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ne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应当说是教育领域当前最大的热点之一,更在一线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此从任何一本教育类刊物就可清楚看出。正因为此,我们就应切实加强这一方面的引导工作,包括围绕这一主题对一线教师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以下主要针对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提出若干看法和建议。
  笔者首先强调这样一点: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当十分重视新的理论思想的学习,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以改进教学,包括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但与简单的“引经据典”相比,我们又应更加重视自己的独立思考,特别是应切实立足自己的专业很好地去弄清相关理论的主要含义,这究竟又为我们改进教学提供了哪些新的重要启示。
  正因为此,普通的教研文章就没有必要对“深度学习”的“来龙去脉”做出全面概括,如“20世纪50年代中期,瑞典学者费尔伦斯·马顿第一次提出‘深度学习’……国内首次介绍‘深度学习’的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的何玲、黎加厚……”[1]因为,即使我们完全不去考虑相关的介绍是否正确、全面,就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历史的追溯应当说也不具有特别的重要性,而应当更加重视对概念本身的分析与理解。事实上,这或许就可被看成先前曾一度流行的这样一种“套话”的现代翻版,即任一教研文章都必须从教育的整体形势谈起,而如果不这样做,好像就显示不出作者的理论高度。
  当然,对概念的具体分析,我们又不应局限于简单地去列举各种相关的论述,而应通过综合分析与深入思考做出自己的理解或解读。特别是,如果相关概念并非源自自己的专业,而是一般的教育概念,我们就更必须从专业的角度对此做出进一步的分析。显然,本文所论及的“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都属于这样一个范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又要提出“数学深度学习”与“数学深度教学”这样两个专门概念的主要原因。
  就这方面的具体工作而言,笔者提出这样几条具体建议:
  第一,無论就一般的“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或是更专门的“数学深度学习”和“数学深度教学”而言,为了很好地弄清它们的具体含义,我们都应特别重视比较的工作,也即应当将相关概念与其他一些密切相关的概念特别是直接对立面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例如,面对以下论述我们或许就应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究竟什么是“深度学习”的直接对立面。“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笔者看来,这或许也就是相关作者做出以下解释的主要原因:“首先,这句话强调的是,深度学习是教学活动而不是一般学习者的自学活动……其次,这句话强调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我们所说的有意义的学习……更强调有意义的学习的教育性、发展性、目的性——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师生间的互动,都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是积极健康的培养人的过程。”[2] 32-33
  但这难道不正是全部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吗,即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那么,现在提倡“深度学习”究竟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新的启示?或者说“深度教学”究竟“深”在哪里?
  那么,以下的论述显然也过于空泛,从而就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更不用说有认真学习的意愿。“深度学习‘深’在哪里?首先‘深’在人的心灵里,‘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还‘深’在系统结构中,‘深’在教学规律中。”[2] 36-37另外,我们显然也可从同一角度对这样一个工作模式做出自己的评价,即认为所说的“专业化”可以统一归结为“一般性理论 本学科的教学实例”;恰恰相反,我们还是应当更加重视真正的专业分析,也即很好地去弄清究竟什么是“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的主要含义。
  第二,相对于“数学深度学习”,我们又应更加重视“(数学)深度教学”这一概念。因为,如果教师未能做好“深度教学”,我们的学生显然就不可能真正做到“深度学习”。当然,这两者又不应被看成互不相关的,特别是我们在对“(数学)深度教学”做出具体界定时,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准则:“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也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与各种刊物上经常可以看到的各种“理论性”论述相比较,笔者就更加欣赏这样一段来自一名普通教师的言论,尽管她的文章并不是专门针对“数学深度学习”立言的,而且,她所直接论及的也是“深度学习”,而非“深度教学”。“数学是一门发展思维的学科,而深度学习指向的正是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3]当然,我们还应依据数学思维的特性对此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所谓“数学深度教学”,就是指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教学促使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并能逐步提升思维的清晰性、全面性、合理性和深刻性等。[4]
  第三,相对于“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这一传统的定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应努力做好“理论的实践性解读”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5]
  因此,这也正是笔者引用以下各个实例的主要原因,尽管相关文章未必集中于“数学深度教学”,其中所提出的建议也未必十分正确、完整,但我们仍可从中获得关于如何做好“数学深度教学”的重要启示。
  【例1】
  相对于一般性的数学作业,“探究性作业”显然更加有益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以下就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刘善娜针对“交换律”的学习设计的两个“探究性作业”[6]。
  作业1:你有办法不写“交换律”,却让别人看到“交换律”吗?你能用几种方式表示出“交换律”?可以画一画、写一写哦!
  作业2:我们经历“举例—发现—验证”的过程,得到了加法交换律,又通过“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否定了减法交换律和除法交换律,得到了乘法交换律。经历了这些学习过程,再看下面的几组算式,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会举例验证吗?请把你所有的想法写下来。
  (2 50) 20=
其他文献
2500多年前的一天,在北方。  有一群学生正围在一位老师的身边。老师问:“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他的话音未落,一个学生就开了腔:“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即使它战乱纷扰,饥荒遍野,只要三年的时间,我一定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彬彬有礼。”  老师微微笑了笑,问另一个学生。第二位学生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有个小一点的国家,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老师没有说话,又问另一个学生。第三位学生更谦虚了,
【摘 要】城乡教育教学联盟利用“互联网 ”网络环境的三个“零”优势——学校空间“一体”对接“零缝隙”、师生课堂“双线”对话“零距离”、异地互动“同步”对焦“零差异”,实现“共同奋进的愿景协同”“共同引领的学教协同”“共同淬炼的成长协同”的发展三进阶,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学校发展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义务教育”;协作型教共体;城乡结对;同步课堂  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深
数学是一门对灵活思维和应变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所以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建模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转化,从而简化问题形式,直击问题本质,提升学生知识整合应用的能力。要将建模思想应用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打造情境教学,用教材知识结合数学模型;问题引出解法,从实际问题出发尝试建模;教学深入浅出,由易到难建立建模思维;注重习题讲解,熟能生巧培养思维惯性。
幼儿园音乐活动是幼儿自主表现的重要途径。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音乐课堂中融入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音乐游戏,教师应当以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搭建教学平台,创设交互情景;多变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高效。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能力提升和人格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写作教学理念。通过培养学生自主修改意识,建立学生自主修改标准,注重学生自主修改方法,创建互评互改热潮,提升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背景]rn《牛和鹅》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批
期刊
【摘 要】選择故事类文章展开速读训练,可通过“引读一篇 自读一篇”的方式进行。在引读教学时,教师要有序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达到“速度”和“质量”并重的目的。在自读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阅读侧重点,为课外阅读类似的文章打下基础。  【关键词】长文阅读;速度;阅读方法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第一次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出现“速读”,可见培养学生速读能力非常重要。从学生熟悉、
【摘 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成长为“人”,即激发儿童生命的成长自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新路径可以改变课堂的师生授受模式,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打开新的局面,以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的深度目标。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内容,组织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采用成果展示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思辨与探究、实践与创新、合作与表达中,自然获得德性生長。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  对于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学习方
【摘 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能为科学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分组也附带着一些问题,导致分组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可以从小组组长的确定、小组组员的分配、针对组员的奖励或惩戒、针对组长的激励机制入手,为科学课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科学实验;小组分组;团队建设  小学科学和音乐、美术等学科一样,有专门的功能教室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由于学科的特殊性,科学课上时常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所
摘 要:学党史、知国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操。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教学,以历史情境促进认知,让学生感受英雄人物身上的革命精神,以审美品析提升心灵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优化生命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党史教育  学党史、知国史,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