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评估花生蛋白作为新冠疫情期间营养补充剂的潜力

来源 :现代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1984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探讨了花生蛋白作为新冠疫情期间营养补充剂的潜力.首先,对花生蛋白的分类进行简要综述,筛选出花生中含有的代表性蛋白(Ara h1、Ara h2、Ara h3、Ara h6、伴花生球蛋白A和伴花生球蛋白B),同时通过计算机模拟胃肠道蛋白酶对上述6种花生蛋白进行水解,得到了大量的活性肽,然后,将活性肽与SARS-CoV-2 Mpro进行对接,从而评估上述6种花生蛋白与SARS-CoV-2 Mpro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上述6种花生蛋白的水解度均在34.97%~38.11%,其中Arah2与SARS-CoV-2 Mpro的结合效果最佳(F值>6.67%),其次是Ara h6(F=4.73%);此外,寡肽PCAQR、CQSQL、PCEQH、IQQGR与SARS-CoV-2 Mpro的结合效果较好(对接分数≤-140).综上所述,在疫情期间补充花生蛋白可能对新冠病毒潜在感染者有帮助,所鉴定的寡肽有潜力成为新冠病毒的抑制剂.
其他文献
以黔产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为研究对象,从营养成分、质构特性和微观特征等方面对其菌盖、菌柄和子实体三个部位进行品质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白鬼笔蛋白质含量在16.30 g/100 g~19.50 g/100 g之间,且菌柄>子实体>菌盖,脂肪含量在1.30 g/100 g左右;其不同部位均含有16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其中谷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最高;呈味氨基酸总量在7.88 g/100 g~9.31 g/100 g之间,且菌柄>子实体>菌盖.蛋白质评价结
该研究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作为模式生物研究了黄花菜甲醇提取物对糖脂损伤的干涉作用.该研究利用UPLC-QQQ-MS/MS对黄花菜甲醇提取物中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以野生型N2秀丽线虫为基础,以100μmol/mL蔗糖诱导糖损伤模型,以100μg/mL硬脂酸诱导脂损伤模型,对三个模型分别喂食0、400、800、1200μg/mL浓度的黄花菜甲醇提取物,检测黄花菜甲醇提取物对秀丽线虫产卵量、身长、寿命表型的干涉作用.结果表明,黄花菜甲醇提取物中的主要
该研究探讨了斗米虫蛋白对乳腺癌(4T1)荷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通过构建BALB/c-4T1荷瘤小鼠模型,观测实验期内各组荷瘤小鼠体质量及肿瘤生长的变化,利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仪观察各组小鼠体内4T1肿瘤细胞生长情况,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计算抑瘤率和各主要脏器指数.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斗米虫蛋白各剂量组荷瘤小鼠体重无显著变化,主要脏器质量和脏器指数也无统计学差异性,但肿瘤质量显著减小(p<0.05),斗米虫蛋白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3.08%、36.06%、21.63%.经活体生物发光成像
以不同水分含量的新收获东北早粳稻稻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二者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探究入仓储藏前不同水分稻谷真菌群落的原始状态.结果表明:根据97%的序列相似性水平,两种水分稻谷样品中的真菌群落共计属于2个门、26个纲、51个目、85个科、112个属、188个种.在门的水平上,两种水分的稻谷中真菌群落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属的水平上,高水份稻谷中含量较高的为隐球菌属Cryptococcus 0.07%
为了优化荔枝水果啤酒酿造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考察了原麦汁浓度、荔枝果浆添加量和啤酒花添加量对荔枝啤酒的发酵特性和感官指标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以感官评价分数为响应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麦汁浓度、荔枝果浆添加量对荔枝啤酒的发酵度、酒精度、泡持性和苦度影响显著(p<0.05);啤酒花添加量对荔枝啤酒的泡持性和苦度影响显著(p<0.05);优化参数条件范围为原麦汁浓度9~11 oP,荔枝果浆11%(V/V)~15%(V/V),啤酒花0.3
为获得适应于酒糟酸性环境的木聚糖酶,将内源微生物耐酸性环境的野生Bacillus velezensis P7木聚糖酶基因克隆到枯草芽孢杆菌WB800中,纯化后通过SDS-PAGE电泳显示出约40 ku的蛋白多肽.为增加枯草芽孢WB800-P7工程菌株在高密度发酵中细胞外分泌木聚糖酶的产量,进行诱导和培养条件优化,用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温度对产酶影响最大,确定菌株分泌重组蛋白的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诱导条件为OD6000.8、IPTG 1.2 mmol/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6.0、培养温度35℃、接种量2%、摇
为了掌握野化白云茶树鲜叶加工成黄茶加工过程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对比分析了野化白云茶加工的黄茶、烘青绿茶、半烘半炒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分析了野化白云茶鲜叶加工黄茶过程中的依工艺阶段取8个茶样(茶青、杀青叶、揉捻叶、再炒叶(除水叶)、闷黄24 h、闷黄48 h、闷黄72 h、毛茶)可培养菌种的变化.野化白云茶与烘青绿茶、半烘半炒绿茶比较,除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略有下降外,水浸出物含量分别高出4.80%、7.1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高出0.41%、0.36%,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总含量呈下降趋势,酯型儿茶素总量下降2
通过扫描电镜、基础理化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紫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对小麦低聚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从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4个方面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具有明显的球体颗粒状,表面有不规则褶皱和气孔,蛋白质和肽含量分别为95.86%、83.74%(均以干基计),分子质量1000 u以下的组分占92.22%,必需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0.46%、33.38%,在27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该研究探讨了绿原酸与植物源铁蛋白的相互作用,结合荧光光谱、圆二色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等对二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绿原酸能与重组大豆种子铁蛋白(rH-2)发生相互作用,引起铁蛋白三级/四级结构的变化,而对其一级/二级结构无影响.荧光结果表明绿原酸并没有改变铁蛋白的特征发射峰330 nm,且随着浓度的升高,铁蛋白荧光强度下降,在这种非共价结合中氢键/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在25、37、55℃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7×104(mol/L)-1,1.4×104(mol/L)-1
以茶组植物新资源元宝山茶和九万山大茶树(对照)的鲜叶固定样、红茶工艺样和绿茶工艺样为材料,分析两种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差异,采用DPPH、FRAP和ABTS三种方法对比分析二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元宝山茶鲜叶固定样茶多酚、可溶性糖、黄酮、可可碱、没食子酸、DL-C的含量分别为31.33%、10.96%、0.41%、2.84%、0.21%、9.28%,显著高于对照茶树鲜叶固定样(p<0.05),其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总儿茶素、EGC、EGCG、GCG、ECG含量分别为1.17%、0.39%、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