。我们应该把有效性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培养学习力的一个渠道。通过预习在课堂上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预习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研究课”,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应做自己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实现学习上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⑴段玉江.课前预习有效性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23)
⑵王雪梅.有效预习策略谈【J】.福建论坛,2011,(3)
⑶张举英.有效预习有妙招【J】.小学语文教学,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