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循环小单元数学教学法教改实验报告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校五循环小单元教学法的实验背景、对山东杜郎口中学的经验由“临帖”到“破帖”的过程、五循环小单元教学法的两大“抓手”及主要过程、两年多实验带来的变化及取得的效果、深化改革的方向、该教学法与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的比较。
  [关键词]背景 实施步骤 比较
  改革的背景
  教育部《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已推行了近十年,提出了“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方式。而作为偏远山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我校教学模式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为主。
  2008年我校成功创建为达州市市级示范学校,之后全体碑中人都在思索:碑中今后怎样发展?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学校提出了“创建川东名校”的宏伟目标,首先从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着手。2009年,学校王化校长向学校老师重点介绍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模式,并倡导在我校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尝试。
  我校位于达县碑庙镇,全镇均开通了光纤电视、数字程控电话、无线通信、互联网,村村通了水泥路,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山里娃”们大开眼界,精彩的文艺节目、时髦绚丽的服装、温馨的网上交友、刺激的网络游戏使这些孩子痴迷、疯狂,他(她)们都觉得听老师上课枯燥乏味。又由于他(她)们许多是“留守儿童”,缺乏父爱、母爱,性格较为孤僻,家长们对其学习的管理鞭长莫及,于是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学习过程得过且过、学习成绩大幅下滑。
  按照学校的总体安排,数学组从2009年9月率先探路,先是模仿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彻底放弃了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然后根据试验的效果、结合我校的实际,不断调整、完善,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形成了五循环小单元教学法。现在参加进这项实验的老师已增至十多人。
  五循环小单元教学法概述
  杜郎口中学的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自主学习是若干年教改经验、教学条件累积而定格成的成功经验,任何一所学校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复制,我校教改老师按照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不变、基本环节不变、立足本校课堂、大胆再创造”的方针探索出了五循环小单元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的主要过程是先划分出教学“小单元”,然后针对该教学“小单元”,进行初读课本、完成学案、小组交流、集中展示、反馈总结五轮教学循环。
  教学“小单元”的确定:把教学内容中密切联系的一节或几节内容集中探究,针对这个教学“小单元”的五循环探究活动耗时在五课时左右。
  导学案及学习小组是这种教学法的两支主要“抓手”。
  引导学习活动的“抓手”-----导学案
  为了突出导学案的“导学”功能,我们坚持了以下编写原则:
  (1)导学案编写不能甩掉课程标准、不能甩掉教科书。教师在编写前应充分了解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体会教科书的编排用意,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优先选择教科书所提供的设计理念、数学问题。
  (2)充分重视知识在学生认知活动中的生成过程。
  为了让学案具有较强的导学功能,在编制学案时教师必须重视概念的提出;公式、法则、规律的形成过程。
  (3)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在学生大脑中的建构、不能把学案编制成一份简单的“知识点汇编”或者“习题集”。
  学生的认知通常局限于掌握孤立的知识点,不能将知识系统化、更不能提炼出其中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在编制学案时教师必须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相关知识的比较、知识块节的划分,使知识系统化;更应注重引导学生从问题解答中及时提炼出数学方法和思想。
  (4)学案应将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尽量的问题化,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切忌将它们的相关结论直接写入学案,然后让学生机械记忆。
  (5)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阅读理解能力,恰当遣词造句、设置问题,使学案阐述简明、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
  (6)注重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运用,避免学案失去“数学味”。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模仿课本,掌握问题的解题格式。
  组织学习活动的“抓手”----学习小组
  小组的活动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第二个重要“抓手”,小组活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效率。
  小组的划分:每小组6人,教师先公布学生该科学业层次(A、B、C各占三分之一)按照基础、能力、性格、性别的差异由学生自由组合,每组至少有两名A层次的同学分别担任正负小组长。
  小组活动方式主要有:对作业、学案完成情况的相互评定及评讲;组内讨论时的“对学”、“群学”;定时的反思会。
  全章内容学习结束后老师必须按照附件1《小组考核表》分别对各小组给出评分。对于优秀小组给予必要的奖励、对于较差小组进行必要的整顿。
  五循环探究活动简介
  第一轮:初读课本,初步探究
  学生第一遍粗读课本,凭自身知识基础初步感悟学习内容。然后完成随堂练习。作业完成后,按帮扶关系,C层次给B层次、B层次给A层次批改,组内两名A层次的同学交换批改。这样既进行了第一轮的交流、帮扶,也为后面的小组讨论收集了信息。
  第二轮:探究学案、精读课本
  学生一边探究学案中的问题,一边精读课本。通过此轮探究我们要求A层次的学生基本掌握课本及学案中的所有问题;B层次的学生基本掌握课本及学案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对学案中拓展延伸问题要有所探究;C层次的同学不需探究拓展延伸问题,只要求初步理解基础知识,能初步解答一些基本问题。
  在这轮,有两项要求(1)由于学习内容具有前后联系,故探究学案必须依序进行,不能呈跳跃状。(2)尽量独立探究,充分利用这轮探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维品质。
  第三轮:小组交流,相互探究
  对于该环节,我们坚持了以下常规:
  1.每组一块黑板,所有学生离开课桌,在黑板前站立讨论、在黑板上书写展示。
  2.此环节包括“对学”、“群学”两种方式。“对学”时,双方必须交换学案、作业本等,以便相互了解、相互交流。
  3.“对学”又分为“同层讨论”、“异层帮扶”。首先,组员按照A—A、B--B、C—C结成讨论对子,先进行讨论。在A—A的讨论结束后,进入A—B的帮扶环节,此时C—C繼续讨论。在A—B的帮扶结束后,进入B-C的帮扶,两个A层次的同学做组内展示、反馈、拓展以及后面集中展示的准备。
  4.“同层讨论”的问题主要有:疑难的问题、格式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寻找相关内容间的联系和比较的问题、形成数学方法,体现数学思想的问题等。
  5.“异层帮扶”时要求帮扶方耐心细致、方法灵活、因材施教,被帮扶方不懂就问。
  6.“对学”结束后,各小组长要能利用剩余时间,合理安排“群学”内容(“群学”包括小组内的展示、反馈、拓展等活动)。切忌无所事事、浪费时间。最后还要按照第一轮中批改作业的交互方式给出各位同学学案完成情况的评定。
  7.教师在本环节内,应关注、纠正小组活动中的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并给予考核。同时,教师还应了解就每个问题各小组的讨论情况,以便确定集中展示的内容。
  第四轮:集中展示,共同探究
  集中展示课就是展示、提升小组讨论的学习成果。
  在此环节,我们坚持了以下常规:
  1.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
  2.集中展示的人选由学生志愿报名,每个问题限报三人,对报名的三同学,基础差的同学优先上台展示。如前面同学在展示时出现严重失误或遇到障碍无法继续展示,可由后面的同学接替完成(学生的基础层次每半期作一次评定,用学号体现)。
  3.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集中展示,每次每人最多限报一题。
  4.对于学生的集中展示,老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需纠正、强调、引申的,一般均应放在学生展示结束之后。
  5.对学生的集中展示按附件2《集中展示考核表》进行评分,并将其得分按20%的比例加入入全章结束后的考试成绩。
  第五轮:统一检测、总结提升
  老师围绕前四轮所研究内容选择针对性强的典型题目,组成20分钟的小测验,检查学生活动效果,并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升。
  两年的教改所带来的重大变化
  一、教师角色发生重大变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而在这种模式下的学案编写、课堂导学环节,教师的角色变为了教学活动的“编剧”、“导演”;在学生自学环节教师的角色变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帮差扶优的“志愿者”;在小组讨论及集中展示环节老师有时是“欣赏者”、有时是“评判者”、有时是参与活动的“首席”。在全章结束后,老师又成了各项评分的“统计者”。
  二、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再单单是本学科的专业内容,还包括了学生如何看书、如何分析等“学法”指导。以及如何因材施教、讲解时如何站位等“教法”指导。
  三、教师备课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编制导学案是教师的第一轮备课。针对于五轮循环,教师还需按附件3作不同于传统的备课。
  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丰富多彩,有自学、讨论、帮扶、展示、评判等。
  五、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都大幅增多。
  两年的教改所带来的效果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得到增强。据老师观察:在看书做学案中,所有同学都能认真思考、潜心研究、积极请教。在组内活动中,学生们的讨论激烈深入、帮扶效果明显。学生的集中展示精彩纷呈,许多同学活脱脱的变成了“少年老成的小老师”。
  据问卷调查显示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的有53%,没有多大变化的有33%,明显减弱的有14%;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明显增强的有53%,没有明显变化的有40%,越来越差的7%。
  二、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明显增强,性格变得较为开朗。经过长时间的自主锻炼,学生学会了“慢读”数学课本的良好习惯;学会了归纳、比较等思维方法。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感觉自己阅读理解数学材料的能力明显增强的有56%、没有多大变化的有39%,明显减弱的有5%。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明显增强的有63%,没有多大变化的有27%,明显减弱的有10%。
  三、学生负担减轻,作业量明显减少。
  这种模式下,自学课本、完成学案、小组讨论、集中展示基本都是在课堂完成,由于一来学生都是主动、积极的参加了上述环节,二来所涉及问题都经过了四次不同形式的研究,故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需再利用課后作业巩固。即从周一到周五,除了课堂任务外,学生不再有数学作业。
  四、通过两年多的对比研究(包括班级内不同科目间、校内不同班级间、校与校间的对比)发现:这种看起“松散、自由”的教学模式不会降低学生的考试成绩。反而,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明显提升。
  五、学生成绩分布出现重大变化。
  通过对比研究还可发现: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分布常为中间多,两端少的“纺锤形”分布。实施“五循环小单元”教学法后,学生成绩分布逐步演变为高分段多、中等分数其次、低分段较少的“倒三角形”分布。
  这表明:随着教改实验的深入中等层次学生成绩提高明显。
  中等层次的学生为什么成绩提高明显呢?
  我们认为:在传统的讲授模式下,中等层次学生虽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但他们缺乏那批优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经常性的成功感受、强大的学习动力、持久的有意识注意力等。他们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基本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课后基本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
  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不讲了,他们不得不主动的去看书、去研究学案,由于他们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他们能看懂书、能做完学案、能与同学有效讨论、能参加集中展示,他们切实体会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他们也感受到了学习的轻松和快乐、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明显增强。在这种模式下,他们的学习状况和效果进入了良性循环,他们的成绩变化最明显。
  深化这项改革,今后的努力方向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口头表达能力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说明、讲解方法。
  加大对学困生的帮扶力度,奠定他们的学习基础、增强学习信心、改善学习方法。
  加大学有余力学生的知识拓展、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培训力度。
  学案的详略必须恰当,既要考虑学生研究的难度(不能过略)、也要考虑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能过详)。
  与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对比
  通过观摩、对比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我校的五循环小单元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
  1.与其它教学法的“兼容性”增强。我校的这项教学改革一直都是在学校的部分班级、部分学科推开的,故教室内的课桌仍按以往常态搭放 。这也就决定了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既可以用这种教学法,也可使用其它教学法,增强了教法的多样性。
  2.普适性增强。这种教学法不需学生在预习环节查阅大量资料,也不需学生有编顺口溜、唱歌、舞蹈等技能,学生的探究活动具有自然、质朴的“本味”。故这种教学模式更易上手,适用性增强。
  3.按小单元内容展开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更充分、更系统,利于知识体系在学生大脑中的建构,也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它综合素质的培养。
  4.围绕课本及学案的五轮循环,一方面要求老师在教学时间上“精打细算”,编排选择基础的、重点的、典型的内容。这体现了新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五轮循环中,、同学们按不同方式对这些相同内容的探究也保证了他们对这些内容有较深的领悟。这又体现了新课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理念。
  到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是崔其生校长所带领的杜郎口人全体推进、多年拼搏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成功模式,它对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有着显著的优势。而我校的“五循环小单元教学法”虽不能与其媲美,但也具有自己一定的优势。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县碑庙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青年人的教育事关民族的荣、辱、兴、衰。他们能否健康地成长,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影响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首先,国家的法制教育是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保障。其次,社会环境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再次,学校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最后,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促进作用。探究影响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
期刊
古代书籍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意所作的停顿,或在古书上按停顿加的圈点,就叫“断句”(文言文斷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会闹笑话,甚至还会出大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二》曾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也,’非有一足也。”说的是,鲁哀公因
期刊
[摘要]美术教育在树立高尚人格及提高道德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把德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育 德育 美育 审美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书重在育人。“教育就是对人的社会改造”,这是教育最根本的意义。经常有
期刊
天下的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成才,然而有的父母能够如愿以偿,有的父母的愿望则成为泡影。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有些做父母的忽视了幼儿和少年的养成教育。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和青少年养成良好习惯和品质的教育实践活动。何为习惯?习惯是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养成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必经之路,是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是通向成
期刊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的主旨所在。每篇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真情感悟,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与体会,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溢和升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恰如其分地引领学生,用激情导入叩击语文課堂的情感大门,用真情品读掀起语文课堂的情感涟漪,用深情诵读呼唤语文课堂的情感升华。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及作者之间情感的相互交融。  一、用激情导入叩击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期刊
[摘要]“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长期以来处于政治附庸地位的语文教育,忽视了语文教学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失却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语文课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语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唤语文教学本色的回归。  [关键词]语文味 课堂 语文教学本色 返璞归真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期刊
山东省 素质教育 走班制  又一个寒假如约而至,我的学生们紧张了一个学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看着他们激动的笑脸,我的心里也被幸为人师的喜悦充盈着。然而,我的内心却不敢像我的学生那样放松懈怠,我探索的脚步更不敢因为寒假的来临而停滞不前,假期是孩子们的,身为人师,身为班主任,我只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索,去追寻。  来不及细数自己脸上不期而至的皱纹,我已经收到了五十六级同学寄自象牙塔的贺卡,恍然如梦!五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是 具有创造性的先决条件。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则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性、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在语文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
期刊
“别问我写作有多难,一提起这俩字我就痛苦万分。看着作文题我搜索枯肠,挖空心思也写不了几行……”。这是大部分小学生的心声。提起写作,怎一个“难”字了得!然而通过我多年教育教学的实践,我发现,如果教学得法,轻轻松松地就可以让学生转变观念,把作文这个冤家变成他们挚爱的伴侣,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一、授之以渔  众所周知,几乎每所小学校的作文课都由班主任承担,而班主任老师往往都承担语、数两科的教学,加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小语教学必须摆脱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联系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与对新《课标》的理解,我有以下四点感触: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