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功能训练、中药敷穴、高压低频电穴位刺激、降低口腔过敏反应的训练和姿势控制的方法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145例。结果:脑瘫流涎症的发生率为27.49%。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总有效率为77.93%,疗效与病型无相关关系,与年龄存在相关关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效果确切,且疗效与病型无关,与年龄相关。
关键词:脑性瘫痪 流涎症 康复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39—02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强调了CP脑源性、脑损伤非进行性、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可有诸多伴发症和应当排除进行性疾病所致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儿童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流涎继发的问题不容忽视,是CP儿童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其对CP儿童造成的不良后果包括社会排斥,衣服长期潮湿和恶臭,颏部皮肤刺激症状,以及总体液和营养摄入减少。由于不卫生,流涎还可感染和传播传染病。此外尚可影响患儿的语言发育,在诸多问题中,流涎带来的社会歧视最为严重,特别是对那些智力正常的患者,由于社会歧视常常使他们产生孤独、沮丧和压抑感。因此对患儿的社会、心理、教育及身体都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了改善和提高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国外临床工作者从六十年代起对这种口腔健康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国内学者从九十年代方开始对此顽症进行研究。本文兹就中西医结合治疗145例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疗效分析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998年9月~2004年10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住院的CP患儿572例,2004年9月~2009年7月在广州康复实验学校学习的CP学生90名,662例CP患儿中伴有流涎者182例,治疗资料完整病例145例。诊断与临床分型以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纪要为准。145例患儿中男性83例,女性62例;2~3岁52例,3~6岁64例,6~12岁29例,平均年龄7.1±0.8岁;痉挛型62例,不随意运动型32例,迟缓型12例,共济失调型4例,混合型35例;伴发智力低下102例,癫痫16例,视听障碍18例,小头畸形5例,行为异常8例。
1.2康复方法。
1.2.1功能训练。分两步完成。第一步训练吮吸,先由指导者吮吸患儿食指,然后让患儿自吸,以体会吮吸感觉,反复练习,至增加到中等吮吸力量为止;第二步上提喉部,患儿手指放在指导者甲状软骨上缘作吞咽,模拟同样感觉,可以对照镜子操作。掌握这两个动作后,再连贯起来先吮吸,接着喉上提,即形成吞咽运动,训练到不流涎为止。
1.2.2中药敷穴。中药用天南星30g研末,醋调糊状,睡前敷双侧涌泉穴,次日晨起去掉。
1.2.3高压低频电穴位刺激。用经络导平仪治疗,类同针灸,优点是不直接刺人小儿体内,而是利用微棉垫间接刺激穴位。小儿穴位浅而面积大,所以选用此法对患儿痛苦小,简便易行。经络导平仪由南京电脑控制仪器厂生产,输出频率为10 Hz,负载时20 Hz,电压连续可调,单极自增,时间3 min,具体治疗处方;双颊车(-)或/和双地仓(-)~双合谷(+)或/和双内关。30~60 min/次,1次/d。
1.2.4降低口腔过敏反应的训练。抚摸牙床、牙槽、舌面,每次抚摸后,都要进行上下颌骨的闭合训练,诱导其吞咽动作的出现。并用温度觉、味觉等刺激改善口腔感觉。以上治疗10min/次,2~3次/d。
1.2.5姿势控制。加强头部、躯干的控制,保持头部中线位和身体各部正确姿位。
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d,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1.3疗效评定:①痊愈:流涎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复查无复发;②显效:流涎显著减少,减少50%~100%;③有效:流涎减.少,减少1%~50%;④无效:流涎无变化或增多。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CP流涎症的发生率。662例CP患儿中伴有流涎者182例,发生率为27.49%。
2.2小儿CP流涎症的疗效。治疗资料完整病例145例。其中治愈26例(17.93%);显效38例(26.21);有效49例(33.79);无效32例(22.07%);总有效率为77.93%。
2.3疗效与病型、年龄的关系。62例痉挛型,32例不随意运动型和35饲混合型CP患儿经过1~3个疗程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5%,77.33%和78.55,经x2检验,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2例2~3岁,64例3~6岁和29例6~12岁CP患儿经过1~3个疗程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2%,81.33%和72.55,经X2检验,三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年龄愈小,效果愈好。
3 讨论
3.1 CP流涎症的发生率。目前已报导的文献中,CP患儿流涎发生率报告各异。Ekeadah11974年报道瑞典大约10%cP儿童伴严重流涎。Vande Heynlng对比利时一所CP疗育机构调查发现,37.4%CP儿童存在中至重度流涎。而Maknani对600例印度CP儿童调查则发现严重流涎者占13.7%。目前,国外一般认为10%~37%的CP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症状。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外文献相似。
3.2 CP流涎症的发病机制。许多研究结果一致认为,脑瘫儿童的流涎主要是由于口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异常和口咽括约肌功能不全使患者不能正常通过吞咽清除口腔内唾液所致,而极少与唾液分泌过多有关。服用安定药或抗惊厥类药物偶尔亦可引起唾液分泌过多。吞咽活动由口腔、咽、喉和食管肌肉一系列复杂而连续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组成,一般分为口期、咽期和食管期三个时间。吞咽过程的协调一致受位于脑干网状结构里的吞咽中枢所控制。x线摄影研究发现,伴流涎的cP儿童吞咽活动的咽期和食管期与正常儿无差别,但其口腔肌肉协调功能明显障碍,使吞咽过程的起始一口期受阻。头颈部肌张力异常的患儿常常出现头部控制不好,不能闭嘴,反射性挺舌,吞咽反射延迟和咽蠕动减少。因此头颈部受累严重的CP儿童可能较易发生流涎。
3.3 CP流涎症的治疗。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国外对CP儿童流涎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行为疗法和口运动理学疗法,此外尚有应用抗胆碱药物、放射療法、生物机能反馈疗法治疗CP儿童流涎症的报道。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Heakyung Kimy医生等,马来西亚Kebangsaan大学医疗中心儿科部Lai Choo Ong教授等报道超声引导下唾液腺注射A型肉毒毒素方法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表明在超声引导下对脑瘫流涎患儿唾液腺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能显著减少患儿流涎症,同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看护者的满意度。注射16周后效果依然显著。几乎有一半患者在注射后短期内伴随不同形式的副作用,但是大部分看护者依然要求继续注射。
加拿大Boorview儿童康复机构的Darcy Fehlings教授作了题为“一项关于对脑瘫儿童及成人使用肉毒杆菌毒素进行治疗的国际共识”的报告。主要告诉大家在超声引导下对脑瘫流涎患儿的唾液腺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能显著减少患儿流涎症,同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看护者的满意度。目前这一有效方法已得到国际共识。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方法有待完善,作用机制也应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脑性瘫痪 流涎症 康复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39—02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强调了CP脑源性、脑损伤非进行性、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可有诸多伴发症和应当排除进行性疾病所致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儿童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流涎继发的问题不容忽视,是CP儿童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其对CP儿童造成的不良后果包括社会排斥,衣服长期潮湿和恶臭,颏部皮肤刺激症状,以及总体液和营养摄入减少。由于不卫生,流涎还可感染和传播传染病。此外尚可影响患儿的语言发育,在诸多问题中,流涎带来的社会歧视最为严重,特别是对那些智力正常的患者,由于社会歧视常常使他们产生孤独、沮丧和压抑感。因此对患儿的社会、心理、教育及身体都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了改善和提高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国外临床工作者从六十年代起对这种口腔健康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国内学者从九十年代方开始对此顽症进行研究。本文兹就中西医结合治疗145例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疗效分析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998年9月~2004年10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住院的CP患儿572例,2004年9月~2009年7月在广州康复实验学校学习的CP学生90名,662例CP患儿中伴有流涎者182例,治疗资料完整病例145例。诊断与临床分型以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纪要为准。145例患儿中男性83例,女性62例;2~3岁52例,3~6岁64例,6~12岁29例,平均年龄7.1±0.8岁;痉挛型62例,不随意运动型32例,迟缓型12例,共济失调型4例,混合型35例;伴发智力低下102例,癫痫16例,视听障碍18例,小头畸形5例,行为异常8例。
1.2康复方法。
1.2.1功能训练。分两步完成。第一步训练吮吸,先由指导者吮吸患儿食指,然后让患儿自吸,以体会吮吸感觉,反复练习,至增加到中等吮吸力量为止;第二步上提喉部,患儿手指放在指导者甲状软骨上缘作吞咽,模拟同样感觉,可以对照镜子操作。掌握这两个动作后,再连贯起来先吮吸,接着喉上提,即形成吞咽运动,训练到不流涎为止。
1.2.2中药敷穴。中药用天南星30g研末,醋调糊状,睡前敷双侧涌泉穴,次日晨起去掉。
1.2.3高压低频电穴位刺激。用经络导平仪治疗,类同针灸,优点是不直接刺人小儿体内,而是利用微棉垫间接刺激穴位。小儿穴位浅而面积大,所以选用此法对患儿痛苦小,简便易行。经络导平仪由南京电脑控制仪器厂生产,输出频率为10 Hz,负载时20 Hz,电压连续可调,单极自增,时间3 min,具体治疗处方;双颊车(-)或/和双地仓(-)~双合谷(+)或/和双内关。30~60 min/次,1次/d。
1.2.4降低口腔过敏反应的训练。抚摸牙床、牙槽、舌面,每次抚摸后,都要进行上下颌骨的闭合训练,诱导其吞咽动作的出现。并用温度觉、味觉等刺激改善口腔感觉。以上治疗10min/次,2~3次/d。
1.2.5姿势控制。加强头部、躯干的控制,保持头部中线位和身体各部正确姿位。
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d,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1.3疗效评定:①痊愈:流涎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复查无复发;②显效:流涎显著减少,减少50%~100%;③有效:流涎减.少,减少1%~50%;④无效:流涎无变化或增多。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CP流涎症的发生率。662例CP患儿中伴有流涎者182例,发生率为27.49%。
2.2小儿CP流涎症的疗效。治疗资料完整病例145例。其中治愈26例(17.93%);显效38例(26.21);有效49例(33.79);无效32例(22.07%);总有效率为77.93%。
2.3疗效与病型、年龄的关系。62例痉挛型,32例不随意运动型和35饲混合型CP患儿经过1~3个疗程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5%,77.33%和78.55,经x2检验,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2例2~3岁,64例3~6岁和29例6~12岁CP患儿经过1~3个疗程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2%,81.33%和72.55,经X2检验,三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年龄愈小,效果愈好。
3 讨论
3.1 CP流涎症的发生率。目前已报导的文献中,CP患儿流涎发生率报告各异。Ekeadah11974年报道瑞典大约10%cP儿童伴严重流涎。Vande Heynlng对比利时一所CP疗育机构调查发现,37.4%CP儿童存在中至重度流涎。而Maknani对600例印度CP儿童调查则发现严重流涎者占13.7%。目前,国外一般认为10%~37%的CP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症状。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外文献相似。
3.2 CP流涎症的发病机制。许多研究结果一致认为,脑瘫儿童的流涎主要是由于口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异常和口咽括约肌功能不全使患者不能正常通过吞咽清除口腔内唾液所致,而极少与唾液分泌过多有关。服用安定药或抗惊厥类药物偶尔亦可引起唾液分泌过多。吞咽活动由口腔、咽、喉和食管肌肉一系列复杂而连续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组成,一般分为口期、咽期和食管期三个时间。吞咽过程的协调一致受位于脑干网状结构里的吞咽中枢所控制。x线摄影研究发现,伴流涎的cP儿童吞咽活动的咽期和食管期与正常儿无差别,但其口腔肌肉协调功能明显障碍,使吞咽过程的起始一口期受阻。头颈部肌张力异常的患儿常常出现头部控制不好,不能闭嘴,反射性挺舌,吞咽反射延迟和咽蠕动减少。因此头颈部受累严重的CP儿童可能较易发生流涎。
3.3 CP流涎症的治疗。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国外对CP儿童流涎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行为疗法和口运动理学疗法,此外尚有应用抗胆碱药物、放射療法、生物机能反馈疗法治疗CP儿童流涎症的报道。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Heakyung Kimy医生等,马来西亚Kebangsaan大学医疗中心儿科部Lai Choo Ong教授等报道超声引导下唾液腺注射A型肉毒毒素方法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表明在超声引导下对脑瘫流涎患儿唾液腺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能显著减少患儿流涎症,同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看护者的满意度。注射16周后效果依然显著。几乎有一半患者在注射后短期内伴随不同形式的副作用,但是大部分看护者依然要求继续注射。
加拿大Boorview儿童康复机构的Darcy Fehlings教授作了题为“一项关于对脑瘫儿童及成人使用肉毒杆菌毒素进行治疗的国际共识”的报告。主要告诉大家在超声引导下对脑瘫流涎患儿的唾液腺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能显著减少患儿流涎症,同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看护者的满意度。目前这一有效方法已得到国际共识。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方法有待完善,作用机制也应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