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的效果。方法:以老年哮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组在此基础之上联合使用茶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对比,联合组的FEV1%、PEF、FEV1/FV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茶碱治疗下,老年哮喘患者治疗效率提升,肺功能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茶碱;老年哮喘;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205
老年哮喘,是老年群体常见气道疾病,作为一种变异气道慢性炎症,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哮喘患病几率明显上升。老年人作为疾病高发群体,应患者各项脏器功能退化,呼吸系统功能减弱,免疫能力下降,哮喘发作次数越发频繁,临床治疗难度增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糖皮质激素作为哮喘常用治疗药物,能够快速控制患者疾病,使急性发作的哮喘转向稳定期,但是,若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将加大患者不良反应。茶碱是支气管哮喘常用缓释药物,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疾病,两作用方向不同,联合治疗效果显著[1-2]。对此,以80例老年哮喘患者为例,分析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茶碱的治疗效果,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医院2019.01-2020.05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80例展开研究,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0-75(67.64±6.83)岁,病程3-9(6.05±0.76)年;联合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62-74(68.12±7.05)岁,病程2-11(6.52±0.87)年。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镇静、止咳、平喘、吸氧以及抗感染治疗,同时,行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生产企业: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928)吸入治疗,每日吸入药物200μg,分2-4次使用。
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茶碱治疗,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生产企业: 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002),每次服用1-2片,一日2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2秒用力呼气容积预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老年哮喘患者有轻度发作,无需药物治疗即可自行缓解;显效,老年哮喘患者发作相比治疗前明显减轻,偶尔轻度发作,无需支气管扩张剂;好转,老年哮喘患者症状减轻,仍需支气管扩张剂;无效,患者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PEF、FEV1/FVC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PEF、FEV1/FVC指标均升高,联合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著性,见表1。
2.2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在临床疗效对比中,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3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呼吸道常见疾病,主要因气道变态反应导致,呼吸道炎症是疾病主要症状。该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机制复杂,当患者被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因此活化,直接作用在B淋巴细胞,促使IgE分泌,和炎性细胞的表面受体融合,促使其释放炎性介质,致使患者炎性反应。在哮喘治疗时,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能够抵抗炎性因子,抑制变态反应,在治疗急性哮喘时发挥显著作用,但是,糖皮质激素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哮喘,病情容易反复,若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使用,老年患者常因无法耐受导致肺炎、口腔念珠菌感染、骨髓抑制等,影响患者预后效果[3-4]。近年来,医学研究表示,小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僅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还具有一定临床效果。茶碱是一种甲基嘌呤,常被应用于心脏性呼吸困难、肺气肿、哮喘等疾病治疗中,能够扩张患者冠状动脉,松弛支气管的平滑肌等。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茶碱联合应用,两者作用不同方向,临床疗效明显提升。本研究表示,在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是92.50%,高于对照组75.00%。可见,联合两种药物治疗,患者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秦红英.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1):3968-3969.
[2]梁艳均,周立远.老年哮喘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的用药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2):9-10.
[3]孙福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8):49.
[4]刘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的效果及药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1):36-37.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茶碱;老年哮喘;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205
老年哮喘,是老年群体常见气道疾病,作为一种变异气道慢性炎症,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哮喘患病几率明显上升。老年人作为疾病高发群体,应患者各项脏器功能退化,呼吸系统功能减弱,免疫能力下降,哮喘发作次数越发频繁,临床治疗难度增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糖皮质激素作为哮喘常用治疗药物,能够快速控制患者疾病,使急性发作的哮喘转向稳定期,但是,若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将加大患者不良反应。茶碱是支气管哮喘常用缓释药物,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疾病,两作用方向不同,联合治疗效果显著[1-2]。对此,以80例老年哮喘患者为例,分析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茶碱的治疗效果,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医院2019.01-2020.05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80例展开研究,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0-75(67.64±6.83)岁,病程3-9(6.05±0.76)年;联合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62-74(68.12±7.05)岁,病程2-11(6.52±0.87)年。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镇静、止咳、平喘、吸氧以及抗感染治疗,同时,行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生产企业: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928)吸入治疗,每日吸入药物200μg,分2-4次使用。
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茶碱治疗,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生产企业: 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002),每次服用1-2片,一日2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2秒用力呼气容积预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老年哮喘患者有轻度发作,无需药物治疗即可自行缓解;显效,老年哮喘患者发作相比治疗前明显减轻,偶尔轻度发作,无需支气管扩张剂;好转,老年哮喘患者症状减轻,仍需支气管扩张剂;无效,患者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PEF、FEV1/FVC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PEF、FEV1/FVC指标均升高,联合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著性,见表1。
2.2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在临床疗效对比中,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3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呼吸道常见疾病,主要因气道变态反应导致,呼吸道炎症是疾病主要症状。该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机制复杂,当患者被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因此活化,直接作用在B淋巴细胞,促使IgE分泌,和炎性细胞的表面受体融合,促使其释放炎性介质,致使患者炎性反应。在哮喘治疗时,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能够抵抗炎性因子,抑制变态反应,在治疗急性哮喘时发挥显著作用,但是,糖皮质激素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哮喘,病情容易反复,若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使用,老年患者常因无法耐受导致肺炎、口腔念珠菌感染、骨髓抑制等,影响患者预后效果[3-4]。近年来,医学研究表示,小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僅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还具有一定临床效果。茶碱是一种甲基嘌呤,常被应用于心脏性呼吸困难、肺气肿、哮喘等疾病治疗中,能够扩张患者冠状动脉,松弛支气管的平滑肌等。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茶碱联合应用,两者作用不同方向,临床疗效明显提升。本研究表示,在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是92.50%,高于对照组75.00%。可见,联合两种药物治疗,患者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秦红英.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1):3968-3969.
[2]梁艳均,周立远.老年哮喘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的用药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2):9-10.
[3]孙福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8):49.
[4]刘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的效果及药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