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秦统一度量衡以来,量器不断发展,到了清代,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清代度量衡制度始订于顺治而完成于康熙。据《万有文库》记载:量具分龠、合、升、斗、斛五种。清康熙年间规定的衡量器具种类,量器分勺、合、升、斗、斛、概六种。其中,“概”为古代量米时刮平斗斛的器具。民国时期,度量衡器具的制作和使用比较混乱。常德的计量器具,分为石、斗、升、合、勺五种。此外,还有两种中间量具叫斛、桶。
“湖广熟,天下足”。常德位于湖南省北部,西洞庭湖滨,素称“鱼米之乡”。沅澧二水横贯常德东西,农业经济异常发达。在农业发展历史上,沅水和澧水流域留下了许多量具——斛、斗、升。在笔者收藏的系列藏品中,下列量具极具特色。
一、斛
斛,量器名,亦为容量单位。口小底大,呈圆形,两侧有柄。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笔者收藏的斛有:
常德府官斛(图1)。该斛口径20.5厘米,底径35厘米,高45厘米。正面刻“常斛”二字,意即常德府官斛。背面刻“官牙万嘉瑞”铭文。文字用朱、黑两种颜料填涂,十分醒目。官斛的上口四周用铁皮封边,腰部和底部用铁条扣包。据考证,旧时城乡市场中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商行叫牙行。宋代已有官牙和私牙之分。明代区分更为明显。官牙由政府指定,私牙须政府批准并取得印信文簿后始得营业。牙行须领牙贴,按期缴纳牙税,并负有代官府征税的责任。清依明制,但以私牙为主。笔者藏有一私牙用斛,口部烙“较准公议”、“碓户牙行”和“丁卯”字样。“碓”,春谷的设备。丁卯为同治六年,即1867年。到近代,牙商又称“经纪”。
桃源县行斛。该类斛文字分别用红、绿两种颜料填涂。行斛的上口四周用铁皮封边,腰部和底部用铁条扣包,制作考究。分二式:一式(图2)口径26厘米,底径33.5厘米,高44厘米。正面阴刻“桃源县行斛”铭文,背面阴刻“正堂较准”。其下是一方形减地凸雕之押印,视觉效果既灵动又不失庄重。有火印。另一式(图3)口径25厘米,底径34厘米,高45厘米。正面阴刻“桃源县正堂较准”铭文,背面阴刻“行斛”及押记。有火印。据查典,明清时期知府、知县称“正堂”。此处指知县,当为清代时物。行,指行会。中国旧名“行帮”。封建社会城市中的行业组织。分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两种。“桃源县正堂校准·行斛”,即该县行会内部所使用之标准器。
较准官戽(图4)。该戽口径18.5厘米,底径29.5厘米,高51厘米。戽上部四周刻“较准官戽”铭文,下部四周刻“隆大柒号”。文字用黑色颜料填涂。作品神形兼备,雕工精细,透视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官戽的上、中、下四周用铁条封扣,转角处用铁搭扣包,工艺水平堪称一流。据考证,《广雅·释诂》:“戽,抒也”。汲水灌田,其器名叫“戽斗”。此处“戽”,应指“斛”,当为官方标准量具。
二、斗
斗,口小底大的圆形量器,两侧有柄。南方斗与北方斗造型不同。北方斗口大底小,多为方形。南方斗则相反。斗亦为容量单位,“市斗”的简称。笔者收藏有一批纪年斗,分二式:
光绪纪年斗(图5)。该斗口径19厘米,底径32厘米,高53厘米。正面墨书“光绪三十年四月置”铭文。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斗的上口四周用铁皮封边,腰部和底部用铁条扣包,制作考究。
民国纪年斗(图6)。该斗的最大特点是用整体樟木雕凿。口径16.2厘米,底径26.8厘米,高35.5厘米。斗的上口及颈部四周用铜皮封边和扣包,其上饰“卐”字和“如意”等祝吉的符号。下部转角处用铜搭扣包。斗的右柄上镌刻有“中华民国”铭文,左柄上刻有葫芦纹。四个铜配件上分别镌刻“徐九林号”、“金满置”、“甲子年”、“季春月”等铭文。工艺水平令人叫绝。甲子年为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
据考证,常德所用之斛和斗,四斛为一石,一斛为二斗五升,一斗为十升。常德私营粮油商业行店,使用的量器大小极不相同,一店都有几套:收购农民粮油时,则使用大斗,向买者销售货物时,则用小斗。常德城的粮食牙行则养有一批善于熟练使用技巧的“斛手”,过斛打仗(指刮平斛口),一般一石稻谷量出时可少三四升,量入时可多三四升。还有奸狡粮商的斛桶各有大小两个活动底板,量出时用小底板,将底板向上升,以减少斛内容量;量入时则用大底板,将底板向下降,以增大斛内容量。那时的量器虽然经过政府度量衡检定所鉴定,并盖有火印,其实也是官场中“掩耳盗铃”的把戏。
三、升
升,圆柱形量器。亦为容量单位,“市升”的简称。一升为十合。常德地区多竹,竹秆修直挺拔,茎圆柱形,多节中空,最适合制升。因此,竹被广泛地用来制升。笔者收藏的有:
成丰纪年升(图7)。该升直径9.8厘米,高16.8厘米。呈红色。采用留青竹刻法,前后阳刻“咸丰元年”、“正合大斗”和“公平交易”铭文。咸丰元年,即1851年。正合大斗表明此升为标准器。在此之前,量器上所刻铭文多是表现封建统治阶级的威严,为各个时代的政治服务。而咸丰升上的铭文却一改过去的风格,出现了“公平交易”这类代表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的内容。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我国商业发展有了重大的转折。此升保存基本完好,在竹身部分只有几条细细的纵向干裂纹。
干支纪年升。分三式:一式乙卯年升(图8)。乙卯为成丰五年,即1855年。该升直径8厘米,高20厘米。呈红色。升四周阳刻一段铭文。
“西谚曰:‘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吾谓时势所造之英雄非真英雄也。惟能造时势之英雄,乃真英雄耳。’时在乙卯,书于醉月,西轩”。
十二行漂亮的行草,大小排列有致,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用刀代笔,刀走龙蛇,表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感。此处作者宣扬英雄造时势,这是他唯心史观的反映和表现。二式甲辰年升(图9)。甲辰为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该升直径8厘米,高18厘米。呈红色。正面阴刻“风流真名士”,盖“大吉羊(祥)”火印。右侧刻“甲辰仲春月上浣”,左侧刻“葆臣传世钦刊”。背面阴刻兰花,题“为王者香”。三式壬戌年升(图10)。壬戌为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该升直径8.4厘米,高22厘米。呈红色。升四周阳刻“四盌量”、“若云置”、“壬戌秋”铭文,其间距呈“等边”。“盥”为“碗”的异体字。据《辞海》解释,碗可用作食物或饮料的计量单位。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此升以“四碗”作计量,故称“四盌量”。
吉祥图案升。分二式:一式福禄寿喜升(图11)。该升直径10.8厘米,高18厘米。四面开光,分别刻“佛”、“鹿”、“八卦”和“喜鹊踏梅”图案。其中,以“佛” 谐“福”,以“鹿”谐“禄”,“八卦”象征长寿,“喜鹊”被视为喜庆的象征。民间美术画喜鹊落梅花枝上,称“喜上眉梢”。此升四幅画面在极薄的竹筠上,采用全留或多留、少留等多种技法,来表现画面的丰富层次,极具中国画的墨韵,充满了诗情画意。另一式为四季花卉升(图12)。该升直径9厘米,高18.5厘米。四面开光,留青竹刻画面,“荷花”、“玉兰”、“石榴”及“梅花”象征吉祥。荷,也叫莲。莲出于污泥,却清新洁净一尘不染。一茎莲花曰:“一品清廉”,取“青莲”与“清廉”谐音。玉兰,其含义是报恩。瓶插玉兰,因“瓶”与“平”谐音,也被作为吉祥物用以表达人们“平安”的心愿。石榴比喻为多子,含“连生贵子”之意。关于喜鹊,王仁裕《天宝遗事·灵鹊报喜》云:“时人之家,闻鹊声,皆白喜兆,故谓灵鹊报喜”。根据图案分析,“吉祥图案”升应为晚清时期。
纵观上述竹升,由于制作者对文字的阴刻阳刻、纵向横向、楷体草体篆体等镌刻因素考虑周到,安排适当,雕工精良,达到了“透过刀锋见笔锋”的境界。若将其作为民俗文物看,其史料价值亦是可圈可点。
据《常德粮油贸易志》,斛、斗、升是旧时用来计量粮食的量具。官府向纳户征收田粮、佃户向田主缴纳租米,均用斛、斗、升来计量。但过去这类量具各地大小不一,即使同一地区,地主放贷也是小斗出大斗进,农民被大斛大斗盘剥,积怨很深。康熙四十三年清政府制造了统一的铁斛、铁升颁行全国。规定官府征粮、地主收租,必须以国家的“仓斗”为凭,并在各县“勒石”,永禁“用大斗剥佃”。自此以后,官府根据朝廷颁发的铁斛制造了统一的官斛,令各州县按官斛标准翻制,以期在全国取得统一。国民政府虽设有度量衡检定机构,对度量衡器经过几番整饬与查禁,但各业商户心存观望,延不改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常德对度量衡器具作过一次检查,鉴定结果,量具合格率仅63.8%。旧斛比市斛每斛大3升7合5勺,旧斗比市斗每斗大1升5合,旧升比市升每升大1合5勺。新中国成立后,常德同全国各地一样取消了粮食计量以斛、斗、升为单位的量具,改用杆秤、台秤,实行以市斤为单位的新制。从此,斛、斗、升等量具,退出了流通领域。
责编 石晓
“湖广熟,天下足”。常德位于湖南省北部,西洞庭湖滨,素称“鱼米之乡”。沅澧二水横贯常德东西,农业经济异常发达。在农业发展历史上,沅水和澧水流域留下了许多量具——斛、斗、升。在笔者收藏的系列藏品中,下列量具极具特色。
一、斛
斛,量器名,亦为容量单位。口小底大,呈圆形,两侧有柄。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笔者收藏的斛有:
常德府官斛(图1)。该斛口径20.5厘米,底径35厘米,高45厘米。正面刻“常斛”二字,意即常德府官斛。背面刻“官牙万嘉瑞”铭文。文字用朱、黑两种颜料填涂,十分醒目。官斛的上口四周用铁皮封边,腰部和底部用铁条扣包。据考证,旧时城乡市场中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商行叫牙行。宋代已有官牙和私牙之分。明代区分更为明显。官牙由政府指定,私牙须政府批准并取得印信文簿后始得营业。牙行须领牙贴,按期缴纳牙税,并负有代官府征税的责任。清依明制,但以私牙为主。笔者藏有一私牙用斛,口部烙“较准公议”、“碓户牙行”和“丁卯”字样。“碓”,春谷的设备。丁卯为同治六年,即1867年。到近代,牙商又称“经纪”。
桃源县行斛。该类斛文字分别用红、绿两种颜料填涂。行斛的上口四周用铁皮封边,腰部和底部用铁条扣包,制作考究。分二式:一式(图2)口径26厘米,底径33.5厘米,高44厘米。正面阴刻“桃源县行斛”铭文,背面阴刻“正堂较准”。其下是一方形减地凸雕之押印,视觉效果既灵动又不失庄重。有火印。另一式(图3)口径25厘米,底径34厘米,高45厘米。正面阴刻“桃源县正堂较准”铭文,背面阴刻“行斛”及押记。有火印。据查典,明清时期知府、知县称“正堂”。此处指知县,当为清代时物。行,指行会。中国旧名“行帮”。封建社会城市中的行业组织。分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两种。“桃源县正堂校准·行斛”,即该县行会内部所使用之标准器。
较准官戽(图4)。该戽口径18.5厘米,底径29.5厘米,高51厘米。戽上部四周刻“较准官戽”铭文,下部四周刻“隆大柒号”。文字用黑色颜料填涂。作品神形兼备,雕工精细,透视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官戽的上、中、下四周用铁条封扣,转角处用铁搭扣包,工艺水平堪称一流。据考证,《广雅·释诂》:“戽,抒也”。汲水灌田,其器名叫“戽斗”。此处“戽”,应指“斛”,当为官方标准量具。
二、斗
斗,口小底大的圆形量器,两侧有柄。南方斗与北方斗造型不同。北方斗口大底小,多为方形。南方斗则相反。斗亦为容量单位,“市斗”的简称。笔者收藏有一批纪年斗,分二式:
光绪纪年斗(图5)。该斗口径19厘米,底径32厘米,高53厘米。正面墨书“光绪三十年四月置”铭文。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斗的上口四周用铁皮封边,腰部和底部用铁条扣包,制作考究。
民国纪年斗(图6)。该斗的最大特点是用整体樟木雕凿。口径16.2厘米,底径26.8厘米,高35.5厘米。斗的上口及颈部四周用铜皮封边和扣包,其上饰“卐”字和“如意”等祝吉的符号。下部转角处用铜搭扣包。斗的右柄上镌刻有“中华民国”铭文,左柄上刻有葫芦纹。四个铜配件上分别镌刻“徐九林号”、“金满置”、“甲子年”、“季春月”等铭文。工艺水平令人叫绝。甲子年为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
据考证,常德所用之斛和斗,四斛为一石,一斛为二斗五升,一斗为十升。常德私营粮油商业行店,使用的量器大小极不相同,一店都有几套:收购农民粮油时,则使用大斗,向买者销售货物时,则用小斗。常德城的粮食牙行则养有一批善于熟练使用技巧的“斛手”,过斛打仗(指刮平斛口),一般一石稻谷量出时可少三四升,量入时可多三四升。还有奸狡粮商的斛桶各有大小两个活动底板,量出时用小底板,将底板向上升,以减少斛内容量;量入时则用大底板,将底板向下降,以增大斛内容量。那时的量器虽然经过政府度量衡检定所鉴定,并盖有火印,其实也是官场中“掩耳盗铃”的把戏。
三、升
升,圆柱形量器。亦为容量单位,“市升”的简称。一升为十合。常德地区多竹,竹秆修直挺拔,茎圆柱形,多节中空,最适合制升。因此,竹被广泛地用来制升。笔者收藏的有:
成丰纪年升(图7)。该升直径9.8厘米,高16.8厘米。呈红色。采用留青竹刻法,前后阳刻“咸丰元年”、“正合大斗”和“公平交易”铭文。咸丰元年,即1851年。正合大斗表明此升为标准器。在此之前,量器上所刻铭文多是表现封建统治阶级的威严,为各个时代的政治服务。而咸丰升上的铭文却一改过去的风格,出现了“公平交易”这类代表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的内容。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我国商业发展有了重大的转折。此升保存基本完好,在竹身部分只有几条细细的纵向干裂纹。
干支纪年升。分三式:一式乙卯年升(图8)。乙卯为成丰五年,即1855年。该升直径8厘米,高20厘米。呈红色。升四周阳刻一段铭文。
“西谚曰:‘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吾谓时势所造之英雄非真英雄也。惟能造时势之英雄,乃真英雄耳。’时在乙卯,书于醉月,西轩”。
十二行漂亮的行草,大小排列有致,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用刀代笔,刀走龙蛇,表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感。此处作者宣扬英雄造时势,这是他唯心史观的反映和表现。二式甲辰年升(图9)。甲辰为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该升直径8厘米,高18厘米。呈红色。正面阴刻“风流真名士”,盖“大吉羊(祥)”火印。右侧刻“甲辰仲春月上浣”,左侧刻“葆臣传世钦刊”。背面阴刻兰花,题“为王者香”。三式壬戌年升(图10)。壬戌为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该升直径8.4厘米,高22厘米。呈红色。升四周阳刻“四盌量”、“若云置”、“壬戌秋”铭文,其间距呈“等边”。“盥”为“碗”的异体字。据《辞海》解释,碗可用作食物或饮料的计量单位。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此升以“四碗”作计量,故称“四盌量”。
吉祥图案升。分二式:一式福禄寿喜升(图11)。该升直径10.8厘米,高18厘米。四面开光,分别刻“佛”、“鹿”、“八卦”和“喜鹊踏梅”图案。其中,以“佛” 谐“福”,以“鹿”谐“禄”,“八卦”象征长寿,“喜鹊”被视为喜庆的象征。民间美术画喜鹊落梅花枝上,称“喜上眉梢”。此升四幅画面在极薄的竹筠上,采用全留或多留、少留等多种技法,来表现画面的丰富层次,极具中国画的墨韵,充满了诗情画意。另一式为四季花卉升(图12)。该升直径9厘米,高18.5厘米。四面开光,留青竹刻画面,“荷花”、“玉兰”、“石榴”及“梅花”象征吉祥。荷,也叫莲。莲出于污泥,却清新洁净一尘不染。一茎莲花曰:“一品清廉”,取“青莲”与“清廉”谐音。玉兰,其含义是报恩。瓶插玉兰,因“瓶”与“平”谐音,也被作为吉祥物用以表达人们“平安”的心愿。石榴比喻为多子,含“连生贵子”之意。关于喜鹊,王仁裕《天宝遗事·灵鹊报喜》云:“时人之家,闻鹊声,皆白喜兆,故谓灵鹊报喜”。根据图案分析,“吉祥图案”升应为晚清时期。
纵观上述竹升,由于制作者对文字的阴刻阳刻、纵向横向、楷体草体篆体等镌刻因素考虑周到,安排适当,雕工精良,达到了“透过刀锋见笔锋”的境界。若将其作为民俗文物看,其史料价值亦是可圈可点。
据《常德粮油贸易志》,斛、斗、升是旧时用来计量粮食的量具。官府向纳户征收田粮、佃户向田主缴纳租米,均用斛、斗、升来计量。但过去这类量具各地大小不一,即使同一地区,地主放贷也是小斗出大斗进,农民被大斛大斗盘剥,积怨很深。康熙四十三年清政府制造了统一的铁斛、铁升颁行全国。规定官府征粮、地主收租,必须以国家的“仓斗”为凭,并在各县“勒石”,永禁“用大斗剥佃”。自此以后,官府根据朝廷颁发的铁斛制造了统一的官斛,令各州县按官斛标准翻制,以期在全国取得统一。国民政府虽设有度量衡检定机构,对度量衡器经过几番整饬与查禁,但各业商户心存观望,延不改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常德对度量衡器具作过一次检查,鉴定结果,量具合格率仅63.8%。旧斛比市斛每斛大3升7合5勺,旧斗比市斗每斗大1升5合,旧升比市升每升大1合5勺。新中国成立后,常德同全国各地一样取消了粮食计量以斛、斗、升为单位的量具,改用杆秤、台秤,实行以市斤为单位的新制。从此,斛、斗、升等量具,退出了流通领域。
责编 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