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熏陶感染 培养人文素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1-02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这段话在指出培养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同时,也强调指出了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下面,根据笔者平常的一些做法,粗浅地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用自身人格魅力,奠定人文素养的宽度
  人文素养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丰盈起来的。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把自己日常的教学任务一丝不苟地完成,还得做到精益求精。渐渐地,学生就会从你的人格魅力上受到熏陶,受到感染。记得自己上小学时,陈姓的数学老师用草书写了一个“解”字,课后,全班的同学都在模仿他的草书。可见,老师的魅力,是不可小视的。倘若我们苦练出一手漂亮的字,天天能在板演时一露身手,你的学生看到了,难道还不会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又如:我们要求学生讲究卫生,倘若我们都随手扔纸屑,你的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怪呢?
  二、抓文本情感,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苏轼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了千古绝唱;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彰显的正是炎黄子孙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饶的精神;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闪耀的正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惊人智慧与才干;《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传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帮助……
  1.优化课堂人文环境,这是基础
  营造民主的平等学习气氛,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当今教学的主流。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因人而异,我们应该激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苏轼题西林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应该加以运用。在教学中,尤其是在不同的观点上,有碰撞的知识中,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感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主动性。
  如: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我让学生先理解“心惊胆寒”、“震耳欲聋”的意思,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认为:正因为是泸定桥的险,涛声震耳欲聋,让人心惊胆寒,所以敌人才会疯狂地大叫,敌人才会出口狂言。有的学生认为:红军战士怀着必胜的信心,才能夺取战斗的胜利。有的学生则认为:敌人轻敌,红军怀着必胜的信心,只有两者相互依存,红军才能取得最后战斗的胜利。
  2.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是关键
  如:学习《青山不老》,让学生理解青山为什么不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这就要让学生体会: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自己的价值取向在于种树是自己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自己生命的归宿;保住了黄土,子孙后代才有绿树,有了绿树,子孙后代才能守住这片土地。学生的这些要点把握住了,理解课文也就不难了。最后学生体会到:青山不老,说明的是老农的精神永远与青山共存,与日月同辉!
  3.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是提升
  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后,我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觉得狐狸非常卑鄙,因为,她用欺骗的手段,把乌鸦的肉骗到手。”
  生2:“我觉得狐狸不能用骗的手段,她和乌鸦既然是邻居,就应该用真诚的语言,与乌鸦商量,相信老实巴交的乌鸦会把肉分给狐狸吃的。”
  生3:“我觉得要批评的是乌鸦,她难道不知道狐狸是臭名昭著的大坏蛋,也相信她的鬼话。活该!”
  生4:“我觉得我们应该向狐狸学习,遇到问题总要想办法解决。俗话说:‘方法总比问题多’,在狐狸身上,就是最好地印证了。”
  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多肯定、多鼓励,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
  《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在课程理念上,体现以学生为本就是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不在是“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而是“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在学习评价上,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肯定和鼓励。
  如:《伯牙绝弦》,课文是一篇古文,故事回荡,耐人寻味。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先让学生反复地小声地朗读,然后自己挑选一个对手,上台进行朗读比赛,平时读得不好的,只要敢于上台挑战,我就给予肯定;平时读得一般的,通过自己的努力,稍微有了点滴的进步,就给予表扬;平时读得好的,在认真听了我的范读后,读得有声有色,我就请他上台当小老师,进行示范。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注释,凭借手中的工具书,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在自己理解、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积极参与的步骤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这样被攻克了。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课文的结尾。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我让学生畅所欲言,
  生1:“这说明伯牙对好友钟子期去世伤心的程度已达到极顶。”
  生2:“平常,我心爱的玩具摔坏了,我都痛心无比,伯牙用‘破琴绝弦’的做法,让我想到了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可见,伯牙与钟子期他们的友谊是何等得深!”
  生3:“知音,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不但能够在华夏大地广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就是因为东方文化是块瑰丽无比的珠宝!”
  生4:“人生苦短,知音难求!”
  说到底,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语文和人的关系,注重熏陶感染,使学生的精神受到滋养,让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提高人文素养,语文教育的春天也能最终到来。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在软土地基上10个储罐工程1×10^3-5×10^4m^3)台油罐采用振冲法与充水预压法法综合处理技术,并进行了单(群)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现场原位测试对比分析表明,用这种综合处理方法是切
一、阅读中积累,打好基础  把阅读作为写话题材的来源,可以消除“无话可说”,消灭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可以克服畏惧写话的心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写话兴趣;从阅读中还可以学到写作技法,培养、形成语感,汲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等。  1.让孩子阅读童话  童话是孩子最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籍之一。为鼓励孩子在课外大量阅读童话,我在班中设立了图书角,利用阅读指导课及课外时间让孩子阅读全拼童话,利用校图书馆的资源
本文结合某航道驳岸的滑坡情况,介绍了根据工程中各种现象合理拟定滑动面以及确定滑带土残余强度的方法,以及治理滑坡的设计方案。
“以农业为基础”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经济思想。只有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国民经济才会稳步协调地发展起来。可是,建国以来,我们对农业的重视出现了几次波动,使农业生
本文从岩土工程观点出发,对断裂地震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又依据工程实践和资料提出较实际观点,并将鸭绿江断裂对工程场地稳定性给予了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00-02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
期刊
本文建立了轴向荷载下,单桩荷载传递的非线性分析新方法-隐式荷载传递法,并对水泥珠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讨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与国际间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翻译越来越显示出它在中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提高我国的翻译质量是一切外语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凡是学过外语
本文介绍了超声波的特征,产生和接收,检测技术及其在建设工程人工地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