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院校应当加大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培养符合企业营销职业能力要求的营销人才,使营销专业步入“育得好——送得出——招得进”的良性循环轨道。营销专业再现活力的同时,也能够大大缓解营销专业人才的供求矛盾。
关键词:营销专业;课程改革;职业能力
营销人才缺口和营销专业招生不足的两难困境
(一)市场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在新经济形势下,第三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而第三产业又是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产业。同时,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近年来,对全国各地人才市场的需求统计显示,我国各行各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企业对营销工作的重视,使得高素质营销人才炙手可热。当前,我国营销从业人员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缺乏市场营销理念,但拥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土八路”;一部分是既缺乏市场营销理念,又欠缺工作能力,但有一定社会关系和背景的“杂牌军”;还有一部分是毕业于各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正规军”,这部分人既有系统的营销理论,又在实践中得到了锤炼,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遗憾的是,后一部分人员在营销队伍中所占比例很小,严重制约了企业营销理念的贯彻与执行。从中国人事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市场对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位列第4名,对专科(高职)生的需求占到了43.68%。面对营销时代,我国企业界迫切需要一支既懂理论、又能实战的高素质专业营销队伍。
拓展能力:
上述课程体系安排体现了如下原则:第一,岗位需求导向原则。根据营销人员的从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增设以营销岗位群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项目课程。第二,系统性原则。营销专业毕业生应是复合型人才,营销职业能力不仅涵盖基本的营销技能,还应包括营销职业素养。因此,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基本职业能力模块突出的是营销工作各环节所需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励志模块则突出了对营销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第三,个性发展原则。学生存在差异,目标理想也不尽相同。因而,在专业方向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理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使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营销专才。
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要使营销专业教材服务于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开发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势在必行。校本教材是以本校教师为主体,企业或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在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改革中自主开发、编写、审定、管理和评价教材。营销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注意:(1)围绕营销职业能力这条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接受能力;(2)教材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体现时代特色;(3)突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营销岗位群的需要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岗位群应具备的相关职业能力,构建能力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4)校本教材要符合本校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循序渐进,教材内容设计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未来发展留有空间。
搭建兼有经济实体与教学双重性质的实践性教学平台实践证明,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两大途径对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为使营销专业毕业生具备从事营销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能,必须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中加以培养,同时要有专业教师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综合两大传统途径的互补性优势,职业院校可以将校内的超市、餐厅、招待所等进行整合、提升后改建为商贸实训中心,该中心应该是具备双重属性、多重功能的实践性教学机构,应具备不同于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的经济实体性质,实训中心按现代企业制度建制管理,教师与学生的“责、权、利”分明。服务顾客、实现赢利是其经济功能;还应具备不同于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的教育性质,学生可以在全真的环境中实践所学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教师作为实训中心的决策者,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锻炼,积累实践经验。
构建多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师资是教学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不能“唯学历、唯职称”,应重视其是否具有企业经历,是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职业院校营销专业现有的师资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教师缺乏营销实践能力和营销实战经验。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第一,吸纳社会人才。即面向社会招聘具有“双师型”素质及营销实战经验丰富的营销人才来校工作。该办法的难点在于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是人才市场的稀缺资源,加之企业的高薪竞聘,使得招聘此类人员的难度很大。第二,自主培养。即学校通过鼓励本校教师自主创办经济实体或到一流企业的营销一线参加实践锻炼,积累经验,提高实战能力。采用此方式,学校除需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外,更重要的是要健全激励管理制度,确保自主培养的教师“为我所用”。第三,择优聘任兼职教师。即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一线营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充实训练指导教师的力量。此途径投资少,见效快,而且能够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超任.对高职课程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04,(1).
[2]杨群祥.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3]谢尧生.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
作者简介:
尹彬(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经济学硕士,江苏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讲师,图书馆馆长。
关键词:营销专业;课程改革;职业能力
营销人才缺口和营销专业招生不足的两难困境
(一)市场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在新经济形势下,第三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而第三产业又是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产业。同时,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近年来,对全国各地人才市场的需求统计显示,我国各行各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企业对营销工作的重视,使得高素质营销人才炙手可热。当前,我国营销从业人员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缺乏市场营销理念,但拥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土八路”;一部分是既缺乏市场营销理念,又欠缺工作能力,但有一定社会关系和背景的“杂牌军”;还有一部分是毕业于各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正规军”,这部分人既有系统的营销理论,又在实践中得到了锤炼,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遗憾的是,后一部分人员在营销队伍中所占比例很小,严重制约了企业营销理念的贯彻与执行。从中国人事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市场对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位列第4名,对专科(高职)生的需求占到了43.68%。面对营销时代,我国企业界迫切需要一支既懂理论、又能实战的高素质专业营销队伍。
拓展能力:
上述课程体系安排体现了如下原则:第一,岗位需求导向原则。根据营销人员的从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增设以营销岗位群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项目课程。第二,系统性原则。营销专业毕业生应是复合型人才,营销职业能力不仅涵盖基本的营销技能,还应包括营销职业素养。因此,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基本职业能力模块突出的是营销工作各环节所需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励志模块则突出了对营销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第三,个性发展原则。学生存在差异,目标理想也不尽相同。因而,在专业方向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理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使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营销专才。
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要使营销专业教材服务于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开发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势在必行。校本教材是以本校教师为主体,企业或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在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改革中自主开发、编写、审定、管理和评价教材。营销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注意:(1)围绕营销职业能力这条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接受能力;(2)教材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体现时代特色;(3)突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营销岗位群的需要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岗位群应具备的相关职业能力,构建能力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4)校本教材要符合本校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循序渐进,教材内容设计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未来发展留有空间。
搭建兼有经济实体与教学双重性质的实践性教学平台实践证明,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两大途径对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为使营销专业毕业生具备从事营销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能,必须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中加以培养,同时要有专业教师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综合两大传统途径的互补性优势,职业院校可以将校内的超市、餐厅、招待所等进行整合、提升后改建为商贸实训中心,该中心应该是具备双重属性、多重功能的实践性教学机构,应具备不同于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的经济实体性质,实训中心按现代企业制度建制管理,教师与学生的“责、权、利”分明。服务顾客、实现赢利是其经济功能;还应具备不同于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的教育性质,学生可以在全真的环境中实践所学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教师作为实训中心的决策者,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锻炼,积累实践经验。
构建多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师资是教学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不能“唯学历、唯职称”,应重视其是否具有企业经历,是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职业院校营销专业现有的师资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教师缺乏营销实践能力和营销实战经验。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第一,吸纳社会人才。即面向社会招聘具有“双师型”素质及营销实战经验丰富的营销人才来校工作。该办法的难点在于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是人才市场的稀缺资源,加之企业的高薪竞聘,使得招聘此类人员的难度很大。第二,自主培养。即学校通过鼓励本校教师自主创办经济实体或到一流企业的营销一线参加实践锻炼,积累经验,提高实战能力。采用此方式,学校除需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外,更重要的是要健全激励管理制度,确保自主培养的教师“为我所用”。第三,择优聘任兼职教师。即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一线营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充实训练指导教师的力量。此途径投资少,见效快,而且能够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超任.对高职课程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04,(1).
[2]杨群祥.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3]谢尧生.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
作者简介:
尹彬(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经济学硕士,江苏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讲师,图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