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千古帝制收场人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bee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隆裕(1868-1913)
  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五年(1889年),立为皇后。1908年,宣统即位。称“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宣统三年十二月(1912年2月),以太后命下诏书退位。1913年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1913年2月22日凌晨,隆裕太后病逝于长春宫,她是末代皇帝溥仪名义上的母亲。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随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
  祭奠当天,袁世凯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当时的军政要员纷纷致电名义尚存的清室,对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副总统黎元洪更是在唁电中称赞隆裕“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随后,在参议院议长吴景濂的倡议下,民国政府在太和殿召开了国民哀悼大会。灵堂上方悬挂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灵堂正中摆放隆裕像,所有外露的梁柱均用白布包裹。殿堂内摆满了挽联、花圈。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军服的仪仗队在灵堂前左右站立。
  在过去史家的描述中,隆裕往往是作为“昏庸而愚蠢的妒妇”而被提起的。《清史稿·后妃传》,对于隆裕太后只有短短167字的记载,简单叙述其身份:慈禧的侄女,光绪的皇后,溥仪的皇额娘,下了宣统退位诏书。
  真实的隆裕,面目模糊,但,一个“昏庸而愚蠢的妒妇”,在清王朝丧失政权之后,为何还能获此哀荣?
  
  退位诏书
  一切要从一年前说起。
  1912年2月12日,大清王朝正是以隆裕皇后颁布的一纸退位诏书宣告退出历史舞台的。一纸诏书,委婉而生动地道出大清朝的“有疾而终”: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颁布退位诏书,让隆裕皇后成为大时代中的点睛之笔,也让她获得了死后哀荣。如果说1911年的焦点人物是孙中山和袁世凯,那么,一纸诏书,让隆裕太后成为了1912年最受关注的人物。
  那一场极为隆重的葬礼,与其说是隆裕的哀荣,倒不如说是袁世凯的需要,袁世凯需要向世人和还具备实力的前清旧臣展示,他的地位来自大清的赐予,对于大清,他不忘旧情。隆裕“被需要”了。终其一生,隆裕都是一个被安排的符号式的人物。除了退诏这一历史事件,包围着隆裕的,多是一些野史的传说。“妒妇”源于她与珍妃的后宫争斗传闻,“昏庸而愚蠢”则是因为,大清在她手上亡了。
  而那一场隆重的葬礼背后,更多的是辛酸。隆裕死时,身边只有溥仪、总统袁世凯、内务府大臣世续和两三个宫女。
  隆裕死前对世续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又对溥仪说:“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别汝之期至矣,沟渎道途,听汝自为而已。”
  对于袁世凯,隆裕无话可说。
  
  隆裕的关系谱
  背着结束了大清王朝的包袱,隆裕太后在抑郁中度过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
  其实,大清有疾,并非自隆裕太后始。甚至在她走进皇宫大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跟她没有关联。
  她的不幸在于,执掌这个政权的所有关键人物,都与她有关。从被慈禧选中入宫那一刻起,她与这个王朝便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过去多认为慈禧选择隆裕是因为她是自己的亲侄女,这多少有点误解。慈禧之所以在众多侄女中选中了隆裕,跟少年隆裕的处事果断有主见有关。老佛爷早就对隆裕的父亲桂祥留下话:喜子(隆裕的小名)不要嫁给别人。姐姐妹妹都出嫁了,隆裕还在闺中等待着光绪皇帝。被慈禧选中之后,少女隆裕建议父亲桂祥让体弱多病的弟弟练武强身,被父亲采纳。这个弟弟,后来成了光绪的御前带刀侍卫。在之后的岁月中,隆裕的果断时不时会表现出来,并不像过去传说的那样“怯懦”。而身为皇后的隆裕,一直未得到光绪帝的宠爱,理所当然地成为传说中的“深宫怨妇”,甚至刻薄的“妒妇”。
  那些清宫里的后妃恩怨已不可考,但这个王朝的最后挣扎,却让度过了二十余年冷宫岁月的隆裕,无法置身事外。
  在立宪改革逐步推进的1908年末,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先后去世,带走了围绕着他们之间的所有恩怨传闻,也让大清朝的改革进入更加汹涌的激流险滩。
  慈禧死后,隆裕成为皇太后顺理成章,同治的三位妃子也并非没有资格,因为末代皇帝虽然兼祧光绪,但首先是同治的继承人。传说,慈禧下葬后,同治的三位妃子要留在东陵为慈禧守陵,不回宫了。守陵是假,给隆裕难堪才是真。隆裕没表态,太监小德张站了出来,对三位妃嫔说,既然这样,皇太后就马上替各位在东陵盖房子,成全各位守陵的孝心。
  隆裕成为新的皇太后,开始逐渐走向历史前台。
  隆裕出场的时间来了。她要为清政府的平安善后负起责任。
  
  登场之时 收场之日
  在溥仪的回忆录中,记载了隆裕最后接见袁世凯的情形:胖老头袁世凯很响地一边抽缩着鼻子,一边和哭泣的隆裕说话。正是在这次见面中,袁世凯向隆裕直接提出了退位问题。
  退位已经无可挽回。尽管在皇室内部已经进行了几次讨论,但还是存在争论。促使隆裕下决心退位的,是1月26日,最坚定的宗社党领袖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宗社党群龙无首,满朝亲贵心惊胆战。他们读到北洋文官武将的奏电,知道大势已去,便纷纷逃出北京,投向天津租界及大连、青岛等地。
  隆裕立即颁布授予袁世凯一等爵。但此时此刻,南方革命党许诺的大总统位置对袁更有吸引力。袁世凯一口谢绝了荣典,不断向这位太后传递“革命党太厉害”的消息。时人评价那时的袁世凯:“一方挟满族以难民党,一方则张民党以迫清廷,时人谓之新式曹操。”(《胡汉民自传》)
  没有选择,她依然只能“全权授予”袁世凯。她所能做的就是在注定的命运之下为清室争取一个较为优待的条件。
  在南北双方拉锯的谈判过程中,清室的退位条件的每一次更改,都“入奏”隆裕皇太后过目,“太后逐字讨论,见解明快”。主要负责起草优待条件的,正是早年被清廷豁免的汪精卫。
  退位之后的大清朝暂时还住在皇宫里,但历史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其他文献
陈局长搬到豪华别墅以后,要把原来的旧房整体出售。  我正好要购买房屋,对于陈局长旧房子的价格还能认可。只是觉得花钱买个二手货,心中着实不舒服。  这天,我就买房子的事去征求吴聪明同学的意见。他立刻不容置疑地说道:“别错主意,该断则断。您要是买了陈局长的房屋,您保证能享受到领导的余福。”  在吴聪明地撺掇下,我马上付钱把陈局长的房屋包括电器、电话、旧轿车全买了下来。拾掇了一下,择了个黄道吉日,欢天喜
期刊
凡去过新西兰的朋友,都会对新西兰的蓝天、白云和绿绿的草地印象深刻,新西兰之所以能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与新西兰的环保理念是分不开的。  第一次感受新西蘭的环保,是在他们的机场。早就听说新西兰安检很严格,某些药品和食物都不允许带入境,所以,我们很是小心谨慎地装箱打行李,但还是百密一疏。当我们刚刚踏上新西兰的土地,在机场时,他们的安保人员就让我老公脱下鞋子。他穿的是一双运动鞋,因为上周刚爬过山
期刊
这次去丹麦,住的是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一家著名酒店,一下飞机,接我的朋友就向我介绍这个酒店的种种好处,当然,主题就是这个酒店如何环保。比如说酒店空调的制冷、制热是利用具有温差的地下水不断循环来实现的;客房里的电视和照明设备都是低能耗设计,洗发水、沐浴露等物品都是由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餐厅所有食物废料都将被用来生产沼气和肥料等。  放下行李,朋友把我带到了一处健身房,今天你想吃什么就完全靠自己了。
期刊
通货膨胀  三十年前,台湾伪富男能娶个大陆顶级美女;二十年前,台湾干爹能在大陆南方养个婚外干闺女;十年前,台湾农民能花很少钱领回去一个大陆妹;五年前,大陆精英男能娶个台湾精英女;这两年,大陆富二代集中迎娶台湾女明星。这,就叫通货膨胀。    让宋词霸起来  宋词基本可以总结为这八句话:小资喝花酒,老兵坐床头。知青咏古自助游,皇上宫中愁。剩女宅家里,萝莉嫁王侯。名媛丈夫死得早,MM在青楼。    陋
期刊
新婚姻法的出台,让老公一下子变成了房东,婚房从共有的状态突然之间变成了他的私人财产,每次叫老公做家务,我心里都没有底气,万一他说我管得严要休妻,我那可是要净身出户的啊。当老公偶尔摆出一副“当家人”的样子,对我颐指气使,我就对他嚷:“等着,我马上就去不丹。”  去不丹做女人,是我的愿望。在这个国家,女人的地位,比男人要高出许多。大事小事不仅是女人说了算,而且,男子必须做上门女婿。这个国家,女人如果不
期刊
今年36岁的卡尔是俄罗斯航空局一架航班的机长,每天来往于莫斯科和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市之间。   6月10日这天下午的3点15分,卡尔所负责的航班即将从莫斯科前往伊尔库茨克市,在起飞前的5分钟,卡尔下令飞机关闭舱门,进入起飞前的最后准备阶段。正在这时,卡尔的无线通信器响了,这是他与机场调度中心的联络工具。   调度中心的人说:“莫斯科州的州长利特维诺夫先生马上要到达这里,他要乘坐你这架飞机去西
期刊
和瑞典人交谈,不论问及青年、中年或老年:“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回答絕大多数是:“做普通人,过平凡生活。”   斯德哥尔摩国家政府大楼除有重大外交活动外,平时不设警卫,被当地人称为平民内阁。国王古斯塔夫每天自己驾车从郊外的住所开到皇宫,下班后自己驾车回家,有时还中途停车和路人聊上一会儿,几十年如一日。许多内阁的政要们都骑自行车上下班,休息日也逛街、购物,到广场散步、聊天,人们已司空见惯。  瑞典没
期刊
先办婚礼,再度蜜月,这在世界各地恐怕都是约定俗成的传统。不过,如今的澳大利亚人喜欢在举行婚礼前旅行,而且往往带上公公、婆婆、老丈人、丈母娘。在途中再择佳时、佳地举行婚礼。当地人把这种结婚方式称为“游走婚礼”。目前,澳大利亚正处于100年来结婚率最低的时期,这种新兴的“游走婚礼”为他们的婚恋生活注入了新意。  第一次听说这种新鲜事时,笔者多少有点不相信。可一打听才发现,去年与笔者住在同一街区的邻居中
期刊
气候对民族文化形成的影响有时不能太泛化了。德国和捷克是邻国,同属典型的中欧天气,阴多阳少,常年细雨绵绵。然而德国的阴冷生出的是逻辑、条理和规矩,而捷克的阴冷却渗出某种灵异气息。也许东欧总给人一种鬼魅的感觉,再加上捷克处在吸血鬼传说的腹地,就更给人增添了几分冷汗。布拉格是捷克的首都,魂气更加凝聚。在画布上它总被蒙上一层灰黑色,主题常是怪异的哥特钟楼与河对岸的古堡隔雾相望,抑或是查尔斯老桥上戴礼帽提雨
期刊
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有一首长诗叫《在俄罗斯谁能自由而幸福?》,他提出的是一个很严肃的社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会有不同的答案。苏联给出的答案是:斯大林。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在那个时代的那个国家,除了斯大林本人,任何人都不可能自由而幸福。在美国呢?答案比较简单,好像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自己是自由而幸福的。如果要问中国人,回答可能会有好几种:官员、大款或者明星,总之是有权有势又有钱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