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记,变机械训练为积极实践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认识主体性,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时间
1、课堂上注重诵读,少一点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注重诵读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它的多重教育功能是不可低估的。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作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老师切不可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科目地之一是使学生阅读的时候自求了解,了解不会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我在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时,自始至终贯穿了读。在导入课文后,我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初步感知后,我再叫他们带着几个问题逐段朗读:哪段在写草原的广阔美丽?哪段在写草原的欢腾?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中哪些词句精彩,哪些地方能体现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欢腾。接下去紧扣精彩词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教师引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的读,有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分读,个别读,又有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总之,要尽量扩大学生读的面,不断提高读的质量。这样,课堂上不断地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课文读得很熟,感情也读出来了,对锡林郭勒大草原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产生了喜爱之情。
2、课堂上注重积累,少一点对语文知识的灌输
过去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文,这样知识得不到内化,能力得不到提高。要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真正地“占为己有”,尤其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中必然要有积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语文积累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必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欲望,积累才有内驱力。比如:教学时,我自始至终都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深入他们中间,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阅读、讨论。学了《东方之珠》,我问学生:“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挑你喜欢的一段读读背背。”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兴致盎然地大声读起来,背起来。课文《动物的互惠互助》课后让学生表演出来,这要求学生能熟记课文,如果靠死记硬背来记住课文,学生肯定兴趣不浓。教学时,我紧扣习题,采用读读演演的方法,并且亲自参与到学生中去。学生自由分配角色、自由表演,个个兴趣高涨。课文学完后,大部分学生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表演。
学生仅仅积累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一至六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教师除了指导家长做好家庭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去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积累,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只有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学生也就逐渐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
二、充分体现实践性,为学生尽可能广地拓展运用语言的空间
1、读中迁移,多为学生提供再现课文语言的机会
(1)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叶圣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上课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平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是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如果呈现出学生在热烈地讨论,教师在指导订正的热闹场面,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时时去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关键性的词、句、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我让学生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师?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讨论中,我在一旁倾听着,并给予指点。在交流时,我又让学生讨论:怀丙所做的准备工作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中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运用了语言。
(2)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课文
除了课堂中适当地组织讨论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以故事为主,有一定的情节,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来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自由表达,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作文的条件
写作是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很多学生头脑中积累了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但碰到无内容可写,无深切体会时,搔头摸耳,举笔维艰。这是我们长期进行命题作文训练的缘故,其实,它并不是最好的训练形式。语文教育家黎锦熙说:“日记札记,有内容重资源,比之堂上限时作文,偏重语文形式之准确无误者,当然益处更多,效用更大。”《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因此,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由写作,抒真情,说真话;鼓励学生写日记,多做自由命题的作文,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课余时间,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写作文时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
总之,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应该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在教学中彻底扭转“牵得过牢,导得过细,教得过死”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充分认识主体性,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时间
1、课堂上注重诵读,少一点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注重诵读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它的多重教育功能是不可低估的。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作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老师切不可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科目地之一是使学生阅读的时候自求了解,了解不会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我在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时,自始至终贯穿了读。在导入课文后,我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初步感知后,我再叫他们带着几个问题逐段朗读:哪段在写草原的广阔美丽?哪段在写草原的欢腾?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中哪些词句精彩,哪些地方能体现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欢腾。接下去紧扣精彩词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教师引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的读,有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分读,个别读,又有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总之,要尽量扩大学生读的面,不断提高读的质量。这样,课堂上不断地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课文读得很熟,感情也读出来了,对锡林郭勒大草原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产生了喜爱之情。
2、课堂上注重积累,少一点对语文知识的灌输
过去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文,这样知识得不到内化,能力得不到提高。要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真正地“占为己有”,尤其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中必然要有积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语文积累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必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欲望,积累才有内驱力。比如:教学时,我自始至终都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深入他们中间,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阅读、讨论。学了《东方之珠》,我问学生:“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挑你喜欢的一段读读背背。”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兴致盎然地大声读起来,背起来。课文《动物的互惠互助》课后让学生表演出来,这要求学生能熟记课文,如果靠死记硬背来记住课文,学生肯定兴趣不浓。教学时,我紧扣习题,采用读读演演的方法,并且亲自参与到学生中去。学生自由分配角色、自由表演,个个兴趣高涨。课文学完后,大部分学生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表演。
学生仅仅积累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一至六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教师除了指导家长做好家庭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去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积累,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只有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学生也就逐渐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
二、充分体现实践性,为学生尽可能广地拓展运用语言的空间
1、读中迁移,多为学生提供再现课文语言的机会
(1)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叶圣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上课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平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是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如果呈现出学生在热烈地讨论,教师在指导订正的热闹场面,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时时去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关键性的词、句、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我让学生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师?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讨论中,我在一旁倾听着,并给予指点。在交流时,我又让学生讨论:怀丙所做的准备工作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中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运用了语言。
(2)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课文
除了课堂中适当地组织讨论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以故事为主,有一定的情节,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来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自由表达,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作文的条件
写作是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很多学生头脑中积累了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但碰到无内容可写,无深切体会时,搔头摸耳,举笔维艰。这是我们长期进行命题作文训练的缘故,其实,它并不是最好的训练形式。语文教育家黎锦熙说:“日记札记,有内容重资源,比之堂上限时作文,偏重语文形式之准确无误者,当然益处更多,效用更大。”《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因此,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由写作,抒真情,说真话;鼓励学生写日记,多做自由命题的作文,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课余时间,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写作文时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
总之,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应该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在教学中彻底扭转“牵得过牢,导得过细,教得过死”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