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中赏蕴的艺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y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词鉴赏的魅力课堂是和谐又充满张力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既有浓烈的情感气氛所笼罩,亦有理性的气韵在交融,教师应储备丰厚的底气,导引点拨,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独特气蕴,领略诗词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诗词鉴赏 赏蕴
  
  一、赏蕴的必要
  咏盛唐之诗,可感扑面而来的刚健之气;品北宋之词可触洋溢于字里行间的婉约媚气。志存高远、卓尔不群,其文则有“独立湘江”的大气;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其文则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赤胆忠心,精忠报国,其文则有“怒发冲冠”的愤气。每一渗透作者情感的诗词里都有一股气支撑着。杜牧曾语:“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丁。”诗词的的意境之美,是有其特定的气韵相辅的,在这种氛围中,作者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坦露情怀,倾吐心声,表现真情。而新课标下的诗词鉴赏课是渗透师生生命体验的魅力课堂,其间是和谐又充满张力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既有浓烈的情感气氛所笼罩,亦有理性的气韵在交融,其间蕴涵着一种和谐互动、其乐融融的生气。
  鉴赏中,应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氛围中,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仅用感官去感知其义,而且用心去倾听其语,用情去体验其韵,学生的思维在现实和想象的世界里自由地转换、跳跃、飞腾。在这种氛围中,思绪在想象的天地中飞舞,在思维的蓝天中翱翔,并自然展开自主互动的教学对话,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习得诗词之趣。
  二、赏蕴的基础
  教师丰厚的底气是诗词教学中倚气品蕴的基础。底气来自教师渊博的诗词学养。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诗词学养,才能随心所欲地处理诗词,才能保持对诗词鉴赏的鲜活感。
  底气更来自课前的精心设计。教师知道哪些内容是学生会的,哪些内容是学生不会的;什么是学生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清楚学生在课堂上即将达到的目标,并根据学生的知能基础和个性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学生的需求与教学预设高度一致。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形成勃勃的生气。
  有了底气,教师成竹于胸,踌躇满志,如庖丁解牛,跃跃欲试。有了底气,学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不再结巴,不再怯场,而是敢于慷慨陈词,据理力争,勇于课堂挑战,如一朵花蕾,吃饱了露水,吸足了阳光,光亮耀人,气势充沛,含苞待放。此时,教师只须找到一个切入点,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含苞之花怒放。
  三、倚气品蕴的策略
  1、因诵品气
  诗词的音韵气息、情感气氛、神采气势,不经诵读,难以体会。“语势文气背后,潜藏着作者的情感起伏,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出其雄伟气概,非密咏悟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曾国藩),一般来说,节奏快则热烈、紧张,甚至是恐怖,慢的节奏可体现出宁静、沉闷或凄凉的气氛。只有把握诵读的语气、节奏、韵律,最终才会感受到诗词内在的“神气”,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沉浸到诗词气韵当中,以获得独到的体会和感受。
  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善于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借助诵读诗词的轻重缓急、停顿间隔等来创设令人如痴如醉的情境气氛,让学生随诗词作者的情感波澜而动,扣住学生心弦,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气氛当中,体味其中气韵,然后激发情感加深学生对诗词的解读。
  如在《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反复吟诵,诗中的意象“春水”“江畔柳丝”“微风”“水波”等唤起了学生的联想,这样学生易进入创设的宁静、悲凉、温柔的气氛中,想象江月云夜春之生气勃勃气韵。
  通过诵读,以诵悟诗词,以读促思考,学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感受诗词的气氛,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情感距离,唤醒学生沉睡的灵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三个短暂的停顿,传达出一种飘逸、轻柔、眷恋的情感气氛。学生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会生出为什么要如此轻柔地离开?顺着这种气场学生就会一步步走进诗歌的深层意蕴。
  2、知人品气
  要体验诗歌的真实气蕴,就应该完整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兴趣爱好及作品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亲近作者,走近作品。
  有的诗词,作者生平思想就是了解诗词气韵的窗口。杜甫的《望岳》与《登高》,同样的作者,内容均为登山之作,但前一首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前途展望的恢宏大气,后一首为“万里悲秋常作容,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凄凉孤独的郁气。如此绝然不同,为何?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学生才知前者为诗人的盛世之作,此时的杜甫,年少有志、生活愉快,盛世读书,自有恢宏大气。而后者则为诗人乱世之作,社会动荡、国破民困、求仕无望、困守长安,长年漂泊,自为满腹忧国忧民的郁气,进而深品杜诗沉郁顿锉的气蕴。
  有的诗词,时代背景就是解读气蕴的窗口。如唐代王翰著名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生活在盛唐时期,那时国力强盛,上自君皇,下至平民,精神昂扬,特别是知识分子崇尚建功立业,歌颂从戎和献身是普遍倾向,教学中,如不把这些时代背景向学生介绍清楚,这首诗的豪迈、悲壮的气概不仅不能领略,相反,还可能被理解成“悲伤”的气氛。
  3、味文品气
  诗词的语言具有形象、凝练、含蓄等特点,在品味诗词时,要抓住饱含作者情感气韵的文字,特别是那些有着千钧之力的字词。
  品读杜甫的《登高》,学生都能注意到诗中有伤愁气息的词,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悲”字,“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独”,“艰难苦病繁霜”的“艰”、“难”、“苦”“病”等字,直接感受到字里词间的衰气、悲气、闷气、郁气,但如仅停留于此,只是走马观花,完全品不足诗词的气蕴。诗中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衣”单一个“啸”字则已气韵无穷,“猿”的叫声本为“啼”,如“两岸猿声啼不住”都有悲衰之气,但“啸”字除悲气外还饱含了“愤气”,悲秋、悲已、悲国、悲气满腹,无以下咽,唯有通过猿“啸”来发泄,沉郁的气蕴,令人神往!这首诗是杜甫用一生血泪铸就,悲凉的气氛,报国无门的愤气形成沉郁的气蕴,读后令人荡气回肠。
  无独有偶,岳飞的《满江红》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悲秋、悲民、悲国形成了难以下咽的愤气,方能仰天长啸!一个“啸”字,饱含了作者冲天的愤气。
  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和能力,才会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和灵魂悸动。让学生深刻品味“一字千钧”的气蕴美。
  4、依象品气
  所谓的“象”指的是诗歌中人和物的形象,而“意象”
  则是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以“象”品气有两种情况,其一为由单一意象构成的意境所生成的气。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清气四溢之梅,教学中,可让学生细细品味,以梅之与众不同的清气,感受到作者狂放不羁的气质,进而品悟作者特立独行安然自幽的独特气蕴。
  其二,由多个“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不少诗词中,意象密集、聚合,成为意象群贯穿全文创设了一个整体气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为如此,在这些意象群的支撑下,一个“断肠人”的形象就站起来了,教学中如果不指导学生首先把握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意象群所营造的整体气氛,怎能把握好“断肠人在天涯” 的气蕴?!
  毛泽东的《泌园春·长沙》为青年时期所作,1925年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画面壮阔、豪迈大气、气蕴高远的诗作。诗中意象林立,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形成竟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气氛,为以壮景抒豪情作好了辅垫。教学中指导学生以象品气,学生更悟作者豪迈之气概。
  总之在诗词课堂教学中,魅力课堂应是和谐、趣味而又充满张力的时空。在这个时空中语文教师应学会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气韵,借助语言析象赏情。促使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探究诗词中的万千气象,去鉴赏诗词的意蕴之美。
  
  参考文献
  [1] 纪勇《橫溢矫健之气,蕴涵精巧之理》
  [2] 陈小英《写意—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3] 张永庆《对话:课堂最本真的敞开状态》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3+2”中高职连续培养模式作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中的一种在很多地区中高职学校得到应用与推广,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人才培养目标不衔接、教学计划不衔接、教材选择和使用不衔接、思想教育与管理不衔接等。对此,可以通过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资源一体化共享、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关 键 词] “3+2”
纳米ZnO作为一种新型无机功能材料,有着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综述了纳米ZnO的不同制备方法及其特点,同时还阐述了其表面改性方法,并对ZnO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
【摘要】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发挥其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如何如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能力,是图书馆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
【摘 要】本文拟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及优势方面阐述语文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的途径,强化对学生理想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理想教育 途径    理想就是人所追求所向往的目标,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情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一个人有了理想,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就会用理想去规划指引丰富自己的生活。  学校是理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的习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从作文心理需要来说,是由模仿到创
期刊
采用酰基己内酰胺封端的聚酰亚胺(PI活化剂)与NaOH作为聚合反应引化体系,确定体系的反应温度为145~160℃之间,采用绝热法测定聚合反应的温升曲线,针对阴离子聚合尼龙6建立绝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期刊
塑料已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医疗器械在对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护、保健、康复、生殖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中的塑料制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称之
期刊
【摘 要】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流行性感冒病毒在免疫力较弱的老人或小孩及一些免疫失调的病人会引起较严重的症状,如肺炎或是心肺衰竭等。    一、形态结构  流感病毒呈球形,新分离的毒株则多呈丝状,其直径在80至120纳米之间,丝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低年级学生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也是小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基础。目前,识字教学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练无章法、枯燥无味的现象仍没有根本改变,导致教学效果差,识字教学的成功,重要的一点就是能让孩子自愿、自觉、自动地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整个识字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轻松自主的状态之中,乐中学,学中乐。  一、诱导主动识字  学生识字的最佳心理应表现为兴趣盎然、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