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的把说谎当饭吃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治九年(1870)十月曾国藩卸任直隶总督,回金陵第三次担任两江总督时,他原来的秘书,如今在磁州做代理知州的赵烈文特意赶来送行。谈话中曾国藩问他工作体会,赵烈文说:“佛经说妇人把忧愁当饭吃,州县官则把说谎当饭吃。”又说:“以前觉得上司和同事需要敷衍,现在看来百姓更需要敷衍。”曾国藩安慰他说:“足下在直隶,光景如果很好,当然最妙,如果有什么不如意处,可随时写信告知,彼此商酌而行。”(《能静居日记》,下同)
  赵烈文说“州县官把说谎当饭吃”,其实只说对了问题的一半。实际情况是只要当了官,包括做了皇帝,都在把说谎当饭吃。
  同治四年(1865)六月十三日《翁同龢日记》记载说:“殷兆镛、王宪成先后陈奏江苏横征暴敛诸弊,谕李鸿章查办,至是复奏厘捐势难裁撤,各卡委员均无弊窦,每月约二十万,断无岁收四千万之理。旨切责兆镛等以离奇荒唐之词陈奏,假公济私,要誉乡党。本应治以妄言之罪,惟当此言路宏开之际,从宽免议。”
  在这段文字里,除了“厘捐势难裁撤”六字是真,其余就全是谎话,既是敷衍上奏者,也是糊弄百姓、欺骗舆论,这不是把说谎当饭吃又是什么?最终之所以不敢给殷、王两人治以“妄言之罪”,也不是因为“言路”必须“宏开”,而是怕事情做绝了引起舆论强烈反弹,只能如此敷衍一下。
  皇帝為什么要相信李鸿章的谎言?症结就是“厘捐势难裁撤”六字。所谓厘捐,就是行商的货物过境税和坐商的商品交易税。自从咸丰三年(1853)厘捐制度创立以来,这一税种很快就成为清政府的重要财源,其征收数额也大大超过地丁和漕折收入。正是开辟了这项正饷之外的饷源,湘淮军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如今,朝廷还要依靠这支军队镇压捻军和各地农民起义,还需要李鸿章为清政府卖命,“厘捐”当然“势难裁撤”。
  “厘捐势难裁撤”那就不裁撤好了,殷兆镛、王宪成反映的“江苏横征暴敛诸弊”,总该认真清查并加以改进吧?他们也不。理由是江苏每月征收厘金只有二十万,根本没有他俩说的一年“四千万”之多,所以根本不存在“横征暴敛诸弊”。
  事实究竟如何呢?同治六年(1867)六月二十五日,曾国藩曾向赵烈文密询厘金征收情况,赵烈文如实回答说:“就拿烟土税来说吧,最初每箱收税十两银子,一个月能征收七八万两白银。后来王有龄(曾担任江苏布政使)加到每箱二十两银子,每月上报二十余万不等。现在一箱烟土税高达四十两,每个月反而只能征收三四万两银子。由此类推,就可以清楚其中究竟有多大弊端了。”
  仅烟土税一项流失就如此严重,殷、王两人检举揭发的“四千万”,自然不能如数进入“国库”而被“各卡官员”肆意侵吞了,可见他俩的检举揭发完全站得住脚。既然如此,“以离奇荒唐之词”糊弄人的就不是他俩而是江苏当局和皇帝。
  不过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皇帝和江苏当局可以把说谎当饭吃,可以靠欺骗过日子,但别人信不信,他们是强制不了的。至少曾国藩和赵烈文就不相信他们说的那一套。同治六年六月二十一日与曾国藩私下交谈时,赵烈文就直言不讳指出了这一点:“李少荃(李鸿章)前与王宪成、殷兆镛等辩难一折,胜而实受伤,且似非奏折体裁。”曾国藩马上附和说:“确实如此。”
  说谎者的最大悲哀正在这里:他们只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世人。【佚 名/图】
其他文献
关于读书,是否也有闲来无事多此一举的一面,在我好像是的。同时又觉得,读书与吃饭一样,不厌其精,同时也有求于粗纤维的功效。   不必因苛求精美圈禁自己,实行贪多快进与细嚼慢咽二重唱,并在轻松快乐中享受甘美、感受愉悦是我关于读书的大部主张。   以上是读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后,想到并写在书上的话。有朋友说,我对“遇”字情有独钟,我的读书正是随遇而想,随想而“味”,许多书都是在书中之遇后陆续到手的。我
期刊
俗语云:“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其中第二句话居然以讹传讹,被说成“无毒不丈夫”。这“度”与“毒”音近义异,一字之差,意思却大相径庭(也可能是借用“无度不丈夫”的现成俗语而变义成为“无毒不丈夫”,形成与原来意义相反而语音形式相同的俗语)。   既然说“无毒不丈夫”,那么,每个男子汉大丈夫就得先学一套对人狠毒、刻毒、恶毒、苛毒、残毒、阴毒的伎俩,心狠手辣、奸险凶毒,否则就不是大丈夫?果如是,这人
期刊
我较早的一个理想,是当上乡文化站站长。那时候,在农村读书,学校里通过考试出去改变农民身份的学生是百里选一,而我这人自信心一向不咋地,在参加高考之前,从来就没想过读大学的事。那时乡里的文化站长,当然也不是大学生,他是“泥腿子文化人”转正过来的。那年代,靠着半耕半读而最终甩掉“牛粮”吃“马粮”的人,基本上在每个乡里都有,他们多数干的是文化活儿。这诱惑力,对于课余也喜欢舞文弄墨的“农N代”来说,该有多大
期刊
鹦鹉干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蜻蜒干部:点水而飞,浮光掠影。  母鸡干部:生一个蛋,不断地叫,生怕主人、同伴不知道。  蜘蛛干部:忙忙碌碌,只编织了一张难经风雨的网。  苍蝇干部:飞来飞去,追腥逐臭。  老虎干部:屁股摸不得。  大象干部:屁股推不动。  寒号鸟干部:平常之时得过且过,非常之时啼饥号寒。  蚂蚁干部:暴雨将至,为争穴门,大斗不止。  鱼干部:不能拒绝诱饵,難逃杀身结
期刊
2015年第11期(上)《杂文月刊》佳作连连,但我偏爱邓迎雪的《贾母的月亮》。   就此文而言,有故事、有形象、有情感,因此更貼近杂文的文学特质,也更使人喜闻乐见。贾母看到“月上中天,皎洁如银”,说“如此好明月,不可不闻笛”,却又嘱咐下人“音乐不可过多,要那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几句话,便使贾母的“文艺范儿”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从贾母继而写到陆游赏梅赋诗、张岱流传至今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
期刊
近年来,张祥龙教授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建立儒家文化特区”,说是“旨在复活一种儒家的社团生活: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主,有自己的教育体系、政治结构、技术结构”;“找一个偏远的、不碍别人事儿的地方,‘还从物外起田园’,建设我们自己的一个充满生机的天地”,“呈现一种美好的生活,施教化于无形”。  张教授在设计这一美好蓝图时,还引北美的阿米什社团为据,“不想成为主流,也不想影响他人”,到一个“偏远”的地方
期刊
当下社会隔三岔五地便会爆出些令人闻之愕然且出于颇有“知识”的分子嘴中的奇谈怪论。譬如网传浙江财大谢作诗教授发表的自以为并非“哗众取宠”而在网友却认为“十分离谱”的高论——“婚姻是交易”,“美女就该嫁‘富豪’”云云!   众所周知:婚姻是人类社会进化至私有制时期的产物。倘照托尔斯泰的说法:“同是一件婚事,一些人视之为儿戏,而另一些人则视之为世界上最庄重的事情。” 如何定义婚姻之本质,则恐怕一千个家庭
期刊
清初“明史案”,起因是文化流氓吴之荣,以“家国情怀”敲诈《明史》编撰者庄允诚金钱。朝廷不但不惩戒吴之荣,反升为右佥都御史,还赠其庄允诚一半资产!一时间,靠“告讦”的流氓手段制造涉案千余,流放几百,诛杀七十,凌迟十四人大案的吴之荣,飙升为流氓文人升官发财的另类标杆。  所谓“告讦”,按《汉书·刑法志》解释,是指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关键在于,“告讦”者假“家国情怀”,一招置对手于死地。西汉被腰斩的杨恽
期刊
叶赫那拉氏,生于1835年,其父为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因得咸丰帝宠幸,1854年进封懿嫔。1856年生子载淳。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以载淳继承皇位,叶赫那拉氏被尊“圣母皇太后”,亦称慈禧太后。同年11月,叶赫那拉氏与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政变,改元同治,实行垂帘听政,至1908去世,控制国家大权达47年之久。  在慈禧统治期间,晚清王朝国事日非,在1894
期刊
“青岛大虾”事件过去一年了,但总觉得这个事还没“剧终”——因为没见到青岛市相关政府部门深刻反思出可供全社会借鉴的反面教训,也没看到人们呼吁建立的“开放畅通的投诉处理机制”进入生活,看到的仅是38元一只的“天价虾”才4个月,5000元一条的“天价鱼”就在哈尔滨成功复制。为使“青岛大虾”所蕴含的深刻教训真正变成全社会财富,愚以为,在“青岛大虾”事件一周年之际,有必要就“青岛大虾”发生的某些原因,再做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