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态阅读教学的冷思考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a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自古就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之誉。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享有“半壁江山”的譬喻。
  阅读教学的“一高三低”
  从生态学和素质教育角度来审视传统语文的阅读教学,就会发现,之所以难以走出“一高三低”(即高消耗活动和低情趣阅读、低效应教学、低层次发展)的困境,是因为其中存在由主客观因素形成的许多问题。近一阶段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重新定位和确立,整体性教育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尤其现代信息技术的登堂入室,教育观念在历经多元复杂关系的优化调控之后逐步地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朴素形态,促使课程教学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有序、合理的发展状态,初步呈现出人本、文本与生活之本的渐始统一,教学环境也随之出现了“春回大地”“返璞归真”的生态化趋势。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的生态阅读教学呢?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有效凸显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有效凸显,这是生态阅读教学的标志性形象。“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源源不断地释放一种正能量效应——它不仅为各类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活力支撑,而且把师生双方从相互缠绕的教学关系中有效地解放出来,最主要是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日益显现。”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和谐、储量丰富、立体动感和操作便捷等先进优势,对激发学习情趣、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实践创新有着无可比拟的独特功效。正因为如此,它越发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和推崇。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活动中,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等实际情况,可以随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对相关信息进行自由独立地采集、加工、交流和应用,使之能够充分发挥超越教师的主导作用。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最终摆脱过去那种“被动阅读”的局面,而逐步地走向自主阅读的良性发展轨道。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学习形式,正是新课程理念下生态阅读教学的形象标志。
  开阔学习视野
  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得以有效开阔,这是生态阅读教学的资源性优势。在非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两大类。课内阅读多是在教师“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形式下进行的,很难体现出多样化理解和学生个性化理解的效果;课外阅读却是在无序化状态下进行的,小学生由于“缺知少识”而难以奏效。更主要的是,传统阅读资源不仅深受书本形式的限制,而且往往滞后于社会时代的进步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无论课堂阅读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都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随心所欲、自由开放、综合立体式地阅读各类资源,从而在洗尽铅华、自然和谐与流动简远的“原生态”中不断地开阔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见闻学识。如在学习《负荆请罪》时可查阅历史的来龙去脉,在学习七律《长征》时可了解与之相应的翔实史料等,在学习《梦圆飞天》时可重现“神五”往返太空的真实情景等。
  综合素养得以有效培养
  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有效培养,这是生态阅读教学的发展性核心。古今中外,关于阅读的至理名言数不胜数,如“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超文本链接阅读,则既可让学生从中获取文本语言的人文性素养,又能收获与时俱进的科技性素养。不仅如此,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活动,通过如文字、图片、声音和影视片段等背景资料创设寓读于乐的良好情境,在逐步培养小学生阅读情趣和能力的同时,还会赢得事半功倍、教学相长的综合性阅读效果。如《黄山奇松》,由于许多学生没有实地游览经历,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把黄山“移”至课堂,先是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对“黄山四绝”尤其黄山奇松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再通过阅读来感悟文字描述。既可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内在痕迹,又能于无声无息中增强他们对语言魅力的感悟和对美好河山的向往。
  自我个性得以有效张扬
  让学生的自我个性得以有效张扬,是生态阅读教学的战略性指向。新课标强调: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课程实践活动,教师应通过“激励、唤醒、鼓舞”等途径方式,促使学生在指导活动中能够逐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阅读个性,从而不断提高可持续学习能力,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这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在“生态化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培养小学生阅读个性为发展目标,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支撑,积极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如教学《月光启蒙》时,笔者没有直接进入教学程序,而是先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在夏季的月光下,爸妈(或爷爷奶奶)为我们做过什么呢?”“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他们有些内容虽然记忆模糊,感觉却是美好的。在如此心境下去阅读课文,他们都有着似曾相识和心灵相通的感觉,而且各有心得。信息技术创设开放的课外阅读环境同样非常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态阅读素养和阅读个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小学语文生态阅读教学是一项相对崭新的实践性课题。它就如同生态环境下的鱼水之欢,可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情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西团小学)
其他文献
笔者曾在一本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孔子是个符号》,这里借用“符号”这个概念,给我们这些行走于教学大课堂、肩负文化使命的教研员一个角色定位。  教研员既教又研,从“教”的层面上,应该是一个教学实践家;从“研”的层面上,又是一个教学思想家和教学哲学家。我们行走在大课堂,洞悉大课堂,反思大课堂,完善大课堂。教研员面对成千上万的教师是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这个“符号”的使命就是“引领”,以理念引领
[目的]探讨一种自制持续膀胱冲洗温控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本科室行经尿道前列腺激光汽化术(PV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123例,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全新教育理念,使教研员与广大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新课程要求教研员不能以“权威”的角色自居,而要由居高临下的理论宣讲者转变为“教师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研员不能唱“独角戏”,不能以“任务驱动”的简单方式开展教研工作,而要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多与教师沟通,多深入一线。而深入一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行走课堂。  首先,行走前要有厚积。教研员行走课堂的目的不应只是一种深入一线的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学生的练习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模式中,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有趣,又有挑战性的练习,从而提高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呢?  练习设计应有目的性  教师都知道,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
目的:探究丁苯酞对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血清IL-6、CRP、NSE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
2014年6月25日,常德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在常德市金悦宾馆主持召开了“常德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表彰大会”,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研究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新一轮继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是形成幼儿社会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情感,为将来正常进入社会,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创造交往机会  从兄弟姐妹那里,孩子们可以学到团结、竞争等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以及争吵和调解的能力。因此,让独生子女多接触同龄人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
中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让学生多阅读、深入生活,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感悟人生,激发灵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广泛阅读,学会积累,引发兴趣  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多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在读中,学生自然会发现作品中有许多吸引人的内容:如优美精彩的文字,鲜明形象的人物,波澜起伏的情节,深刻鲜明的主旨等,这些都特别有趣,
教研员行走课堂要做到行之有效、令人信服并且对教师成长和教育发展确实有利,得有“亮剑”的精神和勇气,服务思想贯穿始终,躬身实践,善思勤研,要防止“官化”。然而,部分教研员在实际行走中的现状却实在叫人不敢苟同:或是只听课不上课的“只研不教”的研究;或是听课后“优点一点,问题一堆,理论一套”的口头式指导;或是坐到办公室里翻看教师的备课本(教案、反思)、听课本和学生的练习本,尔后“指点江山式”地评头论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