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苗族“跳坡节”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自治区)的结合部,云贵高原东南麓,县境内群峰林立、千岭叠翠、万山连绵、沟壑纵横,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县面积355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万人,主要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较多,约10万人,主要集中在隆林的德峨镇,有偏苗、红头苗、清水苗、白苗、花苗、素苗等6个支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官员和专家到隆林德峨镇考察时,称其为“马背上的村寨”“云端上的集市”“民间文化的活化石”“花一样的民族”“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馆”。
  隆林苗族跳坡节源远流长。跳坡,苗语称为“勾桃”(音),意思是在鲜花盛开的季节,踏着初春的青草,绕着山坡玩乐。其在隆林众多的苗族传统文化中,保存最为完好、最具影响力。
  关于苗族跳坡节的由来有三种传说:一、跳坡是苗族人民为了纪念祖先“蒙蚩尤”而设立的。二、古代战争频繁,苗族寨老和族人聚会商议战争和迁徙等重大事宜,以决定族人的命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跳坡节。三、跳坡节是由那些无儿无女的夫妻创办起来的,目的是为年轻人提供一个相识、交流、恋爱的场所,积下功德,以祈求祖宗赐予子嗣。如今,隆林苗族跳坡节已经成为桂西、滇东南和黔西南各族人民聚集的盛会。近些年来,更有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苗族同胞、海外友人前来参加跳坡节活动,隆林苗族跳坡节的影响力已走出广西,跨越了国界。
  在每年正月初二到十四隆林苗族跳坡节的日子里,人们按照约定俗成的坡场顺序,逐个跳坡,参与人数几千到上万不等,其中最热闹的是正月初九德峨跳坡节。
  正月初九,隆林的近千个苗寨倾巢出动,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去参加德峨跳坡节。慕名而来的还有数万名各族群众及
  游客,更有跨省区、远距离背着行李,带着一家老小不辞辛劳来的。这种现象在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中极为少见。由此可见,隆林苗族跳坡节是一个大规模、大容量、大区域性的民间节庆活动。
  在坡场上,苗族群众吹着芦笙、箫简、口琴,弹着月琴,载歌载舞。笙歌嘹亮,琴声悠扬,木叶声阵阵,坡场成了歌的世界,妇女们华丽的服饰则把坡场点缀成了姹紫嫣红的花坡。
  跳坡节包括喊坡、赶坡、闹坡、射坡、跳月亮等多项仪式,还有爬坡杆、跳高难度芦笙舞、打秋千、斗牛、跳马、摔跤等体育竞技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爬坡杆。坡杆用杉木制成,涂上油,光亮圆滑。在爬坡杆时只能用双手双脚,身体不能碰到坡杆,爬到坡杆顶端喝到米酒并拿到腊肉,且能做出肢体平衡、倒挂金钩等高难度动作的男子会被当成苗族英雄,受到尊敬,得到年轻女子的青睐。爬坡杆比赛是古代苗族人选拔勇士的活动,发展到今天成了一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
  如今,隆林苗族跳坡节不仅仅是传统民俗活动,更是展示苗族人民精神风貌和传统文化的舞台、商人进行商品交易的平台、各民族团结联欢的盛会、国外的苗族同胞思乡寻根问祖的理想家园,也是中外民俗文化工作者研究原生态文化的理想之地。目前,隆林苗族跳坡节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里一颗亮丽的宝石,苗族跳坡节必将在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业的浪潮中大放异彩,助推隆林旅游、文化和脱贫攻坚融合发展。
其他文献
清光绪年间,大同府新任的李知府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他一到任,就走街串巷,深入乡里,四处探访民情,还经常调阅昔日卷宗,重审冤假错案。  这天,李知府在整理历年的案件卷宗时,发现上面记载了一件怪事。  牟县有个叫马灵风的富家子弟,修道多年,屡显神迹。三年前远游归来,居家三日,房中忽然大放异彩,有奴仆来看,隐约见有仙魂升腾而去,留下肉身皮囊,超脱升仙。  李知府对鬼神之事向来心存质疑,多年的办案经验告
期刊
观众席  我和同事去一家从来没去过的餐厅吃饭。我们点好菜之后等了好久,隔壁桌比我们晚的都快吃完了,我们的菜还没上。这时,同事坐不住了,喊来服务员:“你好,我们是第一次来,不懂规矩。我想问问,我们是不是坐在观众席上了?”  字丑的原因  公交车师傅开得又快又晃,小明还没到站就快要吐了。小明愤怒地翻开了车上的意见本,想写点意见。  小明看到了之前一些乘客的反馈,于是小明一字一顿地念出了這样一句话:你看
期刊
舞狮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体活动,民间庆祝新年、新居入伙、商店开业、工程奠基、会议开幕等场面都能见到。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差异甚大,各地舞狮活动的表现形式和表演风格也不尽相同,按照表演风格和狮头造型分为北狮、南狮两大流派。北狮的狮头造型偏向写实,酷似真狮,表演风格以细腻、灵活、诙谐见长;南狮的狮头造型、颜色、装饰属抽象派,与传说中的年兽颇有几分神似,表演风格趋向豪爽、威武、
期刊
在广西北海的乡下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叫作“偷青”的古老习俗,每逢正月十二至十五日晚上,人们可以去“偷”一点别人菜园里的蔬菜。据说,如果偷菜挨菜园主人诅咒得越厉害就越“旺”。偷青的对象一般都是田地里面的农作物,但都是有寓意的,如果偷回的青苗有生菜则寓意“生财”,有萝卜菜头则寓意“彩头”,有青葱则寓意“人聪明”,有大蒜则寓意“好打算”……  偷青的由来没有统一的说法,流传最广的是:在旧社会,穷苦百姓期盼在
期刊
最令我怀念的往事是我童年时代的过年。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过年天总是灰蒙蒙的,虽阴冷却温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从早到晚断断续续响个不停,天空中飘散着淡淡的烟雾,空气中弥漫着幽微的火药香,天地间一派祥和。  年三十这天,我和小伙伴们乐得很不安分,拿着炮仗到处“狂轰滥炸”,炸鱼塘、炸老鼠洞、炸稀泥、炸牛粪…最有趣的是炸老鼠洞,最惊险的是炸牛粪。我们只炸洞口光滑的鼠洞,因为这样的鼠洞才有老鼠。炸洞之前,我们
期刊
归春河上游从硕龙到德天河段,是中国和越南的界河。  硕龙坐落在界河北岸,与南岸的越南里板村隔江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硕龙是大新县的一个边关重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硕龙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硕龙距大新县城约五十公里,全镇人口将近两万人。硕龙街依山傍水,南面界河碧水似镜,北面山峰连绵如屏。学校、影院、广播站、文化站、银行、海关等机关单位和居民的楼房一幢幢错落有致地竖立在河畔和山麓之间。这里的许多居
期刊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门户城市崇左市,该校也因此被称为“南疆国门大学”。该校的体育学院自学校升本以来的发展有目共睹。该院借助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基地资源优势,以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核心,以训练比赛为推动力,以科研为提升力,大力打造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与教育的示范平台。  在“民族”的羽翼下秀出特色,秀出风格。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广西十大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
期刊
如果突然问你,什么树开一次花结两次果?也许你一时半会儿答不上来吧!而在我的家乡河池凤山,估计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那就是被称为“东方橄榄油”的茶油树。  茶油树的开花和结果是同时进行的。第一次成熟是在清明前后,那时候的果子不是真正的果子,是“茶油苞”,软软的、白白的、甜甜的,像包子,能吃。第二次成熟是在深秋,这时结出的果才是真正的茶油果,青中带红,壳里的籽饱满,亮晶晶的,似月牙。  小时候,我常常
期刊
刁江自上而下蜿蜒而行,流经都安瑶族自治县百旺镇境内。在上游段紧靠河床的岸上有个不算大的自然村叫琳琅,这就是我的家乡。  打记事起,在村头那里有一艘可以渡运人、车、货到对岸的渡船和一个可供孩童们嬉闹游水、大人洗刷消遣的码头,叫作“琳琅渡口”。  那艘渡船是靠人力拉拽的木制老船。每当载满人、车或货物后,船工师傅们便使劲拉拽着固定在船上的钢丝绳,让船驶向对岸。因为渡口的存在,这里成为琳琅村最热闹的地方。
期刊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蜗居在合浦县大廉山脉一带的客家乡村日益沧桑:村边那口池塘,慢慢浑浊、干涸,以至枯竭;村口那株老树,一点点枯萎,一片片落叶最终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是客家乡村从始至终都做着一个梦,它总是梦见铁马冰河或一马平川,也许还会梦见关山难越、筚路蓝缕、车水马龙、前路漫漫。一个部族史,首先是一个人的记忆。我是从20世纪70年代趔趄着走过来的客家后生,我的童年,饥饿已经慢慢变得不那么可怕,因为当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