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017-0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教育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洗礼,但改革的实效到底如何呢?就江苏基础教育的改革而言,以一个教育者的眼光来审视,我认为这30年的江苏基础教育改革是成功之处有之——小学教育总体方向还是正确的;而中学教育部分还在围绕着高考指挥棒。
一、基础教育的再认识和定位
传统辞典、大众意识和国际社会教育界对基础教育概念的解读各有千秋,比较分析我国基础教育与职业、高等、成人、义务教育的不同之处,可更清楚地认识到: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是每个社会成员所应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和训练,它高度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命价值,为人的终身发展做准备,是由国家和社会提供资助和保障的一种基础学历教育。基础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传承祖国文化、形成公民意识、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活动,具有知识性、人本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的基本特征。
那么,目前的基础教育到底缺陷在哪些方面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方面:
二、缺陷之一——为什么而学不明确
从教育的发展目的来讲,基础教育是全面教育,而高等教育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有方向选择的专业发展;现行中国的人才选拔(以中高考为例),采用的是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所以中学教学是中高考考什么,中学就学什么,课程设置也围绕着中高考的科目而设置,不考的不学,考试过程中权重较低的少学;从课时安排上也是一样,分值高的课时多,分值低的课时少,这是应试教育一根指挥棒在牵动着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缺陷之二——选科模式冲击基础教育
(一)文理分科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
我认为文理分科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窄,文科生自然科学知识不足,理科生则缺乏人文科学素养,这样的分科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极为不利。而不分科对人才培养利大于弊,从学生未来全面发展角度考虑也是有必要的。
现行江苏高考,将学生的力量集中在三门功课上,对每个学科学得很深很专(这其实不是基础教育);而真正的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把力量分解到所有功课,每门学科学得相对浅一些(这才是基础要求)。
(二)文理不分科,更有利于高校专业的选择
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是大势所趋,也是一种国际潮流,更是我们基础教育走上正途的必然选择。有人说文理不分科,学生负担重,其实考九门与考三门到底哪一种对学生的压力大,并不是用9>3来衡量的;考9门,从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从接轨高等教育需求的目的考虑,试题以中等和基础为主就行了;而考3门,从命题者角度出发,为了选拔,势必会加深题目难度,语数外任何一科稍有闪失,高校录取就是难上加难了,这才真是“拼刺刀”的较量啊,所以真正的负担轻重并不在于课目的多寡上,而是中国就业形势与高考选拔机制上。减负就一定是减少考试科目么,如果这样,那只考一门语文的科举制对考生来说是负担最轻的了?
四、平衡支点:新课程改革深入化
(一)高考模式要相对稳定,取消分科有利于统筹规划和稳定基础教育
目前全国高考有七、八种模式,这不利于高考的全面统筹与全国性的公平招生。取消文理分科,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标准,对考生来讲是公平的。至于全国教育水平的地区差异,则由教育部根据国家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等,结合地区建设需求等未来目标,进行招生量的地区统筹,实行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江苏近8年来高考模式变了5次,是全国高考改革最频繁的,用老百姓的话讲是最会“折腾”的,搞得中学老师、学生和家长无所适从,头昏脑胀,这对教育的有序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由各省自主命题也不科学,其命题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这几年江苏高考命题中每年都会出现个别科目太难或太易的现象,这对选择不同科目组合的考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取消文理分科,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人为造成的不公平。
(二)文理不分科学生负担并不会加重,关键是高考体制要相应变化
高考考三门、六门(或五门)与考九门,其实对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并不大,现行的高考都是集中在高三的最后一搏。如果将九门(甚至10门)科目的高考分成两次,高二考一次,取消原先根本无用的会考(学业水平)测试,先将同属工具类的语文、数学、外语和政治、历史以基础教育的标准进行完高考,高三再考其余四门(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科学创新类的(当然还要兼顾个别艺术类的)。这样既可以兼顾到中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又可以分解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语数外政史五门作为工具学科,只要调整好课时,进行科学安排,在高一、高二两年中学完应该没问题,提前考完也完全可行,这在国外很多国家就有类似的实施方案;最后高三考余下四至五门科目。作为高校选拔人才与考生选择专业的依据,可以参照两次高考所有科目的成绩,首先对所有基础学科规定一个单科合格线;最后录取时将两次高考的总分相加,作为划线的总分依据;而对于相应专业,再参照相关学科的成绩进行选拔。这种选拔实际是参照三个标准,单科合格(基本资格)+总分达标(总分资格)+单科选优(专业选拔)。
这样做,既不会冲击基础教育,也有利于选拔到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基础教育与高考选拔模式,而且可以将基础教育从迷失的道路上引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教育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洗礼,但改革的实效到底如何呢?就江苏基础教育的改革而言,以一个教育者的眼光来审视,我认为这30年的江苏基础教育改革是成功之处有之——小学教育总体方向还是正确的;而中学教育部分还在围绕着高考指挥棒。
一、基础教育的再认识和定位
传统辞典、大众意识和国际社会教育界对基础教育概念的解读各有千秋,比较分析我国基础教育与职业、高等、成人、义务教育的不同之处,可更清楚地认识到: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是每个社会成员所应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和训练,它高度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命价值,为人的终身发展做准备,是由国家和社会提供资助和保障的一种基础学历教育。基础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传承祖国文化、形成公民意识、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活动,具有知识性、人本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的基本特征。
那么,目前的基础教育到底缺陷在哪些方面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方面:
二、缺陷之一——为什么而学不明确
从教育的发展目的来讲,基础教育是全面教育,而高等教育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有方向选择的专业发展;现行中国的人才选拔(以中高考为例),采用的是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所以中学教学是中高考考什么,中学就学什么,课程设置也围绕着中高考的科目而设置,不考的不学,考试过程中权重较低的少学;从课时安排上也是一样,分值高的课时多,分值低的课时少,这是应试教育一根指挥棒在牵动着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缺陷之二——选科模式冲击基础教育
(一)文理分科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
我认为文理分科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窄,文科生自然科学知识不足,理科生则缺乏人文科学素养,这样的分科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极为不利。而不分科对人才培养利大于弊,从学生未来全面发展角度考虑也是有必要的。
现行江苏高考,将学生的力量集中在三门功课上,对每个学科学得很深很专(这其实不是基础教育);而真正的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把力量分解到所有功课,每门学科学得相对浅一些(这才是基础要求)。
(二)文理不分科,更有利于高校专业的选择
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是大势所趋,也是一种国际潮流,更是我们基础教育走上正途的必然选择。有人说文理不分科,学生负担重,其实考九门与考三门到底哪一种对学生的压力大,并不是用9>3来衡量的;考9门,从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从接轨高等教育需求的目的考虑,试题以中等和基础为主就行了;而考3门,从命题者角度出发,为了选拔,势必会加深题目难度,语数外任何一科稍有闪失,高校录取就是难上加难了,这才真是“拼刺刀”的较量啊,所以真正的负担轻重并不在于课目的多寡上,而是中国就业形势与高考选拔机制上。减负就一定是减少考试科目么,如果这样,那只考一门语文的科举制对考生来说是负担最轻的了?
四、平衡支点:新课程改革深入化
(一)高考模式要相对稳定,取消分科有利于统筹规划和稳定基础教育
目前全国高考有七、八种模式,这不利于高考的全面统筹与全国性的公平招生。取消文理分科,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标准,对考生来讲是公平的。至于全国教育水平的地区差异,则由教育部根据国家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等,结合地区建设需求等未来目标,进行招生量的地区统筹,实行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江苏近8年来高考模式变了5次,是全国高考改革最频繁的,用老百姓的话讲是最会“折腾”的,搞得中学老师、学生和家长无所适从,头昏脑胀,这对教育的有序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由各省自主命题也不科学,其命题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这几年江苏高考命题中每年都会出现个别科目太难或太易的现象,这对选择不同科目组合的考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取消文理分科,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人为造成的不公平。
(二)文理不分科学生负担并不会加重,关键是高考体制要相应变化
高考考三门、六门(或五门)与考九门,其实对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并不大,现行的高考都是集中在高三的最后一搏。如果将九门(甚至10门)科目的高考分成两次,高二考一次,取消原先根本无用的会考(学业水平)测试,先将同属工具类的语文、数学、外语和政治、历史以基础教育的标准进行完高考,高三再考其余四门(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科学创新类的(当然还要兼顾个别艺术类的)。这样既可以兼顾到中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又可以分解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语数外政史五门作为工具学科,只要调整好课时,进行科学安排,在高一、高二两年中学完应该没问题,提前考完也完全可行,这在国外很多国家就有类似的实施方案;最后高三考余下四至五门科目。作为高校选拔人才与考生选择专业的依据,可以参照两次高考所有科目的成绩,首先对所有基础学科规定一个单科合格线;最后录取时将两次高考的总分相加,作为划线的总分依据;而对于相应专业,再参照相关学科的成绩进行选拔。这种选拔实际是参照三个标准,单科合格(基本资格)+总分达标(总分资格)+单科选优(专业选拔)。
这样做,既不会冲击基础教育,也有利于选拔到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基础教育与高考选拔模式,而且可以将基础教育从迷失的道路上引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