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认识到,打造绿色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识字,还可以促进儿童的阅读,从而使识字和阅读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绿色的环境中自然地识字、轻松地阅读,使学生在识字和和阅读上不仅达到了量的积累,也达到了质的提高。
通过对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小学景观绿化设计的分析,研究当今社会中小学校内的景观绿化设计的目标和达到的生态环境。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利用植物的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使校园环境具有层次和空间感,从而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关键词: 苏苑小学 校园绿地 景观设计 植物配植
1、 指导思想
校园景观文化处于校园文化的表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因此,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使儿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将校园的地面景观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观赏性、活动性、教育性相结合的特征,形成动态的校园景观文化更是体现一种尊重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
2、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的要点
现代的教育理念为“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特殊场所,不仅仅需要特定的、蕴涵着思想性、教育性的景观,更需要学生可以有兴趣参与的景观文化。
优良的校园环境也是创造孩子们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地方,活跃气氛,增强体质。由于游戏和锻炼都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因此,也可以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机智勇敢,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课间游戏于一体。
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生态性的表现是人与校园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等方面。为了实现校园景观文化的持续性成长,应该尊重校园景观文化的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理解学校办学宗旨与校“园”传统,强调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与继承。在校园景观文化创造中,利用自然植物生态的特点和规律,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整体完善的生态校园景观文化系统。通过对校园绿化的栽植,丰富校园的植被,从而改善整个校园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帮助小学生认知自然,能够简单认识常用的乡土植物树种,丰富科普教育知识。
3、校园景现设计实例
3.1 地块概括
苏州市苏苑实验小学南邻宝带东路,西邻月浜街,东侧为一条河道,隔河对岸为居住区,北侧为居住建筑。小学总占地面积约35亩地,景观绿化用地面积仅为7000平米左右。
该地块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同时又闹中取静,是教学建筑的理想用地。该学校总占地面积为23400平方米,绿化率为30%,计7077平方米。
3.2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使儿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身心获得和谐发展,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孩子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3.2.1生态优先的原则
校园绿化景观设计以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发植物的功能性配置,追求清新自然的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特色树种为主的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点缀、增加层次、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3.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注重环境空间对人的引导性和启发性,激励学习的校园环境,以环境的精神特质去潜移默化的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完善人的品质,以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3.2.3就地取材的原则
由于苏苑小学是换址新建的学校,在原有旧校区内保留了一部分较好的湖石、雕塑及树木。在设计时本着“经济”的前提,我们在旧址校区内寻找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尽量降低投资和维护等管理运营方面的投资。我们利用现有学校内具有一定特色的雕塑、景石、植物等,通过合理点缀,加上特色造景植物,丰富新校区整体环境。
3.2.4植物造景原则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都能使校园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4、景区分析
4.1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家长等候区,另一部分为校园入口景观区。家长等候区主要是以毛面花岗岩广场为主,灰白色花岗岩广場中镶嵌着流线形米黄色的花岗岩铺地,整个广场显得非常简洁而又干净。在广场上设置了一排木制座凳,为早到的家长们提供了休息设施。
校园入口区是整个校园环境的重点部分,也是展示校园风貌的地块。在入口的两侧,安排了树高分别为8米和9米的红叶榉木和朴树。两棵苍劲有力的古树配合独特造型的主题雕塑和具有深远含义的风化石“追远”,把整个校园的氛围提升到了最高点。在广场上,两棵枝繁叶茂、树型优美的香樟(胸径48cm)点缀于围椅花坛中,不仅丰富了整个入口广场的绿化层次,而且给学生们提供了一处课间休息的好去处。流线型的绿地分割边界给空间带来了活泼、动感;而广场内以直线为主的花岗岩线条却又意味着严谨、规矩的态度。
4.2 庭院一
庭院是南北教学楼围合一个区域,由于光照的因素,使得在庭院中不能种植过高过大的植物。庭院一用简单的几何构图元素——方形和长方形,组成大小不一的绿地和小场地,并设置富有现代气息的玻璃亭和树池座凳,既可以作为庭院内的观赏点又可以给学生们看书、休憩,也为学生们课余活动和游戏提供平台;同时在庭院绿地内点缀具有一定特色的湖石和风化石。
考虑到庭院面积不是很大,而在冬天及春天孩子们需要更多的阳光,因此树池花坛内种植落叶乔木—白玉兰,白玉兰树干挺拔,先花后叶,开花时满树盛开,非常漂亮。树池穴内种植各种桂花,桂花枝叶茂密,终年翠绿,开花时正在中秋,香气浓郁。因此该庭院被命名为“金玉满棠”。
4.3 庭院二
庭院二的构图形式以弧线和直线交错,局部运用次轴线衍生出的斜线元素,它们共同组成开放式的铺装场地。红、黄、蓝三原色景墙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绿地里三色景墙的存在给该庭院提供了竖向的视觉焦点,并为整个庭院丰富了色彩。在沿走廊一侧,将“名人雕像”的浮雕(此浮雕是采用原址中的)外挂于红色景墙之上;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雷峰头像雕塑也置于两景墙之间,让同学们在此感受到雷峰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植物上该庭院中主要以各种海棠为主,有垂丝海棠、贴梗海棠以及木瓜海棠,不同品种的海棠种植于此,既延长了花期上也丰富了花色,给庭院带来不少生气。海棠也是先花后叶,簇生枝间,鲜艳美丽,而到秋天,又有黄色、芳香的硕果,既可观花又可观果。因此该庭院被命名为“海棠春坞”。
4.4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上由于受结构层的影响,不能放置过重过大的小品景点。结合该区的两个出入口的位置,用一条蜿蜒曲折的花岗岩小径将两端的木平台和面包砖小场地结合起来,中间围合成一个阳光草地。木平台上可设计成品桌椅,可观可赏可坐。 面包砖场地上可以根据学校需求添置几盆造型独特的造型盆景。沿小径一侧,放置一黑色螺旋雕塑小品取名为“积累”,下面铺之白色砂砾,寓意折叠的书本向上生长,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再者,我们借综合楼边一个狭窄空间中种植的整齐排列的刚竹林,由于刚竹枝干挺拔,设计植株高度超过6米,因而刚竹上部的1/3枝叶就出现在屋顶花园上了。这样,使得原本较小的屋顶花园就显得有较大空间了。
5、种植设计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为增加孩子们的感性认识,我在校内适当点缀一些果树,如石榴、桔树等,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特点,按照反差、对比和渐变等美学原理组成宽度、色彩不同的花带以及大小不等的图案,在林中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既规则又活泼,给人一种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形成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
1、适地适树:校园主干道是整个校园的骨架。在此安排了三角枫、果石榴、造型松等,一株80年的凌宵依附于精品湖石上,且从洞中透出,此小景造型极佳,并被校长誉名为“天合之作”。
2、季相变化:植物造景注重季节颜色。考虑到四季的变化,最忌枝叶光秃,根据植物的性状,形成春花烂漫、夏季浓郁、秋季绚丽、冬季苍翠的景观。在植物品种上可作为代表的分别有玉兰、山茶、海棠、紫薇、凌霄、桂花、红叶李、棕榈、杜英等。
3、垂直绿化:在特定的区域内,我们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进一步提高校园的层次,创造宜人环境。
4、针对小学内的孩子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在校园的绿化选择上我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少毛、无毒、无刺、无污染并尽量采用形态美和色彩美或气味美的植物。
5、在我们的校园中,识字和阅读活动可以在课外时间内随时进行。让学生在一种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识字和阅读。现在,只要进入我们的校园,花开四季,林木茂盛,小“朋友” 们(各种石块、雕塑等)也在自由地嬉戏。走近再看,在各种植物和小“朋友”的旁边,还配有相应的标示牌。标示牌里的内容丰富,包含有石块、植物的名称、科目类别、生活习性。学生无论是带着书本在林下漫读,还是在花下伫足小憩,都能随时进行识字和阅读,并且使这种认字和阅读达到一种于无声处见真功的效果。
6、结语
在进行小学校园地面景观文化建设时,我们应该以人为本,既要从丰富校园景观文化的角度,又要尽可能的从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活动场地的认识上来进行整体设计。与此同时,要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尽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把小学校园地面景观文化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但实质上,它也是由各部分有机结合的整体。作为设计者更要结合不同校园的实际情况,精心的策划与设计,为构建和谐校园、愉悦的现代化育人氛围增添有力的一笔。
注:文章内所涉及的公式和图表请用PDF格式打开
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认识到,打造绿色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识字,还可以促进儿童的阅读,从而使识字和阅读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绿色的环境中自然地识字、轻松地阅读,使学生在识字和和阅读上不仅达到了量的积累,也达到了质的提高。
通过对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小学景观绿化设计的分析,研究当今社会中小学校内的景观绿化设计的目标和达到的生态环境。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利用植物的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使校园环境具有层次和空间感,从而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关键词: 苏苑小学 校园绿地 景观设计 植物配植
1、 指导思想
校园景观文化处于校园文化的表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因此,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使儿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将校园的地面景观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观赏性、活动性、教育性相结合的特征,形成动态的校园景观文化更是体现一种尊重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
2、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的要点
现代的教育理念为“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特殊场所,不仅仅需要特定的、蕴涵着思想性、教育性的景观,更需要学生可以有兴趣参与的景观文化。
优良的校园环境也是创造孩子们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地方,活跃气氛,增强体质。由于游戏和锻炼都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因此,也可以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机智勇敢,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课间游戏于一体。
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生态性的表现是人与校园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等方面。为了实现校园景观文化的持续性成长,应该尊重校园景观文化的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理解学校办学宗旨与校“园”传统,强调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与继承。在校园景观文化创造中,利用自然植物生态的特点和规律,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整体完善的生态校园景观文化系统。通过对校园绿化的栽植,丰富校园的植被,从而改善整个校园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帮助小学生认知自然,能够简单认识常用的乡土植物树种,丰富科普教育知识。
3、校园景现设计实例
3.1 地块概括
苏州市苏苑实验小学南邻宝带东路,西邻月浜街,东侧为一条河道,隔河对岸为居住区,北侧为居住建筑。小学总占地面积约35亩地,景观绿化用地面积仅为7000平米左右。
该地块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同时又闹中取静,是教学建筑的理想用地。该学校总占地面积为23400平方米,绿化率为30%,计7077平方米。
3.2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使儿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身心获得和谐发展,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孩子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3.2.1生态优先的原则
校园绿化景观设计以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发植物的功能性配置,追求清新自然的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特色树种为主的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点缀、增加层次、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3.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注重环境空间对人的引导性和启发性,激励学习的校园环境,以环境的精神特质去潜移默化的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完善人的品质,以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3.2.3就地取材的原则
由于苏苑小学是换址新建的学校,在原有旧校区内保留了一部分较好的湖石、雕塑及树木。在设计时本着“经济”的前提,我们在旧址校区内寻找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尽量降低投资和维护等管理运营方面的投资。我们利用现有学校内具有一定特色的雕塑、景石、植物等,通过合理点缀,加上特色造景植物,丰富新校区整体环境。
3.2.4植物造景原则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都能使校园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4、景区分析
4.1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家长等候区,另一部分为校园入口景观区。家长等候区主要是以毛面花岗岩广场为主,灰白色花岗岩广場中镶嵌着流线形米黄色的花岗岩铺地,整个广场显得非常简洁而又干净。在广场上设置了一排木制座凳,为早到的家长们提供了休息设施。
校园入口区是整个校园环境的重点部分,也是展示校园风貌的地块。在入口的两侧,安排了树高分别为8米和9米的红叶榉木和朴树。两棵苍劲有力的古树配合独特造型的主题雕塑和具有深远含义的风化石“追远”,把整个校园的氛围提升到了最高点。在广场上,两棵枝繁叶茂、树型优美的香樟(胸径48cm)点缀于围椅花坛中,不仅丰富了整个入口广场的绿化层次,而且给学生们提供了一处课间休息的好去处。流线型的绿地分割边界给空间带来了活泼、动感;而广场内以直线为主的花岗岩线条却又意味着严谨、规矩的态度。
4.2 庭院一
庭院是南北教学楼围合一个区域,由于光照的因素,使得在庭院中不能种植过高过大的植物。庭院一用简单的几何构图元素——方形和长方形,组成大小不一的绿地和小场地,并设置富有现代气息的玻璃亭和树池座凳,既可以作为庭院内的观赏点又可以给学生们看书、休憩,也为学生们课余活动和游戏提供平台;同时在庭院绿地内点缀具有一定特色的湖石和风化石。
考虑到庭院面积不是很大,而在冬天及春天孩子们需要更多的阳光,因此树池花坛内种植落叶乔木—白玉兰,白玉兰树干挺拔,先花后叶,开花时满树盛开,非常漂亮。树池穴内种植各种桂花,桂花枝叶茂密,终年翠绿,开花时正在中秋,香气浓郁。因此该庭院被命名为“金玉满棠”。
4.3 庭院二
庭院二的构图形式以弧线和直线交错,局部运用次轴线衍生出的斜线元素,它们共同组成开放式的铺装场地。红、黄、蓝三原色景墙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绿地里三色景墙的存在给该庭院提供了竖向的视觉焦点,并为整个庭院丰富了色彩。在沿走廊一侧,将“名人雕像”的浮雕(此浮雕是采用原址中的)外挂于红色景墙之上;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雷峰头像雕塑也置于两景墙之间,让同学们在此感受到雷峰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植物上该庭院中主要以各种海棠为主,有垂丝海棠、贴梗海棠以及木瓜海棠,不同品种的海棠种植于此,既延长了花期上也丰富了花色,给庭院带来不少生气。海棠也是先花后叶,簇生枝间,鲜艳美丽,而到秋天,又有黄色、芳香的硕果,既可观花又可观果。因此该庭院被命名为“海棠春坞”。
4.4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上由于受结构层的影响,不能放置过重过大的小品景点。结合该区的两个出入口的位置,用一条蜿蜒曲折的花岗岩小径将两端的木平台和面包砖小场地结合起来,中间围合成一个阳光草地。木平台上可设计成品桌椅,可观可赏可坐。 面包砖场地上可以根据学校需求添置几盆造型独特的造型盆景。沿小径一侧,放置一黑色螺旋雕塑小品取名为“积累”,下面铺之白色砂砾,寓意折叠的书本向上生长,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再者,我们借综合楼边一个狭窄空间中种植的整齐排列的刚竹林,由于刚竹枝干挺拔,设计植株高度超过6米,因而刚竹上部的1/3枝叶就出现在屋顶花园上了。这样,使得原本较小的屋顶花园就显得有较大空间了。
5、种植设计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为增加孩子们的感性认识,我在校内适当点缀一些果树,如石榴、桔树等,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特点,按照反差、对比和渐变等美学原理组成宽度、色彩不同的花带以及大小不等的图案,在林中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既规则又活泼,给人一种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形成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
1、适地适树:校园主干道是整个校园的骨架。在此安排了三角枫、果石榴、造型松等,一株80年的凌宵依附于精品湖石上,且从洞中透出,此小景造型极佳,并被校长誉名为“天合之作”。
2、季相变化:植物造景注重季节颜色。考虑到四季的变化,最忌枝叶光秃,根据植物的性状,形成春花烂漫、夏季浓郁、秋季绚丽、冬季苍翠的景观。在植物品种上可作为代表的分别有玉兰、山茶、海棠、紫薇、凌霄、桂花、红叶李、棕榈、杜英等。
3、垂直绿化:在特定的区域内,我们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进一步提高校园的层次,创造宜人环境。
4、针对小学内的孩子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在校园的绿化选择上我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少毛、无毒、无刺、无污染并尽量采用形态美和色彩美或气味美的植物。
5、在我们的校园中,识字和阅读活动可以在课外时间内随时进行。让学生在一种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识字和阅读。现在,只要进入我们的校园,花开四季,林木茂盛,小“朋友” 们(各种石块、雕塑等)也在自由地嬉戏。走近再看,在各种植物和小“朋友”的旁边,还配有相应的标示牌。标示牌里的内容丰富,包含有石块、植物的名称、科目类别、生活习性。学生无论是带着书本在林下漫读,还是在花下伫足小憩,都能随时进行识字和阅读,并且使这种认字和阅读达到一种于无声处见真功的效果。
6、结语
在进行小学校园地面景观文化建设时,我们应该以人为本,既要从丰富校园景观文化的角度,又要尽可能的从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活动场地的认识上来进行整体设计。与此同时,要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尽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把小学校园地面景观文化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但实质上,它也是由各部分有机结合的整体。作为设计者更要结合不同校园的实际情况,精心的策划与设计,为构建和谐校园、愉悦的现代化育人氛围增添有力的一笔。
注:文章内所涉及的公式和图表请用PDF格式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