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应有的提高。分层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优化的教学结构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减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关键詞:分层教学;兼顾全体;语文教学
G633.3
语文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们在教学中尝试构建了“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加强合作”的教学思路。分层教学实施以来,我们通过反复实践,不断完善和改进,及时反馈、对比,适度渐进,现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简便、易于操作的模式。
一、分层教学的特点及其理论依据
( 一 ) 分层教学的特点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
( 二 )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因材施教理论。
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要老师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2. 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语文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目标分层
现行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弹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一弹性要求又与它的另一特点“明确教学目标要求”相联系,这为分层次教学在把握目标上提供了依据。如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同一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
( 二 ) 学生分层
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精心分层、设组。分层和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教师按照学生的测试分数、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动态地把学生分为 A 、 B 、 C 三个层次 ( 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随时调整 ) ;然后再根据学生性格、座次等因素按异质同组原则 ( 即每组成员需包括 A 、 B 、 C 三个层次的学生 ) 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设组长一人,负责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及全组同学尤其是差生的学习帮助工作。(分层情况不能明确告诉学生,而是先采取隐性分层的做法,否则会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样分层、设组的优点是对各类型的学生都顾及到,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 三) 教学分层
语文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以班级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为辅。总的原则是教材、进度、课时数、教学手段及教学活动形式等方面基本统一。一般而言,共性问题采用班级教学解决;反映不同层次个性的问题则采用分组教学。分类指导则指对于中等以上学生,教师要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多加辅导,并多创设机会让同组中的学生加强学习合作,让优生多帮助差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总之,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内容与学生的协调性,为成功组织实施分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 授课的层次化。分层教学法,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 、 C 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 、 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 、 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
我们都知道,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不对每个学生 作文能力都“一视同仁”地要求达到同样程度的。以一次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作文训练为例,我就分优、中、差(以作文能力的高低划分)三个等级三个层次进行训练,分层引导,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第一等级的学生力求事件、人物、内容、结构、中心和表现手法等至少三个方面有独到之处,语言生动流畅;第二等级的学生则选择突破一个方面,语言通畅,有条理;第三等级的学生只要文从字顺,意思连贯,有一定中心即可。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把“个性”具体体现出来,不再觉得目标遥不可及,训练积极性出来了,作文水平也渐渐提高了。
3. 练习、反馈检测的层次化。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 B 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 A 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 B 、 C 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实行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 三 ) 组织指导学生加强学习合作
分层施教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合作学习则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深化。课堂上学生除了个体自主听讲、自主练习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许多讨论学习的机会,一般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这种方式,可使学生互相受到启发。组长要及时检查各组员的练习、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则要对各语文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检查督促和指导,介绍先进小组经验,组织协调各组间关系等。此法实施以来,有效地克制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提高了学生成绩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这为我们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拓宽了一条新路子。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几点再思考
以上论述只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不成熟做法,还有待于不断尝试,逐渐完善。实施分层教学,除上面总结的一系列环节,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分层的思想性。第二,分层的灵活性。第三、分层的科学性。第四,教学的长期性。第五、分层的整体性。
我们通过实践,构建的分层教学法已初见成效。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詞:分层教学;兼顾全体;语文教学
G633.3
语文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们在教学中尝试构建了“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加强合作”的教学思路。分层教学实施以来,我们通过反复实践,不断完善和改进,及时反馈、对比,适度渐进,现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简便、易于操作的模式。
一、分层教学的特点及其理论依据
( 一 ) 分层教学的特点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
( 二 )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因材施教理论。
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要老师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2. 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语文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目标分层
现行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弹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一弹性要求又与它的另一特点“明确教学目标要求”相联系,这为分层次教学在把握目标上提供了依据。如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同一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
( 二 ) 学生分层
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精心分层、设组。分层和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教师按照学生的测试分数、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动态地把学生分为 A 、 B 、 C 三个层次 ( 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随时调整 ) ;然后再根据学生性格、座次等因素按异质同组原则 ( 即每组成员需包括 A 、 B 、 C 三个层次的学生 ) 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设组长一人,负责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及全组同学尤其是差生的学习帮助工作。(分层情况不能明确告诉学生,而是先采取隐性分层的做法,否则会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样分层、设组的优点是对各类型的学生都顾及到,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 三) 教学分层
语文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以班级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为辅。总的原则是教材、进度、课时数、教学手段及教学活动形式等方面基本统一。一般而言,共性问题采用班级教学解决;反映不同层次个性的问题则采用分组教学。分类指导则指对于中等以上学生,教师要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多加辅导,并多创设机会让同组中的学生加强学习合作,让优生多帮助差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总之,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内容与学生的协调性,为成功组织实施分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 授课的层次化。分层教学法,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 、 C 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 、 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 、 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
我们都知道,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不对每个学生 作文能力都“一视同仁”地要求达到同样程度的。以一次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作文训练为例,我就分优、中、差(以作文能力的高低划分)三个等级三个层次进行训练,分层引导,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第一等级的学生力求事件、人物、内容、结构、中心和表现手法等至少三个方面有独到之处,语言生动流畅;第二等级的学生则选择突破一个方面,语言通畅,有条理;第三等级的学生只要文从字顺,意思连贯,有一定中心即可。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把“个性”具体体现出来,不再觉得目标遥不可及,训练积极性出来了,作文水平也渐渐提高了。
3. 练习、反馈检测的层次化。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 B 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 A 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 B 、 C 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实行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 三 ) 组织指导学生加强学习合作
分层施教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合作学习则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深化。课堂上学生除了个体自主听讲、自主练习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许多讨论学习的机会,一般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这种方式,可使学生互相受到启发。组长要及时检查各组员的练习、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则要对各语文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检查督促和指导,介绍先进小组经验,组织协调各组间关系等。此法实施以来,有效地克制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提高了学生成绩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这为我们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拓宽了一条新路子。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几点再思考
以上论述只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不成熟做法,还有待于不断尝试,逐渐完善。实施分层教学,除上面总结的一系列环节,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分层的思想性。第二,分层的灵活性。第三、分层的科学性。第四,教学的长期性。第五、分层的整体性。
我们通过实践,构建的分层教学法已初见成效。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