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它对人的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没能给自己明确的角色定位,因此收效甚微。要想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取得理想效果,语文教师应扮好八种角色:入门领路人、榜样示范者、资源开发者、佳作推销员、技术指导师、保驾护航人、家校联络员、成果共享者。
关键词 课外;阅读;教师;角色
古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视野、健康的情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多少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学者、专家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提到了青少年时期课外阅读的益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习主席多次讲述过他的读书故事,号召大家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提出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本名著”的要求,就是希望我们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有足够的认识,让课外阅读教学有“一席之地”,成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的理念转变了,行动跟上了,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已作了有益的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还有相当多的教师虽也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却因为没有给自己明确的角色定位,在工作中显得被动、茫然,自然也难有理想的效果。鉴于此,笔者想根据自己和同行的教学实践及成功经验,来谈一谈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应扮好的几种角色。
一、 入门领路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自觉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领略里面的美妙风光,教师“激趣”是第一步。为此,我们教师首先应扮好优秀“导游”的角色,以充沛的情感、丰富的知识为学生描摹阅读世界里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给他们讲述名人伟人读书的奇闻逸事,让他们摘抄记诵有关读书与人生的名言警句,或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读书故事,谈谈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或要求他们把自己读过的优秀作品向老师同学介绍介绍……目的是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让学生在未入“景区”之时就对前方“胜景”充满期待,充满向往,从而能带着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投入课外阅读活动。
二、 榜样示范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读经典性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还要广泛涉猎自己所教学生年龄段的报刊、图书,了解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其次,教师也应认真做好一些读书笔记,和学生交流,供学生参照;第三,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自己的读书体会,让“读书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观念深入学生内心,成为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另外,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读读古代诗文,品品现代美文,看看中外名著,让教师的点点滴滴的行动化作无痕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 资源开发者
课外阅读的材料,从传统的观念来看,可能就是校内外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报杂志,或学生自己订阅的报纸、期刊之类。其实,只要我们教师换个角度,换种做法,善于整合,课外阅读的空间大得很。比如,建议每个学生捐献几本家中藏书,可以建起班级“漂流图书馆”,将学生可以选读的书刊一下子扩大几十倍,学生的阅读有了源头“活水”;再如,电视节目中动画片惊险奇遇的情节、形象化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新闻栏目中的国内外大事,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可以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感;《人与自然》中对奇禽异兽生动有趣的解说,《科技博览》中对科学知识的形象直观的讲解,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用语能力;近几年来,网络技术更是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可以提供背景材料,可以丰富阅读内容,可以快速检索素材,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大量集声、形、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料,使高效便捷的阅读有了可能……因此,当我们某些教师抱怨学校条件差,慨叹学生无书读时,不妨先自问一下:这些鲜活的阅读资源你去开发了吗?你去利用了吗?
四、 佳作推销员
面对浩如烟海的报刊图书,有的学生良莠不分,有的束手无策,有的沉湎于音像作品,而对文学图书兴趣不浓,有的只喜通俗大众读物,而将经典名著拒之门外。针对以上现象,我们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材料,当好佳作推销员。首先,应该明确推荐目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目的在于为课内学习作有益的补充。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為其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向学生推荐读物应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课内所学内容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的语文整体素质。如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可推荐他们去读《水浒传》;第二,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十三四岁的少年处在心理断乳期,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对冒险类、成长类书籍感兴趣,可建议他们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西游记》等;第三,与成长需要相结合。读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它能净化人的心灵。根据思想教育的需要,适时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往往会收到其他教育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如对于缺乏自强自立精神的学生,就向他们推荐《极限人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么样练成的》等,让身残志坚的自强模范触动他们的心灵。第四,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变化,为学生推荐与当今社会热点相关的读物,他们会兴味盎然。其次,要讲究推荐方法。灵活多样、生动的活泼的推荐形式,可以唤起学生一睹为快、非读不可的欲望,如为学生绘声绘色讲一段感人情节,声情并茂读一段精彩描写,播一段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录象,或介绍作家创作故事,或设置疑点,制造悬念,以吊起学生读的胃口,从而让他们能全身心的深入文本、研读文本。 五、 技术指导师
当学生对阅读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在阅读时就会显得积极主动,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此时我们教师如能在阅读方法上加以指点、引导,当好学生的技术指导师,就能使学生的阅读不只是凭兴趣,跟感觉,也不至于落入读时“茫茫”,读后“昏昏”的境地。在学生阅读前,首先应帮助学生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然后教师可将一些常用的、实用的阅读方法一一介绍给学生。如对重点内容的圈点、勾画,作批住法;对感兴趣的章节的精读法;对名言、警句、诗文的摘录法;了解大致内容,一目几行的略读法,搜集信息資料;只看标题的浏览法,精彩片段的诵读法等等。只有在阅读前“明法”“知法”了,学生在阅读中才会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自己的需要“择法”“用法”,也只有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阅读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之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片段),这仅是阅读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至于阅后怎样来梳理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感悟、展示自己的收获,学生在一开始仍会盲无头绪,此时,仍需要我们教师“授之以法”:比如可以制一些读书卡片,可以对名著名篇进行续写或改编,可以就某一触发点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就某一专题出一份墙报,可以对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写一点赏析文字,甚至还可以到图书馆、网上查资料,作探究,尝试进行研究性写作。只要我们教师指导得法,能当好“导演”,学生是完全能在读后再上演一出出“好戏”,展露他们的阅读才能的。
六、 保驾护航人
如果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比作在大海里航行的话,那么他们能否顺利完成航程到达理想的彼岸,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于教师对他阅读过程的关注、引导。比如,当我们布置了阅读任务后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跟踪:他有没有时间读?他在什么时间段读?他在读些什么?他每天或每周读多少?他采用哪些方法读?他读后有哪些收益?他在读书当中有何困难?他有没有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走?他距离预定目标还有多少差距?等等。我们教师只有当好学生的保驾护航人,真正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动态,当他在偏离目标时及时予以调控,当他在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对策,当他在取得成绩时及时加以激励,他的课外阅读才不至于徒有其名,才不至于半途而废,他的课外阅读是有保障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七、 家校联络员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在课余、业余时间进行,大都在家庭等校外场所进行,部分阅读材料也需由家庭“投资”,倘若我们教师能够当好家校联络员,与家长联手打造学生课外阅读的优质环境,那么教师的工作会轻松许多,效果也能明显许多。比如我们可以建议家长建立“亲子小书房”,可以给家长开列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报刊、杂志,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看书,以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可以建议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再一起交流心得,以发挥家长对孩子读书的引领作用;可以建议家长调整和控制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给孩子课外阅读提供时间的保障;可以建议家长及时记录孩子课外阅读的数量和内容,以备教师检查和掌握情况,为学校考核评优评先提供依据。荀子在《劝学》中曾言: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教师能巧借家庭的力量来达到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君子所为吧。
八、 成果共享者
被人欣赏的感觉是块乐的、幸福的,这种感觉还能成为人继续行动、继续努力的强大推动力量,如果我们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进行过程中能经常性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展评、竞赛活动,和他们共享读书之乐,收获之乐,将一次次激起他们读书的热情,并在交流总结的过程取长补短,不断学到新知识,得到新启示,从而使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比如读完名著之后的“精彩故事我来讲”活动、“某某角色我来演”活动,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演讲会、自办小报比赛、读书征文竞赛、读书笔记展评等,都是学生喜爱的形式,假如我们教师能发扬民主,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来组织参与这些活动,和学生、家长一起来策划,一起来评比,又一起来体验成功之乐的话,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调控和激励作用,使每一次活动都能成为学生后续学习新的动力、新的起点。
试想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清楚了,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正确了,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开展了,那么我们离开课外阅读教学的成功之路还会远吗?孩子们在课外阅读的园地茁壮成长的喜人景象还愁看不到吗?
[作者通联: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关键词 课外;阅读;教师;角色
古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视野、健康的情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多少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学者、专家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提到了青少年时期课外阅读的益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习主席多次讲述过他的读书故事,号召大家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提出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本名著”的要求,就是希望我们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有足够的认识,让课外阅读教学有“一席之地”,成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的理念转变了,行动跟上了,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已作了有益的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还有相当多的教师虽也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却因为没有给自己明确的角色定位,在工作中显得被动、茫然,自然也难有理想的效果。鉴于此,笔者想根据自己和同行的教学实践及成功经验,来谈一谈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应扮好的几种角色。
一、 入门领路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自觉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领略里面的美妙风光,教师“激趣”是第一步。为此,我们教师首先应扮好优秀“导游”的角色,以充沛的情感、丰富的知识为学生描摹阅读世界里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给他们讲述名人伟人读书的奇闻逸事,让他们摘抄记诵有关读书与人生的名言警句,或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读书故事,谈谈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或要求他们把自己读过的优秀作品向老师同学介绍介绍……目的是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让学生在未入“景区”之时就对前方“胜景”充满期待,充满向往,从而能带着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投入课外阅读活动。
二、 榜样示范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读经典性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还要广泛涉猎自己所教学生年龄段的报刊、图书,了解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其次,教师也应认真做好一些读书笔记,和学生交流,供学生参照;第三,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自己的读书体会,让“读书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观念深入学生内心,成为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另外,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读读古代诗文,品品现代美文,看看中外名著,让教师的点点滴滴的行动化作无痕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 资源开发者
课外阅读的材料,从传统的观念来看,可能就是校内外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报杂志,或学生自己订阅的报纸、期刊之类。其实,只要我们教师换个角度,换种做法,善于整合,课外阅读的空间大得很。比如,建议每个学生捐献几本家中藏书,可以建起班级“漂流图书馆”,将学生可以选读的书刊一下子扩大几十倍,学生的阅读有了源头“活水”;再如,电视节目中动画片惊险奇遇的情节、形象化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新闻栏目中的国内外大事,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可以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感;《人与自然》中对奇禽异兽生动有趣的解说,《科技博览》中对科学知识的形象直观的讲解,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用语能力;近几年来,网络技术更是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可以提供背景材料,可以丰富阅读内容,可以快速检索素材,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大量集声、形、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料,使高效便捷的阅读有了可能……因此,当我们某些教师抱怨学校条件差,慨叹学生无书读时,不妨先自问一下:这些鲜活的阅读资源你去开发了吗?你去利用了吗?
四、 佳作推销员
面对浩如烟海的报刊图书,有的学生良莠不分,有的束手无策,有的沉湎于音像作品,而对文学图书兴趣不浓,有的只喜通俗大众读物,而将经典名著拒之门外。针对以上现象,我们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材料,当好佳作推销员。首先,应该明确推荐目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目的在于为课内学习作有益的补充。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為其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向学生推荐读物应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课内所学内容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的语文整体素质。如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可推荐他们去读《水浒传》;第二,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十三四岁的少年处在心理断乳期,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对冒险类、成长类书籍感兴趣,可建议他们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西游记》等;第三,与成长需要相结合。读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它能净化人的心灵。根据思想教育的需要,适时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往往会收到其他教育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如对于缺乏自强自立精神的学生,就向他们推荐《极限人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么样练成的》等,让身残志坚的自强模范触动他们的心灵。第四,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变化,为学生推荐与当今社会热点相关的读物,他们会兴味盎然。其次,要讲究推荐方法。灵活多样、生动的活泼的推荐形式,可以唤起学生一睹为快、非读不可的欲望,如为学生绘声绘色讲一段感人情节,声情并茂读一段精彩描写,播一段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录象,或介绍作家创作故事,或设置疑点,制造悬念,以吊起学生读的胃口,从而让他们能全身心的深入文本、研读文本。 五、 技术指导师
当学生对阅读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在阅读时就会显得积极主动,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此时我们教师如能在阅读方法上加以指点、引导,当好学生的技术指导师,就能使学生的阅读不只是凭兴趣,跟感觉,也不至于落入读时“茫茫”,读后“昏昏”的境地。在学生阅读前,首先应帮助学生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然后教师可将一些常用的、实用的阅读方法一一介绍给学生。如对重点内容的圈点、勾画,作批住法;对感兴趣的章节的精读法;对名言、警句、诗文的摘录法;了解大致内容,一目几行的略读法,搜集信息資料;只看标题的浏览法,精彩片段的诵读法等等。只有在阅读前“明法”“知法”了,学生在阅读中才会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自己的需要“择法”“用法”,也只有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阅读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之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片段),这仅是阅读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至于阅后怎样来梳理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感悟、展示自己的收获,学生在一开始仍会盲无头绪,此时,仍需要我们教师“授之以法”:比如可以制一些读书卡片,可以对名著名篇进行续写或改编,可以就某一触发点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就某一专题出一份墙报,可以对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写一点赏析文字,甚至还可以到图书馆、网上查资料,作探究,尝试进行研究性写作。只要我们教师指导得法,能当好“导演”,学生是完全能在读后再上演一出出“好戏”,展露他们的阅读才能的。
六、 保驾护航人
如果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比作在大海里航行的话,那么他们能否顺利完成航程到达理想的彼岸,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于教师对他阅读过程的关注、引导。比如,当我们布置了阅读任务后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跟踪:他有没有时间读?他在什么时间段读?他在读些什么?他每天或每周读多少?他采用哪些方法读?他读后有哪些收益?他在读书当中有何困难?他有没有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走?他距离预定目标还有多少差距?等等。我们教师只有当好学生的保驾护航人,真正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动态,当他在偏离目标时及时予以调控,当他在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对策,当他在取得成绩时及时加以激励,他的课外阅读才不至于徒有其名,才不至于半途而废,他的课外阅读是有保障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七、 家校联络员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在课余、业余时间进行,大都在家庭等校外场所进行,部分阅读材料也需由家庭“投资”,倘若我们教师能够当好家校联络员,与家长联手打造学生课外阅读的优质环境,那么教师的工作会轻松许多,效果也能明显许多。比如我们可以建议家长建立“亲子小书房”,可以给家长开列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报刊、杂志,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看书,以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可以建议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再一起交流心得,以发挥家长对孩子读书的引领作用;可以建议家长调整和控制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给孩子课外阅读提供时间的保障;可以建议家长及时记录孩子课外阅读的数量和内容,以备教师检查和掌握情况,为学校考核评优评先提供依据。荀子在《劝学》中曾言: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教师能巧借家庭的力量来达到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君子所为吧。
八、 成果共享者
被人欣赏的感觉是块乐的、幸福的,这种感觉还能成为人继续行动、继续努力的强大推动力量,如果我们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进行过程中能经常性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展评、竞赛活动,和他们共享读书之乐,收获之乐,将一次次激起他们读书的热情,并在交流总结的过程取长补短,不断学到新知识,得到新启示,从而使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比如读完名著之后的“精彩故事我来讲”活动、“某某角色我来演”活动,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演讲会、自办小报比赛、读书征文竞赛、读书笔记展评等,都是学生喜爱的形式,假如我们教师能发扬民主,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来组织参与这些活动,和学生、家长一起来策划,一起来评比,又一起来体验成功之乐的话,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调控和激励作用,使每一次活动都能成为学生后续学习新的动力、新的起点。
试想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清楚了,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正确了,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开展了,那么我们离开课外阅读教学的成功之路还会远吗?孩子们在课外阅读的园地茁壮成长的喜人景象还愁看不到吗?
[作者通联: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