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MART-1基因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抑小鼠恶性黑素瘤的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携带黑素瘤分化抗原MART-1基因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对恶性黑素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pERL3-MART-1载体,通过电转化建立携带MART-1基因的△inlB LM-MART-1和△actA/△inlB LM-MART-1重组李斯特菌.浓度梯度稀释法测定各减毒菌株半数致死量(LD50).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inlB LM-MART-1组和△actA/△inlB LM-MART-1组.首次免疫后第7天于小鼠腹部皮下接种B16F10细胞,第14天、21天重复免疫小鼠,观察并记录肿瘤大小及小鼠生存状态.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中MART-1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阳性率.结果 经鉴定成功构建△inlB LM-MART-1和△actA/△inlB LM-MART-1.减毒株△inlB LM和△actA/△inlB LM的LD50比LM-EGDe标准株毒力分别下降100倍和10 000倍.体内抑瘤试验显示,与PBS组比较,△inlB LM-MART-1组抑瘤率为46.95%,△actA/△inlB LM-MART-1抑瘤率为8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 PBS组、△inlB LM-MART-1组和△actA/△inlB LM-MART-1组肿瘤组织中MART-1表达量递增,以PBS组表达量为1,后两组为8.988±0.207和11.315±0.44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三组小鼠脾细胞中CD4+D25+T 细胞阳性率依次为(2.52±0.20)%、(1.14±0.13)%和(O.44±0.1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结论 携带MART-1基因的减毒LM毒性明显低于LM标准株,而且可以有效抑制黑素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

其他文献
患者女,40岁,主诉颜面、躯干、双上肢多发斑点20年.患者出生时皮肤无异常表现,约5岁时在后腰部出现小片咖啡色斑疹,逐渐增大.约20岁时在颜面、躯干部位出现淡褐色小斑点,无痛痒感觉,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既往健康,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及类似皮疹病史,生长发育及智力均正常。
期刊
我科于2004年3月至2008年6月间,根据临床表现和有吸毒史、非婚性接触史、输血史及性伴有上述病史的带状疱疹患者进行HIV筛查,共37例患者中查出阳性16例,报道如下。
期刊
甲真菌病是真菌感染甲板或甲下组织的疾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致病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主要是念珠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而由马拉色菌属引起的甲真菌病报道不多,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收集到3例马拉色菌属引起的甲真菌病例,现报道如下。
期刊
黑素细胞是皮肤内非常特殊的一种能产生黑素的树突细胞,含有色素细胞特有的溶酶体样的膜性细胞器-黑素小体,是合成和储存黑素的亚细胞结构.对于黑素细胞和黑素小体的深入研究对阐明黑素的转运、降解,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黑素与皮肤的抗氧化功能和屏障功能也密切相关。
期刊
自我感知的敏感皮肤被定义为皮肤对不同刺激因素,包括环境或外用产品的过度反应.据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超过50%的妇女自认为是敏感皮肤,10%自称非常敏感.Frosch和Kligman根据在靠近鼻唇沟的颊部外用乳酸溶液后的刺激试验反应,可区分乳酸刺激反应者(stingers)和非反应者(non-stingers)。
期刊
光毒性是指应用于机体局部的物质经暴露于光线后诱发或增强的毒性反应,或者全身系统地应用某一物质后由皮肤光照引发的反应,许多化学物质能诱导产生光毒性效应.传统的光毒性实验方法是将一定量的受试物涂抹在动物去毛的皮肤上,经一定时间间隔后暴露于UVA,观察受试动物皮肤反应并确定该受试物是否具有光毒性.体外3T3成纤维细胞中性红摄取光毒试验(in vitro 3T3 NRu phototoxicitytest
期刊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在SLE患者血清、尿液中的含量及与SLE脏器损害、活动性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10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ELISA方法检测OPN在100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清中的浓度,同时用ELISA检测OPN在57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尿液中的浓度.免疫组化检测3例SLE患者肾脏组织中OPN蛋白的表达.结果 OPN在SLE患者血清和尿液中浓度显著升高,分别为
目的 探讨rDNA-ITS/IGS1-RFLP多酶切技术构建毛孢子菌的酶切谱系并进行聚类分析,尝试将该方法用于人类致病相关毛孢子菌的快速种间鉴定.方法 收集8种14株毛孢子菌,对其进行rDNA-ITS/IGS1扩增测序,并分别应用HaeⅢ、Hha Ⅰ、HaeⅢ和Hha Ⅰ双酶、HinfⅠ、Msp Ⅰ和Taq Ⅰ对扩增片段进行RFLP酶切.结果 rDNA-ITS-RFLP多酶切可将8种毛孢子菌分为不
期刊
患者男,61岁,因头皮丘疹伴瘙痒1年就诊.1年前无明诱因患者头皮出现红褐色丘疹,密集成片,自觉剧烈瘙痒,抓破后经久不愈,无疼痛麻木等不适.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脂溢性皮炎,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瘙痒无明显改善,丘疹不消退,且皮疹逐渐增多,蔓延至整个头顶.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肿瘤病史。
期刊
有文献报道,疱疹治疗仪治疗疱疹类疾病可显著缩短病程[1].为此,我们观察了上海蓝鲸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的BW-2型疱疹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