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的第三重

来源 :英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ooo208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对于梦境的痴迷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但梦境逐渐超越现实而具有独立意义则在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理论奠定了梦境研究的科学地位,而现代主义特别是超现实派的艺术作品则建立了一座梦境的美学城堡。形象的扭曲与变形构成梦境艺术典型的表现形式,而冰冷的现实与怪诞的心理则是梦境艺术的素材。梦境研究的核心是潜意识,梦境作品的触须自然也往往探入灵魂深处。提到梦境写真,不能不说到西班牙画家达利(Salvador Dali),一个在荒诞与严肃之间游走的艺术家,其著名的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永恒的记忆》)算得上超现实派作品的典范,那柔软的钟表和爬满蚂蚁的表壳已经深深刻在无数观者的心中。达利之外,还有一位在我国少有人知的超现实派梦境画家,其画作因为2010年一部叫做Inception(《盗梦空间》)的电影而一夜之间广受关注,他就是Francls Bacon(1909-1992),一个特立独行的英国人。他与那个著名的散文家和政客同名,据说还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却与那位前辈有着迥异的性格。在文学上,英国几百年来傲视群雄,其国民对于英语语言的“优美”更是坚信不移,然而在艺术上,这个国家的确没有什么骄人的业绩。不过,Bacon要算个例外,他是英国当代唯一一位在有生之年即拥有世界级声望的画家,英国大众对他也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恨是因为这个人的画作恐怖怪诞,却又往往是艺术欣赏课中必修的重要部分。撒切尔夫人曾经称此人为“that man who paints those dreadful Dictures”。Bacon的画脱胎于超现实派,但却更加深入人物的内心。人像,特别是扭曲的人像,几乎是Bacon绘画的唯一主题,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电影Inception的开端,一瞥之间,即注意到他的震撼。
  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却能成为世界级大师,这即使在现代艺术这个多少有些让人琢磨不透的世界里也算绝无仅有了。然而任何人也不会说Bacon的画作粗糙,他对于色彩以及细节的运用尤其令人称道,这也许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多年室内设计的缘故。典型的Bacon作品是狭窄空间中的孤独个人,有关于此,Bacon的传记作者John Russell如此写道:“Their anatomy was halghuman,half-animal,and they were confined in a low-ceilinged,windowless and oddly proportioned space,They could bite,probe,and suck,and they had very long eel-like necks,but their functioning in other respects was mysterious”(他们的身体半人半兽,局限在屋顶低矮、没有窗户且比例奇怪的空间里。他们可能会撕咬,会刺探,会吮吸,他们有鳝鱼一般的脖颈,但在其他方面他们还有何种功能就难以捉摸了)。Bacon的“放荡”生活和不羁言行多少模糊了我们对于他作品的理解,然而就像梦境里所显现的往往是那个我们不愿承认但却更真实的自我,当我们在观看Bacon所描绘的“怪物”时,又何尝不是在审视我们自己呢?
  就像尼采宣称上帝死了时,并非在庆贺而是悲号,现代艺术家们在描述这个逐渐荒芜、破碎的世界时所感到的也是深深的悲哀和不安。Bacon的人像无一例外都是支离破碎的,但那并不是他创作上的偏好,他不过是将他所体验到的支离破碎的人性用浓墨重彩表达出来罢了:而当我们感到Bacon的人像恐怖可怕的时候,我们大概是被那个真实的自己吓到了。谈到自己的作品,Bacon说:“1 would like mypictures to look as if a human being had passed between them,like a snail, leaving a trail of the human presence and memorytrace of past events as the snail leaves its slime"。(我希望我的画看上去像是一个人从上面经过,像蜗牛,留下一缕人的痕迹和有关过去事情记忆的痕迹,就像蜗牛留下的黏液)。
  Bacon画布上“黏乎乎”的现代人比达利笔下瘫软的记忆更加摄人心魄,因为他显得更真实,所以也更可怕。Bacon在1945年之后完成的一系列作品如同核战争之后的写真,那一张张没有名字只有编号的破碎的脸,展现的仿佛是世界末日的众生相。在此时期的众多画作中,最为有名的一幅作于J949年,名为Head VI,描绘的是玻璃罩子里一个无声嘶吼的教皇模样的人,除了那张扭曲的嘴以外,画中人物头的上半部分似乎被炸弹或某种强大的气流炸得模糊不清。也许世人中没有谁比教皇更具有神圣性了,然而Bacon画中的教皇却是这样地痛苦万状。Bacon是一个无神论者,这在英国艺术家中并不多见,然而这并不表明Bacon全无信仰,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对于“信仰”的复杂态度:我们渴望信仰,渴望有一个坚定的精神领袖指引,庇佑我们,然而罪恶的风暴来临时,他/它又能为我们提供些什么呢?这大概是画家对于罗马教廷在二战中面对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的暴行却无动于衷而作出的强烈控诉吧。不可否认,Francis Bacon,甚至现代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在很大程度上是悲观的,但是与快乐相比,显然悲伤更容易使人冷静,而现代社会中,当传统价值体系和信仰逐渐崩塌之时,冷静是更为可贵的。美梦往往会让人一直做下去,而噩梦则会促使我们醒来,所以Bacon笔下的恐怖景象正是促使我们从迷茫无知的存在状态中清醒过来的一剂猛药。
  超现实派艺术的产生,或者说整个艺术世界的革命大概都与19世纪的一项重要发明有关。1839年,当银板照相法(daguerreotype)被发明并向世界公布后,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终于将模仿自然这个重任从身上卸下来。照相术使得人类对于现实的模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同时也为人类艺术解开了绑缚并将它推上了新的道路。而如现代主义艺术家所做的,将现实转变为梦境,将梦境带入现实的努力,则正是艺术被松绑之后所迈出的重要一步。现代主义远不止是文学课堂上几个我们似曾相识的人发起的一场运动,而是西方世界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既代表了知识分子对于几千年西方文明的反思,也是人类社会对于曾经坚守了数千年的“人性”的重新界定。美国学者Greil Marcusl写道:“Alongwith the attempt to reduce the forms to zero, the juxtapositionof seemingly unrelated phenomena was the basic tactic of twentieth-century modernist art. The idea was that, to thedegree aesthetic categories could be proven false, social barrierscould be revealed as constructed illusions,and the wold couldbe changed,Things are not as they seem:that was the messagethen,and that is the message now.”(与试图消弭形式的做法一样,将似乎并不相干的现象并置,是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基本手法。这个意思是说,某种程度上,艺术类别可以被证明是虚妄的,社会壁垒可以被揭示出是臆造的幻象,世界是可以改变的。世事不是它们看上去的样子:这是那时的思想,这也是现在的思想)。
  现代主义思想扎根于一种被称作dada的“理念”,它的意义远大于那个略显短命的dadaism运动(1915—1922)所代表的,其影响的深远已超越时间的界限而几乎带有某种普世的意义,就像我们对于现实的怀疑。20世纪的西方文化从骨子里散发出一种绝望,一种对于梦境之无穷无尽的绝望,进而也就难免转化成无奈的慵懒,如同Virginia Woolf的小说中所弥漫的那股气息。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艺术的悲剧在于人们学会甚至习惯了拒绝,却没有学会改变,就像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两个流浪汉所说的“Nothing tobe done”。因此,dada思潮发展的结果必然是“nihilisticdespair”(虚无绝望)。这很像影片Inception开端有关“梦中死亡”的阐释:摆脱梦境重返现实很简单,只须对自己开上一枪,就会从梦中醒来。一切就万事大吉了。虚无主义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将一切本来可怕的东西都变得如此平常,就像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从高楼上向下的轻轻一跃。不过,在dadaism首创并开始流行的同时,还有一些人在为同样的声音着迷,然而他们显然在da或da-da的儿语声中(dada的确源于儿语)听到了新的希望。在长诗《荒原》的结尾,T.S.艾略特借用印度教《奥义书》中的内容,连写下三个da,那是为干涸数载的荒原带来生命的使者——春雷之声,那da-da的雷声所诉说的是来自东方的古老智慧:“gwe,sympathize,and control”。
  结合有关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思考,可以说电影Inception很像一群怀有梦想的艺术家为拯救一个在衰老与创新之间徘徊的痛苦灵魂进行的冒险。Francis Bacon的画出现在影片的开始,代表了个人处于痛苦之中,而且深知自己痛苦的所在,而盗梦者所设计的三重梦境:否定过去、决定创新,最后与过去和解,也正是个人灵魂得以拯救的必然出路。与其带着遗憾与惊恐从一场噩梦中醒来,然后不得不面对更加空虚的现实,不如把梦境变成一场带有catharsis(情感净化)的悲剧,当梦境结束时,我们不必面对空虚,而是勇敢地迎接一个满怀希望的新生活,哪怕这个生活并不完美。
其他文献
1. FINE: This is the word women use to end anargument when they feel they are right and you needto shut up. Never use "fine" to describe how a womanlooks. This will cause you to have one of "those"arg
位于上海虹口区的百年“文化名人街“山阴路,汇聚鲁迅、茅盾、瞿秋白故居,也是近代民宅“博物馆”。石库门、里弄、老洋楼都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见证了近代上海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鲁迅说:“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敲打。”  瞿秋白、茅盾、萧红、柔石、内山完造……他们身份不同,却都活跃在鲁迅的朋友圈。在魯迅的会客厅里,他们与鲁迅的交往成为了鲁迅生活中的一部分。朋友:寂寞生活中的调味
费娃湖波光滟滟地刺着我的眼睛,这该死的!我何不也刺一下它的眼睛?于是租了小船,在艳阳高照的下午,无视当空的烈日,一头栽进了费娃湖里。她真的有“比大海还宽广的胸怀”,开始的时候,那叫一个温柔。小风吹着,水浮莲欲语还休地舔着我们的小船。漫不经心地划着桨,喝着啤酒,品着杏仁,享受着她的秀美。  慢慢地,船滑进了湖中间,而我们浑然不觉。风叫的声音变了味;云铺的天空转了色;光穿的路径变了样。天昏地暗只在刹那
做为一个climber,你不可能不知道北京白河、广西阳朔,云南富民我田三大攀岩胜地。没错,去这里“棚圣”,几乎是每一个climber必修之路。而我们要告诉你的是,北京不仅有白河,还有四渡;在阳朔与富民之间还有一处是南宁。请你不要忽视它们的存在,因为这里充斥着美好与悸动。    北京不仅有白河,还有四渡  张小柳    壮观震撼的岩壁、平整开闭的草地、清澈安静的拒马河,当我第一次路足这里,就认定这是
在演講中,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鼓励大家寻找自己的“北极星”,库克说,他有两颗指引了人生的北极星。第一颗是马丁·路德·金。他引导自己学会探索自我,明辨是非黑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第二颗就是乔布斯。他彻底颠覆了自己之前的认知,让他开始质疑一切,并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改变世界。  Tim Cook’s 2015 Commencement Address at George Washington
在创立亚马逊之后的第12年,贝佐斯再次发起了一场对图书的挑战——颠覆传统的阅读方式    “书籍是互联网时代最后一个没有被攻破的城堡。”时至今日,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依然在通过创新实践着他的名言。  14年前,贝佐斯的生意就始于图书,他创立了网上图书销售店——亚马逊,从此也改变了传统图书的销售方式。亚马逊的稳健风格使它在成功避过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后,今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图书
当地震到来时  为了今年的珠峰,我预备了三年。  2012年春天开始锻炼身体—跑步、骑车、登山,夏天登上了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顺利拿到了登珠峰的半张入场券。接下来的三年里,我一边继续训练一边筹集足够的钱,买到珠峰的另外半张入场券。2015年3月,我奔赴尼泊尔,圆20年前的珠峰梦想。  然而,万事俱备之时,上帝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4月25日中午,我们刚从C2营地下撤到大本营,地震就发生了!  当
在世界各国的货币一般有硬币和纸币两种。中国公认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纸币又称钞票,据《明史·食货志五》,“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元世始终用钞,钱几废矣。”也就是说,纸币起源于一种叫飞钱的汇票,北宋叫交子、南宋叫会子,金代叫交钞,这些纸币与铜钱同时流通,元朝时几乎取代了铜钱。钞的本义是‘叉取’(见《说文解字》),转义为‘抄’。后来“官收物而给印信文凭”(见《正字通·金部》)也叫钞
T: Tian Wei, anchor of Dialogue, CCTV-9  G: Jostein Gaarder, Norwegian writer and authorof Sophie’s World  T: Many of us still remember the interesting book Sophie’s World, talking about the history o
当商业打着制造幸福的幌子向世人发出谄媚笑容的时候,艺术只能在不幸福的土壤中寻找尊严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