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Al-xNd铸造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来源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zilei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金属型重力铸造获得Mg-4Al-xNd(x=0、1、2、3,质量分数,%)合金试样,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并测试了其拉伸力学性能、硬度和导热性能.结果 表明,Mg-4Al铸造合金的微观组织主要由α-Mg和β-Mg17Al12组成;添加1%的Nd后,形成针状和树突状Al11Nd3新相;添加2%~3%的Nd后,出现另一颗粒状新相Al2Nd,β-Mg17Al12数量减少至完全消失.添加Nd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其中Mg-4Al-2Nd合金表现出最佳的综合性能,室温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HV)和导热系数分别为209 MPa、15.0%、48.8和69.5 W/(m·K),与Mg-4Al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9%、30%、6%和13%.
其他文献
3D打印钛合金适合于制备复杂形状构件,可减少生产工序,并提高材料利用率.近年来,为制备结构更为复杂的钛合金结构件,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并缩短生产周期,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在钛合金构件生产中获得快速发展.系统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钛合金铸件生产中的应用优势、分类及工艺特点、现状及发展方向.
采用冶金法制备了Mg2Ni0.9Co0.1储氢合金,通过XRD和SEM/EDS研究了合金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利用PCT和DSC研究了合金的吸放氢性能.结果 表明,铸态合金由包晶Mg2Ni相、Mg-Mg2Ni共晶组织和少量的先析出Mg-Ni-Co三元相组成,元素Co能够固溶在Mg2Ni相中形成Mg2 (Ni,Co)固溶体相.合金吸氢后转化为Mg2NiH4相、Mg2Ni0.9Co0.1H4相和MgH2相.Co部分替代Mg2Ni中的Ni,显著提高了合金的等温吸放氢动力学性能,Mg2Ni0.9Co0.1氢化物的放
采用CPFEM方法对单晶镍基高温合金DD6在760℃下的横向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在不同晶体取向和加载应变速率条件下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晶体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计算得到的本构参数可很好的表达其力学性能,在横向拉伸下,弹性模量随晶体偏转角度增加而增加.由于不同取向下滑移系激活情况不同,合金在[100]和[110]取向具有较高的屈服应力,而在[120]取向合金则表现出较低的屈服应力.同一晶体取向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屈服应力与应变速率的自然对数呈线性关系.
针对炭素材料耐压强度测定的实际情况,结合标准现状,介绍了国内现行GB/T1431标准的概况,分析了GB/T1431标准的主要技术变化,提出了对该项标准进行修订的若干建议.目的在于引起广泛的讨论,以促进现行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采用SEM、TEM和EPMA等分析方法对高钨镍基高温合金在1000℃长期时效期间的碳化物演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长期时效进行,合金中初生的MC型碳化物可分解为M6C型碳化物,且数量随时效时间延长而增加.当时效时间为500 h时,颗粒状M6C型碳化物转变为块状,并在时效1000 h后逐渐转变为短棒状.时效1500 h后,合金中的M6C型碳化物主要呈针状.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CrCuFeMnNi和CoCrCuFeMnNi两种高熵合金,在800℃下进行大气氧化增重测试,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氧化物相和氧化截面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两种高熵合金的大气氧化行为.结果 表明,两种合金的大气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遵循抛物线规律,氧化初期,各合金的氧化增重较快,随氧化时间增加,各合金的氧化增重趋缓.在快速氧化阶段,CrCuFeMnNi和CoCrCuFeMnNi合金的Kp值分别为6.64×10-11和3.55×10-11 g2·cm-4·s-1,在缓慢氧化阶段,
采用石膏型熔模精密铸造工艺铸造了宽带馈源一体化铸件,通过对其内部组织、尺寸精度、电性能、环境试验等进行测试,发现其测试值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并且一致性比相同机加件优良.该铸件整体制造工艺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对比Al-Si合金活塞不同铸造工艺及不同本体含氢量条件下,高能电子束重熔技术对活塞喉口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相同重熔工艺条件下,重力铸造试样的熔深大于挤压铸造的,重熔区的硬度也较挤压铸造的低;当挤压铸造试样中每100 g铝氢含量高于0.25 mL或重力铸造试样氢含量高于0.15 mL时,重熔区边界易出现微观孔洞.在相同铸造工艺条件下,氢含量高的比氢含量低的容易出现微观孔洞,在相同氢含量下重力铸造比挤压铸造容易出现微观孔洞.
针对涡轮后机匣支板熔模铸造工艺,利用ProCAST软件对铸件充型过程、型腔内压力演变、铸件缩松、缩孔缺陷等方面进行模拟,分析了缺陷形成原因.采用改进排气通道、调整支板浇注位置与时长、铸件凝固顺序等措施优化工艺,同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 表明,优化工艺的充型过程稳定、型腔内未形成“憋气”现象,支板内无缩松、缩孔缺陷.经浇注验证,铸件质量满足ASTM E192标准要求.
基于流量计主体铸件结构,设计两种压铸浇注系统,采用ProCAS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充型过程,凝固过程及产生的缩孔缺陷的位置和原因,选择一种较优的浇注系统并通过增加冷却水管方式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显示,工艺优化后铸件缩孔缺陷减少,采用优化工艺进行实际生产,铸件表面无冷隔、裂纹等缺陷,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