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引流的正确置放和引流物判断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04-02
  腹腔引流技术的历史与外壳手术同样悠久,19世纪英国外科医生LawsonTait邮局名言:“whenindoubt,drain”,这句话对普外科的影响持续至今,使腹腔引流成为腹部手术中使用最多、爭议也最多的一项操作。近年来,关于放与不放、任何放引流在外科治疗中重要价值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不加选择地滥用腹腔引流不但不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而且会带来不必要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1 腹腔引流的利与弊
  择期手术放置腹腔引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引流的方式将关腹后腹腔内的渗液和积血,以及一旦手术失败后腹腔内出现的血液、胆汁、胃肠液、胰液及腹水等液体及时引出体外,通过腹腔引流这个“窗口”观察引流液的量与性质,推测腹腔内的情况,早期发现并处理手术并发症,避免贻误治疗时机或造成腹腔感染。因此,许多医生在手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即所谓的预防性引流,手术越大越放,放的越好。另一种情况是在出现腹腔脓肿、腹膜炎或持续性消化液漏出的时候,为去除感染源,避免消化液积聚在腹腔,通过放置引流的方式将其引出体外,此为治疗性引流,然而,不必要的腹腔引流可带来本可避免的伤害:腹壁戵洞放置引流的过程中可能造成腹壁血肿甚至出血,腹壁戵孔太大或洞口感染可能造成腹壁疝,戵孔太小则引流效果不佳;导管如果跨过肠管或血管等管道,可能导致管腔受压等甚至穿孔,出现肠梗阻、肠瘘或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导致固定不牢可能脱落,或者缩回腹腔;如果腹腔组织(如大网膜或肠脂垂)嵌入导管内,拔除导管时可发生腹腔内出血,导致也可能断入腹腔;由于导管增加病人腹痛和心理负担,妨碍病人活动。因此放置引流的病人往往卧床时间延长,增加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腹腔引流最多见的并发症是腹腔感染,既然腹腔内的液体可以沿着导管流出体外,外界的细菌也可以沿着导管逆流入腹腔,使原本无菌的腹腔激发感染。Kawai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术后尽早拔除腹腔引流管能够降低腹腔感染率。
  2腹腔引流的适用范围
  腹腔引流最重要的适应症是做为手术治疗的一部分,帮助控制也已存在的或可能的腹腔病灶,因此,如果术中对病灶不满意,应该控制引流:在处理腹腔包裹性腹膜炎示,单纯通过放置引流预防术后腹腔残余感染的做法是无效的,因为引流管很快便被包裹,必须通过彻底的腹腔冲洗消除感染源,再此基础上,如果病灶依然存在,为避免感染播撒,可在其附近(如肠瘘漏口附近)放置引流。即:引流代替不了腹腔清洗。
  腹腔引流并不能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将腹腔内液体,包括脓液、消化液或渗出液完全引出。早在1905年,yates通过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mikuliez的假说,即完全引流腹腔不可能的,除非腹腔内液体很多,否则引流管在放置6-24小时后便会被网膜和肠管等组织所包裹,引流作用消失,包裹的程度和致密度取决于引流管的刺激性和放置时间。我们在临床工作也经常看到这种想象,液体不从引流管内流出,却从腹腔内引流管周围往外渗。因此有人说,“引流管只流其本身所形成的感染窦道”。如果使用的是开放式引流,导管不但不能引出腹腔积液,甚至还会成为细菌进入腹腔的门户,增加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既然腹腔引流效果有限,使用不当还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就应该有选择的放置,不能不加选择的滥用。目前学术界已形成多项共识,对直肠癌手术不主张不加区别地常规预防性放置引流管。常规预防性放置引流对一般的结肠癌手术没有帮助,不能降低吻合口瘘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病率,不放引流反而能够降低伤口感染率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化脓性阑尾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甚至弥漫性腹膜炎的阑尾切除术,只要阑尾根部处理满意,腹腔清洗干净彻底,也不主张常规放置引流。关于盆腔内直肠手术后不放引流仍有争议:一般认为,盆腔位置低,吸收面积有限,因此容易有渗出液和血水积聚,并继发感染,影响吻合口愈合;由于盆腔吸收面积小,所以出现直肠吻合瘘或盆腔感染时,中毒症状轻微,难以早期诊断;常规在直肠切除吻合术后放置盆腔引流能够排除部分积液,减少感染和吻合口瘘机会,并且有助于早期发现吻合口瘘。一旦出现吻合口瘘,部分病人还可以通过导管引流达到自愈,减少了在手术的可能性。
  肝胆胰手术后,如果预计术后出现胆瘘和胰瘘的可能性较大,比如胆囊管残端、十二指肠残端处理不满意,或胰腺组织毁损严重,可预防性放置引流。但不加选择的放置引流不但没有降低胰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反而增加了腹腔感染、积液和胰瘘的发病率,胰腺手术引流管保留时间越长,胰瘘、感染和积液的发生率越高。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手术也不主张常规预防性地置放腹腔引流。
  关于食道和胃手术后的引流问题尚未形成共识,但必须认识到,腹部手术后放置引流并不能减少瘘和腹腔感染的发生。由于引流管被周围组织包裹,引流量与瘘的严重程度不一定相符。因此放置引流只有助于发现瘘,但不一定将胃肠液完全引出。所以,应尽可能争取将手术做得满意,不能指望用引流弥补手术的欠缺。在诊断技术已高度发展的今天,腹腔感染或瘘的诊断已不依赖腹腔引流,超声和增强CT不但能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而且可以腹腔穿刺引流,避免了因为引流不当造成的并发症。
  放置腹腔引流的另一个常见理由是,由于手术做的不满意,惟恐术后出现腹腔出血。在手术野放置腹腔引流,有出血就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与其如此,不如多做些努力,把止血做的满意。仔细的止血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主要手段,细致的止血和缝合创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引流。因此,应追求精细的手术操作,争取手术完美,达到不需要引流的境界,提倡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放置了引流,避免不加选择地放置引流、滥用预防性引流和依赖引流弥补手术缺陷的倾向。
  3腹部引流的种类和选择
  按引流的目的,可将其分为预防性引流和治疗性引流;按引流管的构造,可将其分为开放引流与封闭引流,开放引流指引流管与外界相通,封闭引流指与外界隔绝。与开放引流相比,封闭引流逆行感染机会小;按引流方式,可将其分为被动引流与主动引流,前者依赖重力或腹内压升高使液体溢出,后者指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将液体吸出。   常用的引流管主要有4类:penrose引流,闭式penrose引流,封闭式引流及套管引流。Penrose引流是美国妇科医生Charles Bingham Penrose(1862-1925)名字命名的,其结构是柔软的橡胶管或 硅胶管,于放置于皮下的空心引流结构近似,由于它是开放引流,还可以造成逆行感染,为避免penrose引流造成逆行感染,可以在penrose一段接上封闭引流袋,使其与外界隔绝称为penrose引流。临床曾广泛使用的烟卷引流因为其中的纱布很容易被腹腔引流液中的纤维蛋白聚集物的堵塞,效果极差,已被淘汰。近年来,经皮穿刺管引流发展迅速,但不属于术中放置引流的范围,在此不做叙述。常用的封闭式引流为乳胶管或硅胶管引流,其一端接引流袋与外界不通,引流方式为被动引流。乳胶管引流虽然与penrose引流相比管腔不容易塌陷,但仍然在24h内即被大网膜和肠腔等周围组织包裹,48h后,引流作用明显减弱,不能保持长时间的有效引流,应在48h后拔出。如果引流量突然变大,或引流液由稀薄变为稠厚,则原来的预防性引流变为治疗性引流,这是要考虑引流效果如何,如果引流效果好,应予保留,如果引流效果不佳,应考虑是否需要更换引流管,将被动引流更换为主动引流,即套管引流。
  套管引流依靠负压吸引维持引流效果,为避免负压过大导致腹腔内组织吸入导管中,导管与外界相通的一端应保持开放,使空气持续注入管腔平衡负压,因此引流属于开放引流。临床上常将其做成双腔,即双套管引流,能够冲洗和吸引。国内最常见的是由黎介寿院士发明的黎式双套管,由进水管、吸引管和吸引管外的多孔套管三部分组成,其主要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清除腹腔内积液和组织碎屑,消灭残腔,促进窦道形成,常用于胃、肠瘘、重症胰腺炎或腹腔脓肿的治疗性引流。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应保证和外套管之间有0.3-0.6cm的缝隙,以便空气能自由流通,避免外套管形成负压,将周围肉芽组织吸出血或将大网膜等吸入套管内。负压应控制在80-120mmHg,过小不能将冲洗水吸出,过大会将导管周围组织吸入管内。冲洗水应能够完全吸出,否则不但达不到引流目的,还可能将双套管所在处的污染物冲散开来。双套管较硬,不能跨过肠管,以免压迫导致肠梗阻或肠瘘。
  应根据引流目的、引流物的粘稠度和引流量选择引流方式。预防性引流最好选择封闭式引流,以免招致腹腔感染;治疗性引流由于引流物多为脓液或消化道内容物,即粘稠度也含组织碎屑,不易流出。因此,多彩用双管冲洗引流,而且管腔不能过细,否则达不到通畅引流目的。引流管的质地应当软硬适中,太硬容易压迫或损伤周围组织,太软则容易被肠管或腹壁等组织压迫塌陷,失去引流效果且无法更换。导管 因没有刺激性,表面光滑,容易拔出。
  4如何置放引流
  引流管应放于平卧时腹腔最低点,邻近病灶或缝合/吻合处,但不可与吻合部直接接触,更不能放入瘘口内,以免影响组织愈合,甚至反而导管压迫成瘘。引流管应从距引流点最近处穿出腹壁,路径越短,引流效果越好。牢记“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引流管全程应不高于病灶部位,不能“爬坡”。引流管不能从切口引出,而应外戵洞引出体外,以免导致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或与偶遇引流管妨碍切口愈合,引流管引出处形成切口疝。
  預防性引流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h,因为48-72h后,引流管已被周围组织包裹,很难达到充分引流目的,放置时间长反而增加感染的发生率。治疗性引流管可在无液体引出后24H拔出,放置时间太长也增加瘘和感染的发生率,脓肿引流管宜在引流干净后3d拔出。
  5 引流物的判断
  由于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有限,因此引流出的液体量不一定能完全代表腹腔内存留或漏出的液体量,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引流管充其量只能做为观察引流液性质的定性指标,如果引流管出现移位或者堵塞,腹腔液体甚至根本不经引流管引出。因此,判断引流物的性质和量必须综合病史(尤其是手术史)、体征及必须的辅助检查,尤其是 腹部增强CT和造影等检查。对引流物的性质也需要综合各方面结果进行判断,手术后早期(72h内),引流管的引流效果尚满意,通过对引流液的观察,可以确定引流物的性质,但随着引流管时间的延长,引流管逐渐被周围组织包裹,引流液与腹腔液可能完全不一致:腹腔内有积血或感染,但引流管内的液体可能为血清样,腹腔内发生胆瘘,但合并感染的胆汁可能为绿色,容易误解为肠瘘,此时单纯通过对引流液的观察很难准确判断腹腔内的情况,因此应综合病史、腹部CT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及引流液生化检查,腹腔细针穿刺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考虑,CT检查和细针穿刺不但有助于诊断,而且能够为置管引流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6-01  人人都知道吃药时喝水是为了便于将药“吞”下去。其实,“喝水吞药”中的道理并非这么简单。尤其水的量是有很多讲究的。  随着医药学的发展,口服药的种类趆来赿多。一般人都认为服药时喝水是为了便于将药呑下去。研究表明凡躺着服药或仅以汤匙水送服药者,有60%的药片不能进入胃内,而只能滞留在食管中慢慢地溶
期刊
【摘 要】目的:阐述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制订了相关临床救治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5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住院与检验病历进行调查。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2.67%。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和剖宫产为导致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400mL或24h内出血>500mL。年龄19-46岁,平均(28.16±4.21)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4例。剖宫产30例
期刊
【摘 要】 通过分析导致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综述相关防治护理措施,为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静脉炎;输液;相关因素;防护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5-01  静脉输液是一种最频繁的无菌操作,是有创治疗,具有潜在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危险。目前,静脉注射的患者中近8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9-02  多发性和多系统的创伤仍是目前急救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从2011年3月一2012年9月共收住小儿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并多发伤48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科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5一14岁.平均为8.5岁.致伤原因有: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14例,挤压伤1
期刊
【中圖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54-01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又称Wallenberg综合症,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导致延髓上段背外侧区缺血所产生的一组综合症,现将我科2006—2012年收治的22例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8—65岁,平均56.6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7-01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穿刺成功率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以密切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恢复健康创造条件。为此,根据临床护理实践,就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总结如下。  1 影响护士穿刺成功的因素  1.1
期刊
【摘 要】护士优雅的谈吐、端庄的举止可以为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了解、理解病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其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服务理念;讲究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促进康复的速度和质量。  【关键字】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49-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沟通已成为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44-01  近年来,人们对美观及口腔情况的重视性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牙体缺损的修复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复合材料充填术,嵌体,贴面,部分冠,全冠,桩核冠广泛的应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  1 牙体缺损的概述  牙体缺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和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PICC在胃肠道患者给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观察。方法:对使用PICC和PIV(周围静脉留置针)的130例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6.1%,PIV组的为4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1.2 材料 选用美国巴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4Fr),广州百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爱贝尔Y型留置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7-02  胸腰椎骨折脱位是骨科常见的损伤,多采用后路切开复位AF钉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但对于严重骨折脱位的病例,由于脊柱序列改变严重、解剖结构不清楚、复位力臂短,术中实现复位困难。我们采用麻醉后先行手法间接复位,再行切开减压和内固定的方法治疗12例胸腰椎严重骨折脱位的病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