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您所提交的申请我们已经接受,正在抓紧办理”,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保税区投资服务中心,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刚刚提交完办件手续,就收到了这样一条收件提醒短信。如果办件手续因为某一个环节被耽搁,那么该环节涉及的局长手机则会立刻收到提醒短信,告之因该局的原因导致办件超时。无疑这是一个全新的电子系统,作为天津滨海新区主要功能区的天津保税区投资服务中心因此实现了办件全程透明,监督提速管理的目标。
天津保税区投资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投资服务中心提出“应进必进、能减皆减、该优则优”思路,为完善企业“绿色通道”,实行了行政审批24小时服务,成立了代办中心,建立“一口受理”服务模式,促进服务效能的提升。
这一改革是滨海新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具体体现。滨海新区行政区建立4年来,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破题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先后承接了天津市下放200多项审批事项,率先建立“新区事新区办”的机制,率先推行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磨破嘴、跑断腿”的现象不复存在。经过几年探索完善,新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已由政府刚成立时的“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发展到现在的“一口式”服务,平均办结时限由8.75天压缩到5.74天,提速34.4%,滨海新区已成为天津市审批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改革集聚的能量、积累的经验,是滨海新区乘势而上的坚实基石。站在新起点,梳理新区改革路径,更加清晰地看到,是改革的“红利”,使滨海新区呈现出改革发展新景象。
破题行政审批改革
滨海新区行政区建立伊始,就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破题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
2009年底,滨海新区成功地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用改革打破发展瓶颈,再造开发开放新优势,成为新区新阶段的用力方向。
前不久,天津市召开深化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拉开了深化改革的大幕。这轮改革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强基层的思路,构建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合提升的管理体制架构。在新区层面,实行大部制管理。在街镇层面,按照“大街镇”发展思路,赋予街镇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在功能区层面,设立工委、管委会,精简内设机构,下放管理权限,充实社会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释放创造力、激发市场活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构筑体制机制优势
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使新区的统筹能力增强,区域开发中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在改革中消解。新体制新机制使割据变成合力,合力创造奇迹。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新体制创新开发建设模式。滨海新区以规划为龙头,产业布局得以重塑,东港口、西高新、南化工、北旅游、中服务的产业格局形成;以项目为抓手,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成为现实。边基础设施建设,边招商引资、边项目落地、边完善配套服务的协同作战,使盐田滩涂上快速崛起了一批功能区。产业结构动态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滨海新区8大优势支柱产业形成。经济总量以每年跨千亿台阶的速度跃升,3年实现翻番。
几年来,滨海新区的改革有序推进,民生工程普惠百姓,实现了开发建设由局部向整体拓展,深化改革由经济层面向各个领域延伸。2013年全区经济总量预计突破8000亿元,连续四年突破四个千亿台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激发活力
滨海新区在改革中起步,也在改革中跨越发展。
伴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热潮,八方人流汇聚新区,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目前新区248万人口中,流动人口过半。这为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提出了新课题。滨海新区从改革入手,以满足新期待为目标,实现了社会事业大发展。
以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为目标,滨海新区把公共服务改革列入综合配套改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滨海模式。创建蓝白领公寓、建设者之家、企业定制商品房,对外来人口实行集宿式社区化管理。把外来建设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在外来人口住房、子女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提供同城化待遇。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持续增长的促进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积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海内外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进入新区;改革投融资体制,以政府有限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投入新区社会事业。目前,中外合作医疗机构在新区开诊,海外优质医疗资源进入社区办服务站,直接服务新区百姓;中外合作的大学、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新区的速度正在加快。
社会管理的改革创新,目标是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滨海新区建立了“五位一体、四级网络、三调联动”的综治信访工作体系,健全了网格化社会服务体系,推广了社区“两委一站一会”组织模式,形成了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经验。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镇,难事不出新区”。“平安新区”得到广泛认同。
综合配套改革也推动着滨海新区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未来三到五年,滨海新区将以改革的举措,建成总规模300亿元的159项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民生工程项目,使区域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滨海新区以新理念、新体制、新机制推进开发开放,继续以改革为主线,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释放创造力、激发市场活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天津保税区投资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投资服务中心提出“应进必进、能减皆减、该优则优”思路,为完善企业“绿色通道”,实行了行政审批24小时服务,成立了代办中心,建立“一口受理”服务模式,促进服务效能的提升。
这一改革是滨海新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具体体现。滨海新区行政区建立4年来,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破题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先后承接了天津市下放200多项审批事项,率先建立“新区事新区办”的机制,率先推行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磨破嘴、跑断腿”的现象不复存在。经过几年探索完善,新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已由政府刚成立时的“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发展到现在的“一口式”服务,平均办结时限由8.75天压缩到5.74天,提速34.4%,滨海新区已成为天津市审批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改革集聚的能量、积累的经验,是滨海新区乘势而上的坚实基石。站在新起点,梳理新区改革路径,更加清晰地看到,是改革的“红利”,使滨海新区呈现出改革发展新景象。
破题行政审批改革
滨海新区行政区建立伊始,就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破题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
2009年底,滨海新区成功地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用改革打破发展瓶颈,再造开发开放新优势,成为新区新阶段的用力方向。
前不久,天津市召开深化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拉开了深化改革的大幕。这轮改革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强基层的思路,构建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合提升的管理体制架构。在新区层面,实行大部制管理。在街镇层面,按照“大街镇”发展思路,赋予街镇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在功能区层面,设立工委、管委会,精简内设机构,下放管理权限,充实社会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释放创造力、激发市场活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构筑体制机制优势
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使新区的统筹能力增强,区域开发中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在改革中消解。新体制新机制使割据变成合力,合力创造奇迹。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新体制创新开发建设模式。滨海新区以规划为龙头,产业布局得以重塑,东港口、西高新、南化工、北旅游、中服务的产业格局形成;以项目为抓手,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成为现实。边基础设施建设,边招商引资、边项目落地、边完善配套服务的协同作战,使盐田滩涂上快速崛起了一批功能区。产业结构动态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滨海新区8大优势支柱产业形成。经济总量以每年跨千亿台阶的速度跃升,3年实现翻番。
几年来,滨海新区的改革有序推进,民生工程普惠百姓,实现了开发建设由局部向整体拓展,深化改革由经济层面向各个领域延伸。2013年全区经济总量预计突破8000亿元,连续四年突破四个千亿台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激发活力
滨海新区在改革中起步,也在改革中跨越发展。
伴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热潮,八方人流汇聚新区,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目前新区248万人口中,流动人口过半。这为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提出了新课题。滨海新区从改革入手,以满足新期待为目标,实现了社会事业大发展。
以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为目标,滨海新区把公共服务改革列入综合配套改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滨海模式。创建蓝白领公寓、建设者之家、企业定制商品房,对外来人口实行集宿式社区化管理。把外来建设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在外来人口住房、子女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提供同城化待遇。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持续增长的促进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积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海内外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进入新区;改革投融资体制,以政府有限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投入新区社会事业。目前,中外合作医疗机构在新区开诊,海外优质医疗资源进入社区办服务站,直接服务新区百姓;中外合作的大学、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新区的速度正在加快。
社会管理的改革创新,目标是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滨海新区建立了“五位一体、四级网络、三调联动”的综治信访工作体系,健全了网格化社会服务体系,推广了社区“两委一站一会”组织模式,形成了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经验。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镇,难事不出新区”。“平安新区”得到广泛认同。
综合配套改革也推动着滨海新区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未来三到五年,滨海新区将以改革的举措,建成总规模300亿元的159项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民生工程项目,使区域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滨海新区以新理念、新体制、新机制推进开发开放,继续以改革为主线,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释放创造力、激发市场活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