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角度看“通感”中的语义演变普遍原则

来源 :当代修辞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描述或表达感官间的交叉沟通感觉——“通感”,就必须使用隐喻性语言,可是所用词语在长期使用中会逐渐失去其隐喻色彩。最终变成“死亡的隐喻”,成为日常语言的一部分。人们甚至察觉不到它们实际上把不同的感觉范畴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词语跨感觉范畴迁移形成一种很重要的语义演变过程。
其他文献
2015年10月28日,《陆上风电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送审稿通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审查。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口语表达的修辞手法。是研究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最有效地说服别人的方法。”可见,口语修辞以“特定的言语环境”为前提,以增强交际效果
§1.爱需外化,它在探寻自己的表现形式,情书便是爱心的轨迹。保加利亚伦理学家瓦西列夫曾经在《情爱论》里下过如下断言:“秘而不宣的爱情对人很有伤害。”确实,写作情书的过
所谓二难困境,是指仪有两种选择的可能;而其中任何一种选择都将令人陷入难堪。那么,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一种消解对立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民间故事中就有一些超越二难困境的佳例。现
范之先生在《修辞学习》92年第2期发表的《与王希杰先生商兑》的文章,实在难以叫人信服。自粗糙的叙述中见出了作者的匆忙,在“商兑”之中并未见作者深刻的理论见解,而终究要说
人人都有特征,这种特征并不一定限于履历表上的特殊经历或者生理上的与众不同之处,也不一定是品德上的瑕疵或优点,而可能是一种口头禅。有位朋友姓鲁,不论公私场合一开口便是“大
近年来有一些从事修辞研究的同志有一种看法,认为辞格的研究已经“到顶”,没有什么再值得研究了,甚至认为研究辞格已经是无所作为者为之的事。我们不认为这种说法是符合实际
传统修辞学运用归纳法,在已有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各种修辞格来,这便是归纳的辞格。这种归纳的辞恪是历史地逐步地形成的,内部必然有交叉现象,往往难以运用形式逻辑方法来进行分类
新西兰一个小村庄的名字是全世界最长最富于诗意的地名,共83个字母,含意是:“在小山的顶端。汤玛悌这个跪着向前并向高处爬行的人、土地的发现者——对着他的爱人吹笛子。”
对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大坝防渗帷幕所需的材料、施工工艺流程及方法等进行生产性试验,复核大坝防渗帷幕灌浆试验技术要求,确定合理的灌浆参数与施工工艺,测试灌区内的透水状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