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作者感情的取向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論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选自《李姬传》,有删改)
  请分析作者对所写人物所表露的感情倾向。
  解析:作者用“有侠气”评价贞丽,用“侠而慧”“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少风调皎爽不群”来评价李姬;间接评价的,如通过李姬之语,评价陈贞慧有“高义”,评价吴应箕“尤铮铮”,评价田仰说“岂异于阮公乎”。有的则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体现其评价,如对阮大铖,在说到他与魏忠贤的关系时,用了“阿附”一词,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阮大铖为人的鄙薄。
  答案:李姬忠实于真挚的爱情,勉励侯方域保持气节。她虽出身低微,是个被人歧视的小人物,但却能辨别是非,明察贤恶,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尚的品格。作者热情地赞美了李香君的才能、智慧和品德。
  【技法指津】
  但凡“立传”者,都是一些圣贤俊杰,他们或在文学方面彪炳史册,或是在科技方面成就显赫,或是在军事方面备受推崇,或是医学方面闻名遐迩……就近几年本考点命题角度来看,命题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作者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以及对所写人物的观点、态度。
  ◆作者所写事件的意义以及作者对所写事件的观点、态度。
  ◆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所表露的感情倾向。
  ◆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般来说,在阅读古代人物传记时,要做到准确把握作者感情的取向。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即读者要清楚所记人物。通观近年来高考史传类文章,一般是经过加工整理的人物小传,此类文章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记叙,辅以抒情、议论:
  1.明确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等信息,主要包括:政府官员、功臣烈士、科技英才、文人高士、一般庶民等。
  2.知晓所记的主要事迹,如官场运作、官职升迁、对上进谏、宽爱士卒、悲天悯人、诚信爱国、体恤民情等。
  3.理清关键要素,重点是事情发生的时间(如所处朝代)、地点、情节以及写作的目的等。
  4.领会旨意,即事情所体现的社会意义、人生价值,对当下社会和读者的启迪、益处。
  二、把握感情
  在阅读古代人物传记时,读者通过褒贬分明的文字,就可以读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把握人物的性格及其精神品质、思想境界。
  高考选文侧重文质兼美的传记,其思想性、文学性较强,突出表现了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质和非凡卓异的贡献,如保持操守、善于破案、处事高绝、勇而有谋、清正廉洁、性行俭素、重视教育、举贤任能、执法严明、奖罚分明、勤于治政、劝民农耕等,包含着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嘉言懿行、突出业绩等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濡染、教化作用。
  因此,要把握好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和思想感情,就必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特点,借助人物的言行,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所体现的社会意义。
  三、理顺关系
  传记中往往涉及众多人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分析人物传记除了主要人物外,还要对涉及的次要人物一清二楚,明了这些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有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对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有何作用,要了然于胸。
  四、感知意图
  感知意图,就是读者能够准确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清楚感知作者写作传记的意图。一般来看,作者在传记中表述自己观点、态度和意图,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侧面表达。可能借叙述人物、事件时选用褒贬义词等来表现,可能假托文中的一个人物之口说出来,也可能借笔下正反两方面人物的不同描述表现出来,还可能借转述别人的评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正面表达。通过议论文中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记叙性文字中的议论、抒情、说明性文字中的评述性语言直接来表现。
其他文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書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思路引擎: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
期刊
阿索林,西班牙现代散文家、评论家和小说家。汪曾祺不止一次说:“阿索林是我终生膜拜的作家。”阿索林的散文具有简练、朴素和清新的风格。本文选自卞之琳编译的《西窗集》,是作者回忆幼时生活的一篇散文,其主旨是对扼杀儿童天性的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批判。  葡萄藤的卷须转黄,灰暗的秋天的黄昏近了。我的忧郁也随着浓了起来,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到上学去的时候了。我第一次作这种旅行才八岁大。我们从莫诺瓦乘车往叶克拉,走下
期刊
【注意事项】  1.防止成“一根筋”。我们作分析时,要一分为二,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两面兼顾;同时要注意事物的两面并非平分秋色,而是有所侧重,有所突出。我们要善于转化,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这样才能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使议论纵横展开。下面的片段在立意上彻底否定了名利场,犯了“一根筋”的毛病:  明代有范进,为中举人,挥洒掉二十余载的青春,甚至中举后突然疯癫;而今又有芮成钢等曾经优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雪山有一只共命鸟,一个身体两个头,一个叫迦喽茶,一个叫忧波。两头鸟共用身体,思想各自分开;白天一起进食,夜晚轮流守护。  轮到迦喽茶看守,它看萤虫飞舞,听蛙叫虫鸣,感叹幸运无比。一朵香花飘落,迦喽茶正觉口渴,心想:忧波睡得正甜,我不叫它了,单独或一起吃都能解渴!天亮忧波醒来,发现神清气爽,询问并知悉原委,心里责怪迦喽茶不与自己共享美味,顿生恨意。  晚上,忧波吃了毒
期刊
2017年2月25日播出的《朗读者》中,“童话大王”郑渊洁邀请85岁的父亲郑洪升一同上台,朗读自己写的《父与子》。由此童话大王与其父亲再次进入公众视野。2012年,卡梅伦问郑渊洁,为何能把专门刊登自己一人作品的《童话大王》坚持写了几十年,郑渊洁说源于父爱。郑渊洁喜欢用钢笔写作,钢笔半个月没灌水仍可用。有一次半夜上厕所,发现父亲在替他灌墨水,很感动。父亲当夜问他能坚持写多久,儿子回答只要父母活着他就
期刊
一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吴晗《谈骨气》  技法点读  这段文字先退一步指出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骨气”的含义不同,接着笔锋一转,明确肯定了“骨气”在现代的积极意义,思路清晰,论辩有力,让人信服。  二  当然,能够只是送
期刊
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观众们对于演出场地中不断打出的“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视若无睹,不少人猛拍猛录。  或许有人会说,观众们猛拍猛录是他们的权利。我却不这么认为。既然来到了现场,就应该遵守演出的规则,这是我们的义务,同时也是对演出者的一种尊重。暂且不说这种做法对于旁边观众有什么影响,台下无数的闪光灯势必会对演出造成影响,这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面对工作人员的善意提醒,有的观众自觉理亏
期刊
爱使伟大的灵魂更伟大。  ——[德]席勒  一边是金碧辉煌,华灯万盏;一边是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相距不远的两处,相继上演的两幕,何啻天壤之别!尽管两者都充满着爱意,但一边是黄晓明与杨颖的私爱,一边是屠呦呦心系苍生的大爱,孰重孰轻,一较便知。  试想,几十年后,杨颖风华不在,屠呦呦更是白发苍苍,谁还会记起两亿的奢华婚礼,而谁又能忘记治病救人的青蒿素?  因此我说,私爱必然稍纵即逝,大爱终将声震人间。
期刊
当我看不到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拿出照片,隔着一层纸,感知你肌肤的温度;当我看到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多看你一眼,生怕离別之后,我会忘记你的样子。我把你放在心底,默默地爱着你,祝福你。  我的表现,可能会让你心烦意乱,有时候又哭笑不得。可是你不知道,每一次与你对视,我都忍不住想说:“我爱你。”可每一次都硬生生地忍下了。连我都不知道为什么,羞涩,害怕,抑郁……与这都没有关系,可我却硬是说不出那三个字。我
期刊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现代社会的问题。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