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宏君 寻找故纸堆里的张伯驹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收集整理张伯驹史料时,荣宏君越来越感受到张老这一生的璀璨与高洁,在他身上,完整地呈现着中国士大夫精神
  2017年5月22日,青年文化学者荣宏君携《国宝传奇》登陆CCTV科教频道。《国宝传奇》每天中午上午首播,晚上重播,一共10集,持续播出至5月31日。节目播出后,广受好评。以张伯驹的藏品切入故宫珍品与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史实又兼具传奇,真可谓一道文化大餐。而呈现这道文化大餐,却远比看上去更为艰难。
  从研究张伯驹中汲取文化滋养
  荣宏君研究张伯驹10余年,从收藏张伯驹手写史料入手,到编撰《张伯驹》年谱,几乎查阅了当下出版物中关于张伯驹的所有史料。有时,他觉得张伯驹就像他身边熟悉的老人:着青衫,略低首,站在后海边微笑注视着偌大的北京城风云变幻。“张伯驹,这一生,有挚爱,有情致,有家国情怀,有过大富大贵的生活,也能耐得住清贫寂寞。”荣宏君说,“他这一生,看过多少人生沉浮,经受多少人情冷暖,尤为难得的是,到了老年,依然是一个有趣的人。”荣宏君的书房里,有关张伯驹的资料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张伯驹写的相关资料,他都妥帖地收藏,时不时拿来品赏,仿佛在隔着时空与张伯驹老对话,从张先生这里吸收无限的文化滋养。
  荣宏君讲述的《国宝传奇》,便是以张伯驹赠与故宫的珍贵藏品为主线。在每一件珍品的叙述中,都穿插着张伯驹与这些珍品相遇的传奇。在《百家讲坛》这一平台上,国宝珍品、张伯驹、荣宏君便以这样的方式相遇了。
  “準备讲稿整整准备了一年,这一年时间将我之前研究张伯驹先生的储备都用上了,”荣宏君说,“很辛苦,但是也很欣慰,张伯驹一生太丰富,从他的收藏切入,也只能呈现他丰富学养与传奇经历的‘冰山一角’,但人们也或许能从这冰山一角中窥一斑而见全豹。希望能通过国宝传奇让更多人识得张先生”。
  《国宝传奇》以《信而好古张伯驹》开篇,从介绍张伯驹的经历、才情、情怀等入手,依此讲述了晋代陆机的《平复帖》、隋代展子虔的丹青作品《游春图》、李白的书法墨迹《赞上阳台》、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宋徽宗的《雪江归棹图》、宋蔡襄的《自书诗帖》,以及脂砚斋珍藏的脂砚等国宝级藏品背后传承的故事以及张伯驹与这些藏品的渊源。如上这些国宝级藏品都是解放后张伯驹捐赠给故宫博物院的,每一件都堪称价值连城,无价之宝。
  在准备讲稿的过程中,荣宏君也完成了《国宝传奇张伯驹》一书的撰写。并在百家讲台开播的那一天在北京举行了新书首发仪式。荣宏君感叹着说:“这是我目前写得最艰辛的一本书。”因为倾注的感情太深,也因为涉及的史料太多,要考证的资料太多,“古人云,开卷有益,这是我录制百家讲坛的动力,但同时也是压力。”荣宏君一如既往,深怀谦卑之心。
  荣宏君认为,张伯驹之所以在书画艺术上取得独特成就,除了他的天赋和悟性以外,也得益于他的人品、修养和学识。除此以外,更是受益于他所收藏的历代书画珍品潜移默化的滋养。张伯驹一生收藏了100多幅国宝级的书画,对于这些收藏品的去向,早在1932年,张伯驹在《丛碧书画录》一书中,就说出了自己的愿景: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如果张老得知他的藏品犹如一根丝线,串起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点点珍珠,也当泉下有慰吧。”荣宏君说。
  从史料出发而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近年来,张伯驹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独有的名士风骨随着并不如烟的往事逐渐开掘出来,仿若斑驳历史的一缕光,安慰着世间,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荣宏君研究张伯驹史料10余年来,收藏了张伯驹的诸多手稿原作,并亲自编撰《张伯驹年谱》。“藉由张伯驹,我也找到了一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此次能在百家讲坛这一平台以张伯驹收藏为主线为大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对张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遥相呼应。”
  荣宏君爱好信札收藏,后来收藏范围又延展到对文化人的文稿史料收集中,并以此形成自己的写作脉络,不论是《徐悲鸿与刘海粟的世纪恩怨》,还是《国宝传奇张伯驹》,都是以史料出发,去尽力走近文化人的心路历程。在研究一个个近代文化大家的过程中,荣宏君也在一步步深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这是一条可以无限探寻的康庄大道,荣宏君仿佛已经立志,要在这条路上跋涉一生,不论是他的绘画,还是他的撰文,其出发的原点,都是围绕着传统文化。由绘画到写书,由一个个个体的深入到对近代史全景扫描,视野的开阔再融入笔端,墨中更现气象万千。


  “中国还有很多象张伯驹先生这样的文化人,以保护传统书画文物为己任的收藏家,他们自觉传承民族文化,化私为公,把私人的收藏品最终捐献给国家,变成全社会共同享有的资源。这不仅仅只是中国文物之幸,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之大幸。”荣宏君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浩瀚溢彩,也正是由于有了张伯驹这样的大家,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张老的一生浩瀚溢彩,研究他以及他在传统文化里的成就,不论从哪个角度,都是可挖掘的富矿。我这次从他的收藏品讲起,从他的藏品中,可以看出他收藏脉络非常清晰,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荣宏君说,“通过研究张伯驹,也让我发现了一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我期待,我能将我的研究所得,通过《百家讲坛》这一平台,讲述给更多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观众。”
  愿一生投入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儿女》: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张伯驹以及张伯驹的收藏感兴趣的呢?


  荣宏君:张伯驹的大名我很早就听过。他的出身经历,传奇故事常会从报章杂志上看到,而真正与他觉得有所关联,有所亲近的话,还要从我的老师史树青先生说起,作为史老的学生,我得以常常听他讲述中国近代史上文化人的轶事。史老常会说起张伯驹张老,对他很推崇。张伯驹曾经写过一幅对联赠与史老:树木新栽休斧伐, 青山常在有柴烧。在对联中嵌入了史老的名字。在史老的影响下,我也开始留意起了关于张伯驹老先生的史料,也是机缘巧合,我因为酷爱收藏名人信札,而结识了一些废品收购站的朋友。有一次,有一个废品收购站的人给我打电话说,他那里有一些关于张伯驹“文革”时期写的“交待材料”问我要不要。我听了大喜过望,立即驱车赶过去,打开一看,厚厚的一摞全部都是张老手写小楷,这是张老在1968年被关入牛棚中写的。那真是意外之喜,尽管价格不菲,但我还是有庆幸之感。从此,我研究张老,就有了史料依据,从他书信的叙述中,也能感受到一个更真实更生动的张老。   《中华儿女》:据说您编撰的《张伯驹年谱》已经完稿,编撰年谱是一个耗时费力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想法?


  荣宏君:在收集整理张老史料时,我越来越感受到张老这一生的璀璨与高洁,在他身上,完整地呈现着中国士大夫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稀缺的。当我想要查阅张老的年谱想为我的研究引入准确的时间轴时,我跑遍北京所有图书馆,都没能找到一份张伯驹年谱,这让我唏嘘不已。于是,我决心自己动手整理出一份翔实可靠的张伯驹年谱,我找到他的后人,找到与他有过交谊的文化名人的年谱,找到他所写的文章,访遍他所工作过的地方,查阅工作单位的记录……几相对比,反复确认。有时会一天查阅十余本其他文化大家的年谱,只为找到与张伯驹相关的信息。编撰年谱的艰辛过程的确超出我的想象,但是我觉得张老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如此卓绝的贡献,我们这些后生晚辈在他绵长的余晖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绵做点滴细微工作,与我而言,幸莫大焉!
  《中华儿女》:这次录制《百家讲坛》听说耗时一年,过程是不是很艰辛?
  荣宏君:《百家讲坛》是受众面非常广的一档电视节目,说实话,最初,有一些压力。后来,有朋友鼓励我,说,古人讲开卷有益,如果有一個观众能从我的叙述中感受到张老的人格魅力,触摸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那我也算是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了一点微末作用。抱着这样的态度,我开始全心投入到《百家讲坛》的讲稿筹备中,《百家讲坛》以声传播的方式与书写以字传播的方式不同。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传达出去的内容要真实。记得在准备第八章《雪江归棹宋徽宗》时,其中有讲到王世贞的父亲王忬(音“豫”),为了考证“忬”一字的发音,我翻阅了几乎所有能查到的明史古籍,也遍访研究明史的专家,但不论从史书古籍,还是从我实地采访的明史专家,都无法给出确凿的答案,有的主张音“豫”,有的主张音“抒”,基本一半一半吧,两方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决意要在开讲之前将这个字的读音考证出来,问友人寻找有关明史的相关典籍,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开播的前几天,我终于在一本书上,找到了忬(音“豫”)的确凿说法,我当即拿着它拜访中国明史研究泰斗 ,他看到资料后也说,这基本就能为忬这一字定音了。类似这样的考据工作在准备讲稿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因为,站在《百家讲坛》,面对的是全国的听众,我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经得起考证。再往远的说,我们今天的讲述或许也是未来人们研究传统文化的资料,要有敬畏之心,要经得起时间考验。
  《中华儿女》:您这次在《百家讲坛》中,主要讲述的是张伯驹的收藏,在这次讲述中,您对张老的认识是否与之前您编撰《张伯驹年谱》时又有什么不同?
  荣宏君:以前在编撰《张伯驹年谱》时,是从时代的角度去认识张老,他所处的独特历史时期以及他孤高的人格气质,令我们这些后学晚辈拜服。想起周汝昌老先生对他的评价:他是中国文化史上难以逾越的孤峰,的确如此。这次从他的藏品入手,发现他的藏品中有有清晰的中国文化脉络,从隋到清,可谓涵盖各个时期,也由此可见,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多么深刻,也有一份传承的责任心。藉由他的藏品,我仿佛有了一把推开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步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圣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流连忘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浑厚浩荡。这也坚定了我的追求,我愿一生投身于中国传统文化,如果能有片羽成就,也是借得了前辈大家的吉光。
  责任编辑 余玮
其他文献
The hydrogen absorption kinetics of TA15 titanium alloy at 973-1123 K was studied using a tube-type hydrogen treatment furnace. The hydrogen absorption kinetic
攻克肿瘤疾病一直是现代医学界的梦想,而肿瘤生物免疫靶向治疗技术的问世,让这个梦想不再遥不可及。北京裕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蔡亚欣研发的生物纳米磁性靶向治疗技
创业之初,因资金紧张他曾多次卖血。现在,他创立的易事特为“神舟”系列飞船、青藏铁路、全运会、中国移动等提供专业电源,并在全球范围内与行业跨国巨头展开竞争……  52岁的何思模出现在人们视野,是因为福布斯刚刚发布的2017华人富豪榜。东莞有5位富豪上榜,其中何思模以17亿美元(约117亿人民币)的资产,赶超中国前女首富张茵,成为了东莞新首富。  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他第一次引发关注是当年凭借14
迪丽热巴似乎特别适合红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凤九、《丽姬传》里的丽姬、《烈火如歌》里的如歌,都是一样的火红,一样的惊艳。而迪丽热巴整个人也如这火红的颜色一般,
摘 要:对于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师来说,孩子刚进学校开始用汉语授课,都会有很大的困难,大多数孩子上学才接触到汉语,而少数学生是通过电视媒体接触到汉语,学生汉语水平高低不齐,连基本的对话都困难,更别谈上课,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努力提高孩子们的汉语交流水平。  关键词:藏区;汉语文;教学策略  对于藏区的孩子来说,从小就在藏语的环境中长大,在上学之前都是藏语陪伴他们成长
人活着要吃饭,将个人的兴趣与生计结合起来,是最理想的选择,而我恰巧很幸运。——赵忠贤在穿上西装,打上领带之前,75岁的赵忠贤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头发花白,操着一口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一直在进行改革、完善。自新课改以来,赏识教育因其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中收效良好,得到教师的青睐。从赏识教
期刊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山东省汶上县人民医院(272501)侯典根郭瑞珍朱萍我院自1991年3月以来采用中药、西药、心理治疗和视觉(或视幻觉)训练等综合方法治疗观察了视神经萎缩患者29例(36只眼),效果
上世纪七十年代,王小波在牟平生活和工作期间,既是他对过去云南插队生活经验的总结、沉淀、提升和概括的时期,也直接孕育了《战福》《这辈子》《这是真的》《绿毛水怪》《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等早期小说作品。更重要的是,牟平的插队生活,使他对于中国农村、中国农民,进而对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环境,具有了第一手鲜活经验,并进而产生了深刻反思。后来,王小波的很多著名杂文,如《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
权倾一时的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死后10年,曾参与审讯他的美国中情局特工约翰·尼克松出版了回忆录。“这个蓬头垢面的男人,真是世上最危险的通缉犯、华盛顿的眼中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