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16591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告应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70例76指手指指腹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0 cm~4.0 cm×2.5 cm.皮瓣的供血动脉采用第二足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60指,采用第一跖背动脉一趾背动脉供血16指.足部供区采用全厚皮片加压植皮.结果 70例76指皮瓣全部存活,其中4指皮瓣在术后3 d内发生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动脉危象解除.所有患者经过5~24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手指功能恢复优良,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为0°~60°,皮瓣两点分辨觉为4~9 mm.足部供区创面Ⅰ期愈合71趾,植皮中央区部分坏死5趾,经换药后愈合.远期随访植皮区耐磨,不妨碍行走,无破溃发生.结论 应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修复后的手指指腹饱满且外形逼真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6例手部高压注射伤的诊治体会.方法 分析1997年5月-2007年10月,6例手部高压注射伤的病情特点和治疗效果.6例患者均为男性;受伤部位分别为示指2例,中指2例,拇指1例,手掌1例;注射物质均为油漆;就诊时间为伤后1 h至2 d.所有病例2~24 h给予清创治疗,2例直接闭合创口,3例清创2次,1例清创3次,后4例以逆行掌背动脉或骨间后动脉皮瓣覆盖创面.术后给予系统康复治疗.结果 6
目的 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学,构建一种能够具有更高成骨能力的工程骨.方法 利用贴壁法分离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以BMSCs为靶细胞,进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基因转染.将BMSCs及转染细胞与nano-羟基磷灰石(HA)/聚乳酸羟基乙酸(PL GA)支架材料复合,观察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情况.结果 转染结果显示空白质粒转染率为39.1%、BMP-2组为38.4%.扫描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与康复医学中心将于2008年12月4日至8日在上海举办2008年手与上肢功能康复学习班及新技术研讨会。本学习班旨在介绍显微外科新技术、臂丛神经损伤后规范化康复治疗、上肢(手)外科各种手术前、后功能康复新理念、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物理治疗、手功能体疗、传统医学疗法)以及周围神经损伤诊治新概念,
期刊
Vasohibin-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指标包括Vasohibin-1、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A)及微血管密度(MVD)。
期刊
有研究认为,右美托咪定(Dex)可减轻大鼠局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细胞内钙超载是诱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而三磷酸腺苷(ATP)酶在保持细胞内外Na+、K+、Ca2等多种离子平衡,维持细胞钙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Dex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带趾间关节甲瓣再造拇指Ⅱ、Ⅲ度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2例12指按常规切取甲瓣,对趾趾间关节进行修整作为再造拇指的骨关节支架,以获得外观和功能满意的再造指.结果12指全部存活,再造拇指外形逼真,感觉定位准确,功能良好.结论带趾间关节 甲瓣再造拇指Ⅱ、Ⅲ度缺损,可获得与正常拇指基本相同的再造拇指,但需牺牲足部趾。
目的 探讨阿斯匹林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H-SY5Y和CHLA-119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细胞,不同浓度的阿斯匹林(0 ~ 10 mmol/L)处理细胞,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的死亡率,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记检测阿斯匹林诱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3活化,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裂解,
目的 对上肢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进行临床分型,探讨一期完全切除环形绞扼轮术式的可行性,总结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合并短小指、并指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 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的部位进行分区,对绞窄的程度进行临床分度.一次完全切除环形绞扼轮,并同时依据临床分型对软组织进行松解、修复.结果 本组11例15侧上肢绞扼轮均予以一期完全切除,术后肢体均未出现血运障碍.随访7个月至3.5年,平均2.1年.功能评价:优9侧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2月-2007年9月,应用切开复位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21例.根据Neer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将患者分为三组:四部分外展嵌插型骨折11例,平均年龄[(53.4±9.3)岁,x±s,下同];典型四部分骨折6例,平均年龄(55.8±4.5)岁;四部分骨折脱位4例.平均年龄(52.5±3.7)岁.采用Cons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