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是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但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事实上,许多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学识谱;唱歌谱最没意思,对学习识谱兴趣淡漠。如何把这一重要的基础教学从负面扭转过来呢?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育 识谱教学
一、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总的来说,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二、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
有人说“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确实,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综观反应,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就象要求婴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有造诣的音乐家,可以从乐谱中直接感受、理解音乐,但他们也是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音乐上的“高分低能”,只会“说谱”不能“唱谱”,更会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这样的机械识谱,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
三、把识谱教学融入各种音乐活动中
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教学工具,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音乐活动,把识谱融入其中。
(一)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唱歌时附带使用乐谱较多,而且每个学生都有音乐书,在识谱教学上比较方便,也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已经会唱《国歌》后(未识谱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提问,“歌曲中哪一句是你最容易学会、印象最深的?”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第一句前奏和最后一句(通常,歌乐曲的首尾乐句是学生印象最深的),然后把这两句乐谱写出来进行分析:这两句都由不同节奏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种是紧迫感的,一种子是信心坚定、勇往直前的,再通过唱歌练习感受,使学生对这两种节奏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在唱歌中通过提取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为识谱教学的前提,也可作为兴趣的升华来积累知识的做法,在活动中融入识谱教学。
(二)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这样,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三)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已经对音乐(音响)有敏感的反应了,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如: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或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欣赏主题性音乐时,可让学生从视、听、唱、想象等方面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曲式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听出各乐段是否相同,各乐段的排序,然后归纳曲式结构、作用等,以此进行识谱教学。事实上,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妥当。
总而言之,不能把识谱作为教学的目的,而应作为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一种辅助手段和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应把识谱教学放在双基教学的从属位置上。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应渗透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并顺带地解决;还要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年级越低越重要,如发现学生表现出厌倦、不听课时,则应随机应变,及时作一些调节或变通,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县首山镇第二小学)
编辑/杨俊飞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育 识谱教学
一、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总的来说,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二、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
有人说“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确实,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综观反应,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就象要求婴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有造诣的音乐家,可以从乐谱中直接感受、理解音乐,但他们也是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音乐上的“高分低能”,只会“说谱”不能“唱谱”,更会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这样的机械识谱,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
三、把识谱教学融入各种音乐活动中
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教学工具,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音乐活动,把识谱融入其中。
(一)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唱歌时附带使用乐谱较多,而且每个学生都有音乐书,在识谱教学上比较方便,也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已经会唱《国歌》后(未识谱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提问,“歌曲中哪一句是你最容易学会、印象最深的?”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第一句前奏和最后一句(通常,歌乐曲的首尾乐句是学生印象最深的),然后把这两句乐谱写出来进行分析:这两句都由不同节奏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种是紧迫感的,一种子是信心坚定、勇往直前的,再通过唱歌练习感受,使学生对这两种节奏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在唱歌中通过提取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为识谱教学的前提,也可作为兴趣的升华来积累知识的做法,在活动中融入识谱教学。
(二)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这样,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三)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已经对音乐(音响)有敏感的反应了,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如: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或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欣赏主题性音乐时,可让学生从视、听、唱、想象等方面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曲式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听出各乐段是否相同,各乐段的排序,然后归纳曲式结构、作用等,以此进行识谱教学。事实上,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妥当。
总而言之,不能把识谱作为教学的目的,而应作为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一种辅助手段和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应把识谱教学放在双基教学的从属位置上。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应渗透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并顺带地解决;还要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年级越低越重要,如发现学生表现出厌倦、不听课时,则应随机应变,及时作一些调节或变通,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县首山镇第二小学)
编辑/杨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