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关键词】甲骨文;殷墟
“一片甲骨惊天下”说的就是甲骨文。从1899年发掘至今,殷商这个强大的帝国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世界当中。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在殷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殷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殷墟位于现在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一带,是商朝君主盘庚建立的王都,作为商朝历史上最长的都城,代表着商朝历史最辉煌的时期,因此商朝又被称作殷商。
站在远处就可以看见一座长方形的宫殿大门。来到博物馆的大门前,只见几根华丽的柱子横穿竖插,独具匠心地组成了甲骨文的“门”字。两扇大门的中心,雕刻着两条盘曲的古龙,精工细凿,栩栩如生。
越过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司母戊鼎。远远望去,大鼎庄重雄浑,纹饰细腻。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从炼铜的浇铸,从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治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经过仿古而建筑的博物馆的正殿,里面陈列着大大小小几百块出土的甲骨文。所为甲骨文,就是殷代王室将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见证了已经消逝的商代占卜制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甲骨文的出土制对研究殷商的政治、经济、民俗、民情、信仰、征伐等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在史学研究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在殷商车马坑殿厅里,陈列的6座殷代车马坑,是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新成果,它与本苑的宫殿建筑遗存一样,是我们的镇苑之宝。在古代,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距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的分阶段了。据文献记载夏代就发明了车,但至今没有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在车马坑南边,就是殷代的道路,这上面很清楚地显现有车辙,道路比较宽,除有两道车辙以外还有人行道。这里陈列的道路遗存,是在航校南地发掘的,由此可见,殷商时期交通,包括车子和道路,都是比较发达的。
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最后一站是妇好墓。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据记载,她曾多次率兵东征西战。妇好不仅能率兵征战,还能主持重大大的宫廷祭祀,在王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妇好墓也是殷墟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让人们不难想象出曾今强大的王朝。千年过去了,只留下她的传说以及后人们为她立下的雕像,好像在无声的诉说着这几千年历史的沧桑!
回顾整个游历过程,我不禁激动万分。三千年前祖先们奋勇拼搏努力开拓建造的伟大事业,而我也脚踏在这片曾经轰轰烈烈的土地上,看着那些被还原的,想象着那些未被还原的,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看着那些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瓷器烧造等图文说明;看着那些制作精美、应用广泛的青铜器具;看着那些形象的,灵巧的,象精灵一样的甲骨文字……于是,那些曾经忘却的,以及重新了解的,甚至带着若干想象的记忆,就那样地,在我的脑子里扎下了根。静静地看着那些列在展室里,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具,我第一次欣喜地感到,他们是如此的美,纹饰细腻,全身泛着柔和的雅致的绿色,甚至发着一种极其艺术的光环。哦,原来铜锈的颜色配着那样细腻的纹理,竟也可以如此的优雅,原来枯燥的不是青铜器具,而是我内心对祖先伟大的艺术创造力和强大的组织能力的敬仰,二百七十余年激情燃烧的铿锵岁月,并没有轻得象一缕烟,依然留下了诸多让人暇想的见证。三千余载的风雨沧桑,是何等的漫长,又是何其的短暂,曾经矗立起的那么多无法超越的高峰。
【关键词】甲骨文;殷墟
“一片甲骨惊天下”说的就是甲骨文。从1899年发掘至今,殷商这个强大的帝国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世界当中。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在殷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殷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殷墟位于现在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一带,是商朝君主盘庚建立的王都,作为商朝历史上最长的都城,代表着商朝历史最辉煌的时期,因此商朝又被称作殷商。
站在远处就可以看见一座长方形的宫殿大门。来到博物馆的大门前,只见几根华丽的柱子横穿竖插,独具匠心地组成了甲骨文的“门”字。两扇大门的中心,雕刻着两条盘曲的古龙,精工细凿,栩栩如生。
越过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司母戊鼎。远远望去,大鼎庄重雄浑,纹饰细腻。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从炼铜的浇铸,从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治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经过仿古而建筑的博物馆的正殿,里面陈列着大大小小几百块出土的甲骨文。所为甲骨文,就是殷代王室将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见证了已经消逝的商代占卜制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甲骨文的出土制对研究殷商的政治、经济、民俗、民情、信仰、征伐等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在史学研究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在殷商车马坑殿厅里,陈列的6座殷代车马坑,是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新成果,它与本苑的宫殿建筑遗存一样,是我们的镇苑之宝。在古代,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距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的分阶段了。据文献记载夏代就发明了车,但至今没有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在车马坑南边,就是殷代的道路,这上面很清楚地显现有车辙,道路比较宽,除有两道车辙以外还有人行道。这里陈列的道路遗存,是在航校南地发掘的,由此可见,殷商时期交通,包括车子和道路,都是比较发达的。
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最后一站是妇好墓。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据记载,她曾多次率兵东征西战。妇好不仅能率兵征战,还能主持重大大的宫廷祭祀,在王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妇好墓也是殷墟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让人们不难想象出曾今强大的王朝。千年过去了,只留下她的传说以及后人们为她立下的雕像,好像在无声的诉说着这几千年历史的沧桑!
回顾整个游历过程,我不禁激动万分。三千年前祖先们奋勇拼搏努力开拓建造的伟大事业,而我也脚踏在这片曾经轰轰烈烈的土地上,看着那些被还原的,想象着那些未被还原的,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看着那些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瓷器烧造等图文说明;看着那些制作精美、应用广泛的青铜器具;看着那些形象的,灵巧的,象精灵一样的甲骨文字……于是,那些曾经忘却的,以及重新了解的,甚至带着若干想象的记忆,就那样地,在我的脑子里扎下了根。静静地看着那些列在展室里,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具,我第一次欣喜地感到,他们是如此的美,纹饰细腻,全身泛着柔和的雅致的绿色,甚至发着一种极其艺术的光环。哦,原来铜锈的颜色配着那样细腻的纹理,竟也可以如此的优雅,原来枯燥的不是青铜器具,而是我内心对祖先伟大的艺术创造力和强大的组织能力的敬仰,二百七十余年激情燃烧的铿锵岁月,并没有轻得象一缕烟,依然留下了诸多让人暇想的见证。三千余载的风雨沧桑,是何等的漫长,又是何其的短暂,曾经矗立起的那么多无法超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