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N-CNN-LSTM的锂电池SOH估计

来源 :电源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数据驱动的方法在估计锂电池的健康状态(SOH)时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锂电池SOH在线估计方法。在对锂电池的SOH进行预测之前,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对原始的锂电池数据进行数据增强,扩充了训练样本,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提取了输入数据的特征并对锂电池的SOH进行在线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其他主流的数据驱动的方法,具有更高的估计准确率,在B0005锂电池单体上分别从充放电循环的30%、50%、70%开始估计SOH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其他文献
有机类相变材料导热系数普遍低,制约了其在电池热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与高导热率的材料复合能有效改善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为明晰复合相变材料的材料属性对电池包温度分布、温升速率、温度一致性等温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单体电池产热模型和相变材料相变模型,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参数。以此为基础模拟电池组在环境温度40℃、3 C恒流放电恶劣工况下的散热,分析导热填料种类及其质量分数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变热管理下,电池组最高温度能维持在50℃以内,电池表面最大温差能维持在1℃以内。
依据高校工程教育培养需求,搭建光伏微网实验硬件平台,采用LabVIEW、SQL Server为上位机软件平台,设计一套光伏微网实验系统。通过Modbus TCP通信协议实现硬件平台与LabVIEW上位机通信,使用ActiveX数据对象完成LabVIEW与数据库连接,增加用户权限管理完成不同用户实验设备和数据使用权限。实践证明实验系统为光伏微网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有较大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同时很好地满足高校工程教育需求和社会工程人才能力培养。
针对长期在轨飞行器能源系统自主管理的现实需求,开展现状分析和知识获取研究,提出了器上自主管理的实现流程。从能源高效利用管理、能量平衡管理、故障隔离与重构管理三个关键环节,简要介绍了功能的设计方案、实现情况,验证系统状态监测和故障时重构的能力,满足长时间自主安全运行需要,为后续空间运输和深空探测领域的工程实现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用氢镍电池SOC估算问题,根据氢镍电池的动态特性,建立了带有滞回特性的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根据电池的化学反应特性,利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和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辨识;采用采样策略实时切换的SRUKF算法进行SOC的估算。该方法可以比现阶段采用的SRUKF方法缩短将近一半的采样时间,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运行速度。通过仿真曲线以及误差曲线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采样策略实时切换的SRUKF算法可以快速追踪到SOC参考值,有较高的估算精度,SOC误差曲线显示SOC估算误差小于2%。
为进一步了解磷酸铁锂电极吸附提锂的特性和对复杂卤水中离子的分离特性,利用循环伏安法对氯化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二元体系和多组分体系扫描的热力学行为进行了研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布置方式和热物性参数对电池的热特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建立了18650型LiFePO4单体电池产热模型以及电池组散热模型,分析了排布方式、电池间距等电池模块几何参数以及径向导热系数等热物性参数对电池模块散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池的间距越大,其平均温度越低,温差越小,散热效果越好;单就冷却效果而言,叉排排布结构最优,综合考虑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和冷却效果,六边形排布结构最优;径向导热系数由0.2174 W/(m·K)增加到1.7174 W/(m·K)时,电池最高
半导体温差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可以将温差转换成电能。热端温度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温差发电的性能。碟式聚光器可以聚拢分散的光线,形成光学热斑,为半导体温差发电提供稳定热源。使用COMSOL软件,对圆锥形吸热腔体处于不同位置处的聚光比、焦面热通量分布和焦面温度进行仿真,对比确定吸热腔体最佳位置;通过参数化扫描,观测辐射强度I0对焦平面温度的影响。将温差发电片贴合到吸热腔体表面,冷端假设温度为25℃(暂不考虑冷端散热),进行瞬态仿真,分析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开路电压和热端温度随时间的变换。
在局部遮阴或光照不均匀的情况下,光伏阵列的功率-电压(P-U)特性曲线会出现多个极值点。传统智能优化算法普遍存在收敛速度慢、精度低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为解决该问题,提出改进乌鸦算法(ICSA)的MPPT控制方法。在种群初始化上,引入基于反向学习的Tent混沌初始化策略,增加种群多样性,帮助跳出局部最优;在算法位置跟踪上,引入异花授粉策略与共享机制相结合更新乌鸦位置,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精度。通过建模仿真,证明了改进乌鸦算法在复杂环境条件下跳出局部最优能力更强、具有更快的追踪速度和更高的精度。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热重分析仪(TG)对MoO3和FeS2性能和形貌进行表征。MoO3和FeS2以质量比50∶50混合,得到高电位MoO3/FeS2复合正极材料,研究MoO3/FeS2复合正极放电性能和空载安全性。研究表明,MoO3/FeS2
利用加速量热仪(ARC)对经过1 C充放电循环100次后的18650型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SOC绝热条件的热特性进行研究,并对ARC实验后的电池进行解剖分析。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在10%SOC和50%SOC状态下升温至159℃泄压阀破裂降温,而后电池不再升温,未发生热失控;在100%SOC状态下159℃左右短暂降温,然后继续升温,从174℃开始升温速率持续升高,温度达到191℃时升温速率为1℃/min,在220℃时升温速率为2.4℃/min(0.04 K/s),随后温度急剧升高,最终发生热失控,最高温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