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民族旅游发展对维护边疆稳定的促进作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xiang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旅游不仅是边疆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对维护边疆稳定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疆地处中国西部边陲,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而哈密地区位于新疆最东端,地跨天山南北,作为新疆“东大门”,具有发展民族旅游的优势条件。本文以新疆哈密地区为例,从边疆稳定的视角来研究民族旅游,探讨民族旅游与边疆稳定的相互关系,并从经济、文化、生态、社会4个层面进一步分析民族旅游发展对维护哈密地区边疆稳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民族旅游;边疆稳定;发展;维护;促进作用;哈密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073-02
  目前,国内对于民族旅游的探讨比较多,对边疆稳定的研究也较多,但是把两者结合起来,探讨它们之间关系的文章非常少。以“民族旅游”为关键字,在CNKI中进行全文搜索可得到非常多的相关论文。同样以“边疆稳定”为关键字,在期刊/论文数据库中进行搜索页选择得到30篇论文,其中代表性的论文为王萃萃、李瑞君(2010年)等对边疆社会稳定问题的研究综述。而关于“民族旅游”与“边疆稳定”的相关研究非常少,代表性的仅有孙九霞(2011年)的关于旅游发展与边疆的去边缘化研究。本文以新疆哈密地区为例,首先梳理了民族旅游、边疆民族旅游、边疆、边疆稳定的概念,从边疆稳定的视角来研究民族旅游,并对民族旅游与边疆稳定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进一步从经济、文化、生态、社会4个层面分析民族旅游发展对维护哈密地区边疆稳定的促进作用。
  一、相关概念梳理
  本文首先对民族旅游、边疆民族旅游、边疆、边疆稳定等相关概念进行简单的梳理。民族旅游,根据国际著名旅游人类学家科恩教授(Erik Cohen)的定义,民族旅游是:“(1)观光旅游的一种变体;(2)其目标所指的人群在自己居住的范围内不完全属于该国政治或社会意义上的主体民族;(3)由于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特性方面的与众不同,这类人群便被贴上了旅游性标志。”依据这个定义,边疆民族旅游主要是指将边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土著居民包装成旅游商品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是以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观赏、娱乐、商品及服务。与边疆旅游相比,边疆民族旅游更突出“民族”旅游,强调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在边疆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所说的“边疆”地区,是指我国和其他国家在陆地有交界的多民族地区,包括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8个省份(自治区)。边疆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这种稳定主要以边疆地区内部稳定以及与邻国之间和睦相处的外部稳定为主要表现形式。本文所研究的“边疆稳定”,主要是指边疆地区的内部稳定。
  二、新疆哈密地区的民族旅游与边疆稳定现状
  新疆稳定对于维护边疆稳定和全国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哈密地区位于新疆最东端,是新疆的“东大门”。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哈密市、伊吾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总人口60.84万人,有汉、维、哈、回、蒙等36个民族。其北部、东北部与蒙古国接壤,有长达586.663公里的国界线。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哈密地区就承载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边疆稳定的双重使命,这也使得哈密地区的民族旅游更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
  1.新疆哈密地区的民族旅游资源现状。根据2006年旅游资源调查情况,哈密地区已经调查有175个旅游资源单体,分属于8个主类、25个亚类、60个基本类型,其中,亚类占到全国总亚类的81%,基本类型占近40%。哈密地区天山以南是绿洲、戈壁为主的大漠风情,天山以北是绿草如茵、涼爽多雨的草原风光。总体来看,哈密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
  2.新疆哈密地区作为边疆区域的稳定状况。近些年来,新疆作为边疆区域,总体局势稳定,但局部地区的形势不容乐观。新疆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2013年6·26新疆鄯善县暴力恐怖袭击案,此次袭击并非发生在“多事的南疆”,而是治安形势一向稳定的东疆。但到目前为止,新疆哈密地区作为东疆的一部分,局势较为稳定。就社会治安层面来看,2013年哈密地区全年地区职责范围内发生各类事故341起,比上年增长3.0%。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32人,下降32.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4.26人,下降1.4%;煤矿百万吨死亡0人(不含三道岭煤矿)。可见,哈密地区社会总体情况稳定。
  三、民族旅游发展与维护边疆稳定的关系
  哈密地区民族旅游发展不仅仅与当地经济发展有关,还涉及到新疆稳定、国家安全问题。边疆稳定是哈密地区民族旅游发展的基本前提,而民族旅游发展是维护哈密边疆稳定的重要途径和保障。边疆稳定是哈密地区民族旅游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边疆稳定,才能放手发展民族旅游。如果边疆动荡、社会混乱,人民就会失去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甚至失去基本的生命安全保障,民族旅游更无从说起。从另一方面看,民族旅游发展又是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民族旅游发展有利于减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促进区域收入再分配的实现,起到区域经济协调与平衡的作用,能够极大地促进边疆稳定。
  四、哈密地区民族旅游发展对维护边疆稳定的促进作用
  民族旅游的有效发展从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多个层面促进了边疆稳定,是实现哈密边疆稳定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与一般的现代产业相比,民族旅游发展对哈密地区维护边疆稳定更具有现实意义。
  1.哈密地区民族旅游发展对维护边疆经济稳定的促进作用。十二五以来,哈密地区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0%和25%以上。2013年完成接待国内外游客336万人次,同比增长20.94%;实现旅游总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23.38%。截至2014年8月底,完成接待国内外游客285.45万人次,同比增长20.61%;实现旅游总收入6.38亿元,同比增长19.13%。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哈密地区旅游发展的态势良好,给该地区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哈密刺绣就是民族旅游发展促进边疆经济稳定的一个很好的例子。2008年6月,哈密民族手工艺刺绣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成为哈密地区民族旅游产品和宣传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载体。在民族旅游发展的形势下,目前辐射、带动3000多名妇女从事刺绣工作,生产的产品品种达50余种。少数民族妇女通过刺绣产品的制作销售,人均年增收在2000~20000元不等。   2.哈密地区民族旅游发展对边疆文化稳定的促进作用。在边疆经济稳定的基础上,民族旅游发展会极大地促进哈密地区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交流,增进对彼此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民族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哈密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增强了当地人民的自我认同感和自豪感。哈密地区有着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东天山文化、丝绸之路(新北道)文化、胡杨文化等,这些鲜明的地域文化,从不同的方面展现出哈密地区的风貌。民族旅游发展促使这些文化能够以特色甚至品牌的形式来吸引来自不同地域的游客,使得哈密边疆的文化更加繁荣。比如,哈密地区举办哈密瓜节、丝路文化旅游观光会、伊吾胡杨节等节庆活动,极大地带动了文化产业、会展产业、旅游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3.哈密地区民族旅游发展对边疆生态稳定的促进作用。经济的稳定、文化的繁荣当然也离不开哈密边疆生态的稳定。哈密地区地跨天山南北,山南戈壁绿洲相映,山北森林草原相依。西伯利亚落叶松和天山云杉混交的东天山大森林、47万亩原始胡杨林、怀藏高山湿地的巴里坤大草原、亚洲第二大平顶冰川、规模形态居世界之首的雅丹地质群落、中国最大的石漠大峡谷等尽在哈密。良好的旅游环境就是一扇展示地域风情、民族文化的窗口,民族旅游的发展不仅让哈密地区的特色自然资源在游客眼中大放异彩,也促进了地区特色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治理,从而促进了哈密边疆的生态稳定,以期实现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哈密地区民族旅游发展对边疆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民族旅游发展起到了“一业带百业”的作用,不仅增加了哈密地区旅游业的就业人数,还带动了旅游商品、奇石行业等其他行业的就业。目前,哈密地区拥有国家级旅游景区11家,其中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4家;旅行社10家(其中分社3家),旅行社职工总人数为62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15000余人;哈密旅游商品、纪念品主要有7大类60多个品种,带动从业人员近6万人。同时,民族旅游发展也增进了哈密地区人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这种良性互动有利于哈密地区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经济增长、就业增加、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等这些都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使得新疆哈密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现实的满意度提高,从而有助于形成哈密地区“走得进来,迈得出去”,人民安居乐业、游客欢欣而往的稳定社会。
  总之,民族旅游发展与哈密地区维护边疆稳定有着重要的相互关系,哈密地区边疆稳定是民族旅游发展的基本前提,民族旅游发展又对维护哈密边疆的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促进了哈密地区的安定和多元发展,使得民族旅游无可争议地成为哈密地区边疆稳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哈密地区.哈密地区旅游资源(2006年情况)[Z].哈密地区,2006.
  [2]程刚.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社会稳定之关系探讨[J].中华文化论坛,2014,(2):174-177.
  [3]張其学.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安全[J].广东社会科学,2009,(4).
  [4]肖琼.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旅游社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城市社会管理,2011,(11):104-109.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以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成果评价并重,使教学评价贯穿于学期的教学活动之中,抛弃传统单一的课程评价方法;分别对课程单元教学、课程教学及课程模块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电视节目制作;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212-02  国务院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
摘要:本文在阐述质量评价体系目的、意义的基础上,从设计原则、监控对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评价内容等构建一套既要遵循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又要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同时还要能体现本校校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学,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普通本科;医学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通过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并结合当前对高职技能型人才需求形势,分析了校企合作教育必要性和意义,指出高职院校应依托和服务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寻求企业支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列举了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特色订单班的成功案例,提出要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指出加强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巨大动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和提高人才培养质
摘要: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适应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开放式、有特色、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是全面推进培养体制改革,提升分校高等教育整体实力重要途径;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必然选择。本文根据不动产学院的特点,对“不动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两大系统五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现就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基本框架、内容结构进行阐述,期望对新建的同类院校有借鉴作用
摘要:本文基于我校海洋学专业核心课程“海洋数值计算”的教学实践,从翻转课堂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开展该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了“筛选知识点,考核全过程,讨论多样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明确了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员角色的合理转变、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对两个期班、不同教学法的比较,发现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期班学员知识掌握熟练程度显著增强、编程能力明显提升
摘要:高一教学阶段的班主任想要衡量好角色的转换,就应该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反思转换不同角色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从而有目的、有方向、有主见地安排好班级的日常教学和管理。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角色转换;高一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35-01  一、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1.情绪波动大,过度关注外界评价
摘要:教学与科研是高等院校工作中的两个方面,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准。教学与科研既对立又统一,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的经历,将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科研资源,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关键词:教学;科研;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摘要:档案袋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一种重要形式,是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存在的,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点。本文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主要探讨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实施档案袋评价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档案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85-02    一、多元智力理论评价观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情境教学成为教师课堂实践中常用的方法,但是,情境呈现的方式直接影响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四种呈现方式:一是创设悬念,激发情感;二是分层展示,训练思维;三是优选视频,提高成效;四是激情演讲,引发共鸣。  关键词:呈现方式;优化情境;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271-02  新课程
摘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验能力培养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提出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通过改革仪器分析理论授课方式—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设置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四步”教学新模式,实现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学生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教师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同时,提高仪器分析授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使授课教师向既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