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音乐”探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埃里克·萨蒂的一生只为音乐而存在,追寻自己的理想。他主张返璞归真的“家具音乐”,否定音乐的情感功能和艺术审美目标。他的音乐创作和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远远超过他的音乐作品的影响,展现出了个人独特的性格和魅力。
  关键词: 埃里克·萨蒂 “家具音乐” 创作魅力
  
  埃里克·萨蒂(Erik Satie,1866—1925)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音乐家,也是一位玩世不恭的作曲怪杰。他的创作既是新古典主义的先导,又是印象主义的萌芽。在浪漫主义的外衣下,他成了时代交错中的叛逆者。他主张返璞归真的“家具音乐”,否定了音乐的情感功能和艺术审美目标,他的音乐创作和思想具有很大的怪异性,也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展露出个人独特的音乐创作魅力。
  一、萨蒂的艺术经历
  萨蒂传世的音乐作品很多,钢琴作品比例最大,约有150首。他在1886年到1920年间,就写了约三十组的钢琴小品。自1916年起,到他去世的1925年的九年之间,是他成果丰硕的时期。除了多首钢琴曲以外,还有戏剧音乐和管弦乐,像舞剧《游行》与交响曲《苏格拉底》等。
  1866年,埃里克·萨蒂出生在法国翁弗勒,从小跟家乡教堂管风琴师学习音乐。1878年被送到巴黎音乐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在学习期间出版了第一部钢琴作品。1886年应征入伍,退役后到颇有名气的“黑猫”咖啡馆演奏,写作歌舞厅音乐。1891年加入了宗教神秘主义团体“蔷薇十字会”,并且为它创作了舞剧《星之子》和钢琴曲《蔷薇十字会》,但第二年就与该会决裂。他和德彪西是朋友,结下了终生的友谊,但是,两人的音乐思想和创作道路却不一样。1892—1896年间,萨蒂曾3次申请法兰西学院会员资格,但均没有成功。随后,他定居在巴黎郊外的工人区阿格伊,十几年的时间只写了几首作品,直到1903年写出了《梨形曲》。1905年,39岁的萨蒂出人意料地到圣歌学校跟随作曲家丹第和和鲁塞尔学习作曲理论。1911年开始,他的钢琴作品屡屡在音乐会上演出,引起科克托的注意,同时吸引了很多青年音乐家。他指导了科克托发起的“法国六人团”,不久又组织了“阿格伊”小组。1917年,他的大作芭蕾舞剧《游行》问世,萨蒂因此一举成名。1925年,由于过量饮酒,萨蒂的健康每况愈下,7月1日他因肝硬化而去世。
  萨蒂和德彪西虽是同时代的人,但萨蒂专注宗教和音乐,心无旁骛;而德彪西却热衷名利,喜好交结,因此,论名头德彪西就比萨蒂响多了。德彪西这样描述萨蒂:是一位中世纪的优雅的音乐家,他在我们这个世纪里迷失了自己,但他是个令人赏识而好客的朋友。在德彪西临死时,萨蒂因为太自卑,而拒绝前去探望。萨蒂的传记作者罗洛·迈尔斯曾描写作曲家本人:“透过夹鼻眼镜流露出的冷漠而略带嘲讽的目光,像猫一样幽怨的外表,灰暗的外衣,所有这些都足以阻挡任何想要与他进行交谈的企图。”斯特拉文斯基说:“他是位有学识的老古板,充满了狡诈和睿智的恶作剧。我从一开始就很喜欢他。”拉威尔称赞萨蒂为“杰出而富有灵感的先驱者”。
  二、萨蒂早期的音乐思想及风格
  萨蒂早期的音乐创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但非常另类。他的创作简洁干练、锐意创新,充满了探索和追求,力图突破浪漫主义探寻新的音乐词汇。1886年,他对中世纪格利高利圣咏产生浓厚兴趣,翻阅了大量哥特式艺术典籍,认为这才是浪漫主义之后新音乐的基础。所以,他创作的钢琴曲《4首穹隆》有宗教圣咏般的风格。1887年的《3首萨拉班德》因运用了全音阶、七和弦、九和弦及奥尔加农式的连续五度音响,被看做是印象主义音乐的萌芽。1888年的《3首吉诺佩迪耶舞曲》旋律单纯而不加发展,与中间声部构成不协和的音响,然而和声织体清晰单纯,音乐被减缩到最简洁的核心,丢掉了其他多余的情感表达。189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萨蒂被东方音乐所吸引,这对他有了重大影响。他早期的钢琴音乐取消了小节线,采取平行九和弦和四度叠置和弦,不同和弦作色彩性并列,非功能性的和声处理,使音乐像若隐若现的图景,在记忆里交错转换,体现了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
  到了十九世纪晚期,萨蒂反对后浪漫主义不仅反映在音乐的旋律、和声及织体上,在形式上也削弱了结构功能,音乐材料之间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可以自由并列,任意连续。这样,萨蒂一开始就显示出不同于后浪漫主义的音乐思想和自身传统的音乐风格,成为新古典主义的先导。评论家科克托1918年写了《雄鸡与花衣丑角阿列昆》一文,将萨蒂作为新音乐的倡导者介绍给青年作曲家。萨蒂对青年作曲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他被尊为教父领导法国的“六人组”。1923年,科克托又促成另几位青年作曲家以萨蒂为中心,组成“阿格伊”小组。
  三、萨蒂奇妙的标题
  萨蒂是一个极具个性的音乐家,尤其是他以奇妙的标题倾诉他的内心世界,这些怪异的标题也逐渐成了萨蒂音乐的标识。例如,《3首梨形乐曲》,它的标题与音乐毫无关联。评论家认为,它们只是对德彪西那些富于诗意的标题作善意讽刺,也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他技术能力的不足。据说,萨蒂为了回应德彪西“萨蒂的音乐欠缺了形式”的批评,特地创作了《梨形乐曲》。在法国日常会话里,“梨”是指木呆、愚笨的意思。所以,《萨蒂评传》的作者罗洛迈雅评价说:故他采用“梨”为题是嘲弄德彪西及自己。然而,《梨形乐曲》由单纯的旋律构成逐次反复的乐节,而在低声部支持的旋律仅为一些简单的节奏和单一的调式化和弦,乐曲的音乐进行显得淳朴明净、色彩淡雅、毫无虚饰。就其形式,以及有高贵品格的标题来说,《梨形乐曲》在萨蒂作品里是相当卓越的乐曲,而非作品形式是“梨形”的批评。
  萨蒂还给作品演奏方式标注一些古怪的指引和幽默的文字说明,这也成为他有别于他人的一大特点。例如:《星之子》的3首前奏曲,所添加的间注,有的是对演奏冷嘲热讽的表情说明,如“矫揉造作地”,“像一个声音低微的问题”;有的则令人费解,如“在头脑里”,“从远处互相看”。此外,他还为乐曲添上不知所云的标题。例如:《干瘪的胎儿》、《几百年和一刹那》、《中午的晨曦》、《害牙痛的猫头鹰》等。有的标题内容也影响到乐曲的结构特点,如《烦恼》,以反复弹奏主题840次加以表现;《运动与娱乐》包含荡秋千、垂钓、高尔夫、海浴、赛马、野餐等20首短曲,各曲意象纷呈,千姿百态,是一套风格清新的标题音乐曲集。
  四、萨蒂后期的创作——家具音乐
  20世纪初,萨蒂受“圣歌学校”学习的影响,此后的创作完全摒弃早期热衷的和声探索,转而爱好线性织体。1917年受佳季列夫委托,萨蒂为俄罗斯芭蕾舞团创作《炫技表演》,由科克托提供台本,毕加索做舞台设计,马辛编舞。这个创作班子,首次把“立体派”艺术引入芭蕾舞台,在巴黎演出时,震撼了在场观众。巡回剧团在演出之前,往往先演几个片断招徕观众。主要以3个角色为中心:中国魔术师的魔术表演,美国姑娘的马术和车技,以及杂技演员的杂耍。每段表演前均有经理人报幕宣传,结束后有尾奏。尾奏由7段音乐形成对称结构,从铜管乐众赞歌风格的合奏和一段赋格开始。中国魔术师表演的配乐是模仿中国音乐风格:简朴的和声不断反复,中间而有圆号奏出的五声音阶性旋律;美国姑娘表演的段落音乐比较丰富,“轮船上的拉格泰姆”一段甚至出现了电报机的发报声和汽笛鸣响;为杂耍演员配的是一段圆舞曲,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因素。这部作品体现了科克托的美学思想:“云、波涛、金鱼缸、水仙女,还有夜间的香味都已经足够了,我们需要的是尘世间的音乐,日常音乐。”《炫技表演》带给听众的是生活中随处可闻的游艺场、咖啡馆音乐,乃至街头发出的噪声——通俗音乐。
  萨蒂的芭蕾舞剧《游行》的音乐,除了加入由打字机、轮船汽笛声等古怪声响组成的引子外,音乐简单得近乎幼稚。就像斯特拉文斯基所说,这是“一种有力、纯净和不带任何形象化装饰的语言”。但科克托却将它作为“结构上的杰作”而欢呼,萨蒂的音乐被称为“由大师塑造的儿童的诗意想象”。萨蒂的“假幼稚音乐”凭借它的负面效应吸引了众多崇拜者,它体现了萨蒂对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丰富而复杂的织体的极端反对。与《炫技表演》同年写的钢琴曲《官僚小奏鸣曲》风趣幽默,是对意大利钢琴家克莱门蒂音乐的讽刺性的演绎,深受新古典主义作曲家的喜好。交响戏剧《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萨蒂最优秀的作品。歌词选自柏拉图的3个对话录:《会饮》、《斐德若》、《斐多篇》,配上独唱,既无交响,又非戏剧,它烘托出一个严肃的萨蒂。音乐不掺入通俗的因素,明晰的线条,质朴的陈述,没有华丽外衣的声乐旋律,用固定低音般的简洁伴奏衬托,透露出二十年代新古典主义的音乐美学原则。
  萨蒂的诸作品以单纯的旋律线为重点,音乐空灵清澄。好友德彪西并没有在色彩性丰富的印象性和声感方面给他太大的影响。这就是说,扼杀感性的表现法,便是他的基本作曲态度。像新艺术主义或立体主义者一样,他对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夸大的表现形式十分反感,作为反对的行动,他大力支持舞台作品方面的创作。有人评价说萨蒂后期的音乐缺乏灵感,是沉溺于怪异标题的文字游戏。而他冷漠下的真诚,却使他与只看到他表面的新古典主义者之间的交情产生破裂。1920年,萨蒂在巴黎的巴尔巴赞修画廊的戏剧公演幕间,受邀以“不引人注意,让听众像在休息,于无意识中欣赏音乐”那样的态度演奏圣桑与托玛的音乐片断,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这就是萨蒂主张的“家具音乐”。“家具音乐”是指没有自我主张、不引人注意的音乐,要求听众不要刻意注意音乐,就好像它并不存在。这时,音乐好像是一幅图画,从不引人注目,但它却存在着;又好像是一把椅子,你可以坐下,也可以不坐。萨蒂主张《家具音乐》运动——音乐作品处处存在却可以充耳不听,就是要否定音乐的情感表达功能和艺术的审美目标(有研究者说,音乐在人类之前就已存在,并不是人类的发明)。萨蒂的《苏格拉底》虽然是戏剧作品,却将情绪、表情压抑到最低限度;他最后的钢琴作品《五首夜曲》也是避免了情感的表达功能,这些都是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另外,萨蒂对科克托发起的“法国六人团”给予了艺术指导,成为了六人团活动的基础,引导了新古典主义。所以,他在音乐史上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作为二十世纪初的作曲家,萨蒂的音乐思想超越了与他同时代的其他音乐家的思想。
  五、结语
  在萨蒂的音乐中,既没有庞大的气势,又没有浓厚的感情,只有简洁又平凡的“白话”。他不喜欢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过于华丽、繁复、精致入微的音乐语言,而提倡简单、自然、朴实无华的直接表达。他反对浪漫主义,也反对印象主义,他那玩世不恭、辛辣怪诞的创作作风恰恰与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艺术风格大相径庭。萨蒂没有在他那个时代里随波逐流,而是执著于自己的作曲态度,他用作品反对权威,蔑视学术主义、职业主义。有时,他也被批评家们嘲笑,被他人丑化渲染,而他却以幽默与暗讽作为自己的防卫工具。他的一生只为音乐而存在,追寻自己的理想。他主张返璞归真的“家具音乐”,否定人为的音乐情感功能和艺术审美目标,他的音乐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远远超过他的音乐作品的影响。他主张的“家具音乐”和我国台湾的“启智音乐”、西方的“超常教学法”具有类似的、开启人类潜能的实际意义。“家具音乐”为我们现在的音乐教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题材料,对今后的教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萨蒂的音乐思想在现代也得到了证明,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并加以推广利用的。
  约翰·柯吉说:“要研究萨蒂,首先要放弃自我观念,把音乐看作音乐,人当作人。要抛弃秩序或情感的表现,要抛弃祖先传给我们的虚伪的美感意识。”萨蒂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只为了自己的音乐和理想而活,他从不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萨蒂在临死前说:“不是出自真诚的音符,我一个也不写。”这就是这位举止怪诞的音乐家的心声。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斯坦利.古典音乐伟大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山东:山东省报出版社,2004,2.
  [2][德]魏迈尔.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
  [3]钱仁康.欧洲音乐史话.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11.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大学生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其中女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则更大。本文试从女大学生恋爱、就业、学习等方面来探究当代女大学生心理,以在了解的基础上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心理研究 心理诱导    1973年,女性心理学诞生于美国,从此女性心理学在世界上作为一个合法领域得到了承认。到了20世纪80年代,女性心理学研究在我国才开始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心理学界先后
摘 要: 在幼儿园图书区的建立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其“阅读的价值”,却忽略了图书区运作中隐含的“资源共享”、“规则运作”、“自主管理”等社会性教育价值。作者从传统图书区运作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口,运用“外部吸引-漂亮的图书袋”、“借阅制度-借书卡”、“规范管理-编码与奖惩”等步步为营的模式,建立幼儿自主经营的外借式图书区,有效地利用幼儿生活资源,达到“共分享、同阅读”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 大班 图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中介语石化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的两个主要原因即:动机的缺乏与母语负迁移。语言负迁移是造成中介语中许多错误的根源,有效地避免语言负迁移是打破石化的有用工具;学习者的内在因素是引起石化的直接原因,积极的学习动机能成为打破石化的力量。拥有了“力量”和“工具”,中介语的石化将被大大削弱。  关键词: 中介语石化 因素 动机 母语负迁移    一、引言  中介语,也称过渡
摘要: 新颖有效的教学设计往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成为教学方案的单纯执行者,必须立足教材、贴近生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教学设计的优化创新。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历史课 教学设计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教
摘 要: 《澳门教育史研究丛书》是关于澳门教育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从这部丛书的立意选题、引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普通性、所选文章角度五个方面阐述其显著特点。  关键词: 《澳门教育史研究丛书》 显著特点 澳门教育  澳门这个面积仅为二十多平方公里的狭小半岛从16世纪中叶起,便扮演着深深影响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重要角色,成为中国与欧洲列强交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国际舞台。澳门的高
摘 要: 人的任何一种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本文从解读幸福的基础上对“幸福——教育对生命的关注”这一观点进行分析,揭示了幸福是教育的本质,在批判教育相关异化表现的基础之上提出对幸福的教育的构建。  关键词: 幸福的教育 生命 教育异化 构建    一、幸福——教育对生命的关注  教育是人使人成为“人”的最重要的方式与途
摘 要: 随着网络的兴起与发展,“微小说”逐渐从微型小说的家族中独立出来自立门户,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学形式。然而尽管“微小说”在网络中风头正劲,却并没有得到主流学界的认同。微小说和小说相比,拥有小说的一些基本要素,但又和正统的小说有所区别。同时微小说也具有和微型小说相类似的审美特征。发展至今,微小说自身的优缺点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即简洁有力但缺乏文学性。而对于它的存在和发展,我们则应该正视,并力
摘 要: 陕北窑洞是远古建筑形式的现在遗存。黄土高原的地域生态特征使得窑洞成为最为适宜的建筑居住形式。陕北窑洞综合体现了建筑美学和民间艺术美学(窗格、剪纸)两种形式。窑洞文化的背后建立的是中国人与自然独特的关联。在黄土高原的文化中可以看到陕北人民对于自己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望。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陕北窑洞 窗格子 剪纸    窑洞是陕北人居住的一种方式,陕北窑洞体现着陕北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现代教学技术在不断提升,网络学习资源和网络教学管理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采用大班授课制,网络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施以及相应的教学手段,使得“个性化”教育理念得到实现。  关键词: 网路化学习 社会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化学习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网络化学习平台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课下的第
摘 要: 本文以夏目漱石的作品『坊ちゃん』的两个中文译本《哥儿》为中心,从语用学的角度论述了语用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特别是语用学中的最佳关联理论及跨文化语用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 《哥儿》 语用学 文学翻译 积极影响    语用学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我国对语用学的研究也是从那时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翻阅语用学研究的书籍及论文时,笔者发现,语用学与翻译相结合研究的论文比较少,而且其中大多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