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臭鼩鼱体内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现场捕捉的7只食虫目动物臭鼩鼱(Suncus murinus)中,从2只肺部找到EHF相关抗原,血清中特异性血凝抑制抗体亦为阳性。利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及家兔从其中一只臭鼩鼱肺组织分离到EHF病毒。第二代感染的黑线姬鼠肺冰冻切片与上海地区EHF、河南洛阳地区家鼠型出血热及朝鲜出血热(KHF)病人血清发生特异性荧光反应,而同正常人、非出血热病人、呼肠孤Ⅰ、Ⅱ、Ⅲ型多价血清及布尼雅病毒科的3属15群血清则不起特异性反应。初步证实此因子(S2)即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首次从食虫目动物体内分离EHF病毒成功,扩大了该疾病宿主动物范围,对其防治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甲3型流感病毒切断温度为38℃的自然ts株和ts+毒株人体接种观察的结果,并对甲3型流感病毒当前流行株的减毒性状及减毒活疫苗的选育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鸡新城疫Ⅱ系弱毒株非感染性血凝颗粒产生的最适条件是经11日龄鸡胚13~18次传代,37℃培养。此外,接种稀释的尿囊液比不稀释的尿囊液好,强毒系鸡新城疫病毒产生的非感染性血凝颗粒数量高于弱毒系病毒,鸡胚培养的非感染性血凝颗粒产量高于鸡成纤维细胞组织培养。
期刊
本文介绍了用SDS-PAGE分析3H标记的疱疹病毒多肽的详细方法。用此法比较了实验室分离的唇疱疹、角膜疱疹与单纯疱疹病毒mp株(HSV1-mp)之间的多肽差别,还比较了HSV1-mp株及其温度敏感变异株Ts114在两种温度培育下多肽合成的差异。
期刊
经溴化氰(CNBr)活化的滤纸能共价地与待测样品中蛋白组份偶联,再根据抗原和抗体的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和亲和性的特点,用125I标记抗体作为探测物,然后用X光片自显影显示或γ射线计数,即有可能特异地、微量地探测待测样品中某微量抗原的存在与否。以血清HBsAg检测为例,需用血清量仅1μl,检出灵敏度为1~10ng/ml。此方法具有携带方便、需样量少、灵敏度高等特点,有可能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流行病病原体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采用离子交换、凝胶过滤、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干扰素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等方法,将国产人αD型基因工程干扰素纯化1,000~2,500倍至电泳纯级,回收率为18.8~52.3%。亲和层析纯化后的干扰素比活性达1.9×107IU/mg蛋白,分子量为20,000道尔顿,与根据人αD型干扰素基因推算的多肽分子量相一致。本方法为批量生产临床级人rIFN-αD提供了基础。
期刊
期刊
本文分析了痘苗病毒天坛株基因组58个Hind Ⅲ克隆片段。结果表明,Hind Ⅲ D和F片段各存在两个亚型,后者差异的本质在于在一定的区段中EcoRI切点数的不同。与WR株相比较,天坛株基因组的酶切点有明显差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