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如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具有深远的意义。这种学习方式是许多老师乐于谈论的话题,也勇于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与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实践至今仍然只停留于表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想一想,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近十年,却依然困难重重,步履艰难。那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该如何实施呢?
在自主探究方面,首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前途理想教育。所谓“自主探究”,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能动地学习,具有自觉性、能动性的特点。这种自觉性、能动性要想持续进行和充分发挥,就得要求一个人必须经过深刻的思想变革,树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明确学习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端正学习态度,并坚持不懈的努力。理想目标就是航向,是奋斗的动力,而一个人正确的纪律观念和思想态度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所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态度决定一切”不是没有道理的。它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根本保证。
这种思想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上。课外,老师找机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自己的思想教育;课内,充分利用课程内容教育学生,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如学生自学、讨论的时间),督促学生,指导学生,教育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双差生(纪律差、学习差)更要有“三心”:爱心、信心、耐心。在理解、尊重他们的基础上,要对他们有信心,而且要耐心地开导他们,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能够回到“自主探究”学习的正轨上来。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愤不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有关教学的问题,为学生有意设立悬念,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极度兴奋的状态之中,达到一种欲言而不能的境地,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上语文课时,常常用故事导课法,图片展示法,多媒体教学法,学习竞赛法等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只有使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持续做到“自主探究”地学习。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策略和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条件,具有“工具”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障。如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说明了什么?”等。同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也是有章可循的,如回答课后的问题时,可先看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把教材的内容理解清楚,并与问题联系起来,想想教材所要阐明的主要思想或道理与问题的答案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问题便可解决。此外,平时珍惜时间,注重预习和课后复习,如何培养学生去感悟、去领会文章和批判性思维等等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逐一落实和培养,并坚持不懈地奋斗努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极富个性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才会对学习倍感兴趣。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落到实处。
而关于合作学习,许多学校的老师在实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大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习惯合作交流,课堂沉默成为主流。而个别教师反映,一些班级的学生虽然分组合作了,但不是学习,而是凑凑热闹,不知道在干什么,最后浪费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有些班级又太开放,乱到老师无法控制局面;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分组后,个别学生思考,其余学生随声附和或沉默,没有共同讨论达成共识,课堂只是“作秀”。因此,许多老师为了确保课堂纪律,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重新回到老路上去我讲你听。这种教学反弹个中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师生的教学行为习惯问题,也有教师的胆量问题,缩头缩尾首。“习惯成自然”,如果我们人人能将每一大组的上下桌组成一个四到六个人的小组,学科成绩力争有上、中、下等级,确立组长后,要先培训各个小组的组长,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然后再带动其他同学;各个小组要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可先写后说,检查时可让小组自愿回答,也可以让小组轮流回答。当座位变换时,依然是上下桌组成一个小组面对面合作交流;对于课堂中的纪律问题,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尽量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要做到分工明确,人人发表意见。那么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水到渠成,学习的能力将不断增强,学生将会敢于表达,且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教学成绩也会比较显著。
众所周知,农村中学的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少学生更是不敢大声地回答问题,心理素质极低。在这里,合作学习帮了我们一大忙,学生通过合作,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更加频繁,学生互助互学,取长补短,既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更可贵的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升了他们的人格素养,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学习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相互合作学习更有利于他们相互接受,相互认可,内化知识,共同提高,使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的发展。
在自主探究方面,首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前途理想教育。所谓“自主探究”,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能动地学习,具有自觉性、能动性的特点。这种自觉性、能动性要想持续进行和充分发挥,就得要求一个人必须经过深刻的思想变革,树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明确学习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端正学习态度,并坚持不懈的努力。理想目标就是航向,是奋斗的动力,而一个人正确的纪律观念和思想态度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所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态度决定一切”不是没有道理的。它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根本保证。
这种思想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上。课外,老师找机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自己的思想教育;课内,充分利用课程内容教育学生,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如学生自学、讨论的时间),督促学生,指导学生,教育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双差生(纪律差、学习差)更要有“三心”:爱心、信心、耐心。在理解、尊重他们的基础上,要对他们有信心,而且要耐心地开导他们,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能够回到“自主探究”学习的正轨上来。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愤不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有关教学的问题,为学生有意设立悬念,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极度兴奋的状态之中,达到一种欲言而不能的境地,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上语文课时,常常用故事导课法,图片展示法,多媒体教学法,学习竞赛法等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只有使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持续做到“自主探究”地学习。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策略和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条件,具有“工具”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障。如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说明了什么?”等。同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也是有章可循的,如回答课后的问题时,可先看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把教材的内容理解清楚,并与问题联系起来,想想教材所要阐明的主要思想或道理与问题的答案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问题便可解决。此外,平时珍惜时间,注重预习和课后复习,如何培养学生去感悟、去领会文章和批判性思维等等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逐一落实和培养,并坚持不懈地奋斗努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极富个性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才会对学习倍感兴趣。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落到实处。
而关于合作学习,许多学校的老师在实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大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习惯合作交流,课堂沉默成为主流。而个别教师反映,一些班级的学生虽然分组合作了,但不是学习,而是凑凑热闹,不知道在干什么,最后浪费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有些班级又太开放,乱到老师无法控制局面;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分组后,个别学生思考,其余学生随声附和或沉默,没有共同讨论达成共识,课堂只是“作秀”。因此,许多老师为了确保课堂纪律,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重新回到老路上去我讲你听。这种教学反弹个中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师生的教学行为习惯问题,也有教师的胆量问题,缩头缩尾首。“习惯成自然”,如果我们人人能将每一大组的上下桌组成一个四到六个人的小组,学科成绩力争有上、中、下等级,确立组长后,要先培训各个小组的组长,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然后再带动其他同学;各个小组要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可先写后说,检查时可让小组自愿回答,也可以让小组轮流回答。当座位变换时,依然是上下桌组成一个小组面对面合作交流;对于课堂中的纪律问题,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尽量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要做到分工明确,人人发表意见。那么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水到渠成,学习的能力将不断增强,学生将会敢于表达,且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教学成绩也会比较显著。
众所周知,农村中学的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少学生更是不敢大声地回答问题,心理素质极低。在这里,合作学习帮了我们一大忙,学生通过合作,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更加频繁,学生互助互学,取长补短,既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更可贵的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升了他们的人格素养,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学习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相互合作学习更有利于他们相互接受,相互认可,内化知识,共同提高,使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