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再认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g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教师在新课程的舞台上扮演新的角色,美术课程新标准将成为重塑教师审美形象的重要依据。教师将走进不同以往的课堂生活情境,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寻求、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师生面对面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众多学生,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对学习的结果过于重视,关心学生画得如何、造型是否准确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即所谓的“一言堂”、“满堂灌”,缺乏互动的问答式交流过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去,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从这一点上来说,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其次,现在我们从新课程的角度审视沿用多年的班级授课制,并不是要打破班级组织教学的形式,对班级授课制全盘否定,而是要改变教师在教学时知识传授者的一贯形象,积极充当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创新者。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常规,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各项活动中,充分挖掘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可观察、探究、讨论、表演等,起着穿针引线的引导促进作用,做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建议者。
  二、美术教师要具有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批评的素养
  美的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精神的愉悦,然而这种对美的感受仅仅停留于作品表面的形式美感,要想获得更加强烈的精神震撼,就必须深入把握事物美的内容,进一步理解美的内涵,以获得美的感动。
  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带给我们心灵的震荡和洗涤,而每一位欣赏者对作品的感受和感知程度却是各不相同的,人人都熟知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可对于她神秘而永恒的微笑,欣赏者却各有认识,这就是个人审美理解上的差异。审美理解是美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能力。在审美过程中,不论是感受美还是欣赏美,仅凭感性印象都不可能立即认知,还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如对自然的日月星辰的欣赏、对社会的风土人情的欣赏、对艺术的名品大作的欣赏等,都必须以理性的认识来加以推动。
  各类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一方面是社会生活原有审美元素的再现,另一方面是作者的审美理想、审美道德和审美情趣的本来体现。因此,欣赏者只有仔细品味、透彻理解,才能获得正确的意识呼应,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应该具有这样的美术批评的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对比等方式,从作品的主题、视觉效果、内涵及特点加以分析和评论,从而达到深入理解作品和明确其社会和文化性的作用。这里的批评是指批阅、评价的能力水平。
  毋庸质疑,提高小学教师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批评素养对于形成正确的美感理解极为重要,因为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对世界尚不得知的孩童、对社会尚无经验的少年,只有提高自身的审美理解水平和美术批评素养,才能面对儿童智慧的头脑和探究的眼神。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广泛、深入地与自然、社会、艺术亲密接触,丰富自己内在的情感体验,积累审美经验,将感受转化为理解,在形与神、情与理的统一中认识美、感受美、理解美、批评美。
  三、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美术作品创作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创作构思。因此在美术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而要把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可将教材内容与校内、外的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现代建筑艺术》一课,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走走,结合学校建筑和校园外的建筑,分析、评论校园建筑及周边建筑的特点和布局,感悟建筑产生的美。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学生能拓展视野,增强感性认识,认识到建筑艺术的多样性和美术对社会的独特贡献。而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则可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艺术特点的同时,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意义,通过理解作品的文化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开国大典》这幅优秀作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
  四、注意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而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我在教学中曾作过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等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其他文献
该文论述多孔硅可分成两类:发光多孔硅和不发光多孔硅。X射线双晶衍射实验表明,两类多孔硅的微结构间存在着明显差别,而发光多孔硅比不发光多孔硅表面晶体质量要差,并且电化学腐蚀
前不久我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在区举办的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上,一位美术老师为了把自己设计的“无与伦比”的教学案例拿出来评比,居然说服主办方用大客车把自己任教的一个
这是作为班主任的我真心付出感化班级后进生的故事。但是,一个学期过去了,就在我认为该生进步了许多时,她却离校出走,似乎一切又回到了起点,甚至还没到起点。到底要拿什么感化你呢,我的学生?  以前的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等生,不知何时起,她也被划进了后进生的行列,或许,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她,就是刘云(化名),2008级综合文科班的一员,人瘦瘦的,戴副眼镜,看上去还是挺可爱、挺精神的。但是,200
该文分析了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匣钵是在热荷作用下反复使用的窑具,使用寿命是匣钵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了观察匣钵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取景德镇生产上
体态语是人类古老的交际形式。人类早就学会了手势、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这一丰富多彩的“语言”。正如《礼记·乐记》所云:“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文,足之蹈之也。”可见,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体态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影响。  一、体态语在教师与幼儿相互交流中的作用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并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目的不是
不要发表误导传销的报道南方某家日报5月4日第一版用了几乎整版篇幅,刊登宣传传销的报道。其主要观点有:“传销不过是一种营销方式”;“传销可以加快货币回笼,避免‘三角债’的产生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压铸镁合金技术现状的调研,着重阐述了压铸镁合金的优良性能。随着能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绿色环保材料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并应用到各行各业。本文针对对镁合金的压铸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希望能给从业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 压铸镁合金 压铸技术 发展动向    一、镁合金压铸技术现状  镁合金作为一种发展迅猛的绿色环保合金,具有密度小(1.75g/cm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