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每一位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组织形式又被认为是艺术美的一种形式,教学作为一种艺术,要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每一位教师,不能不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创造最佳的课堂组织形式呢?
一、教师的言与行
物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主要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教师不但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意图告诉学生,就必须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应是一位演讲者(当然不仅仅是演讲者)。演讲者要征服听众,除了内容以外,语言艺术是至关重要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以物说理。教师的语言条理分明、系统清晰,有利于信息传递;寓庄于谐、生动感人,有利于引起学习动机;言近旨远、潜移默化,有利于落实教学的科学性原则。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技能技巧,变化无穷。
就教师语言的寓庄于谐而言,做到这一点,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心境。在良好的心境下,使人有“万事如意”之感;在不好的心境下,使人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心烦意乱”。由于物理教学中的概念、规律、模型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心境,用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创设物理情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一幅学生熟知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有一次听一位参加过全国高考物理阅卷工作的老师给高三学生分析高考物理试题,有一道填空题要求考生答出:是谁提出了近代原子论说,当这位老师讲到这道题的时候说:“由于以前学生只习惯于在题海中遨游而忽视了对物理史的学习,因此一碰到这类题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许多学生瞎猜,什么阿基米德、阿伏伽德罗、牛顿、麦克斯韦、安培,有的甚至把华罗庚也请了上来,在众多的著名人物中,唯独没有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位置。”讲到这里,全班学生都乐了,就连我们去听课的也忍俊不禁。然后,在良好心境下,这位老师又用了风趣幽默的语言讲了学习物理的重要。
二、内容的详与略
一节课的内容总要有侧重点,要组织好一堂课的教学,就要抓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只有区分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才能收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效果。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突出重点,就是要把较多的精力用在教学重点上,围绕重点进行启发诱导、开展双边活动。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它是指学生难理解和较难掌握的地方。因而突破难点,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如可采用直观教学,分散难点,适当复习或补课来掌握有关知识等方法。只有善于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象小河之中的流水一样平平而过,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样学生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师要从整个教学计划、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重点要“浓墨重彩”,而对于相对次要的内容则要“轻描淡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速度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即语言的节奏感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人们坐在行进中的火车里,很容易打瞌睡,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单调的音响能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或称催眠效应。教学的速度通常有两种不良的倾向:速度太快,犹如放连珠炮,把学生弄得晕头转向,造成学生“高度紧张,消化不良”,一是速度太慢,重复讲解,弄得学生“昏昏欲睡,心烦意乱”语调也有两种倾向:一是声音很轻,软绵绵的,象在唱摇篮曲;另一种则是声音过高,一惊一乍的,象唇枪舌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语言没有跌宕起伏,没有节奏感,大家知道,我国民间老艺人——瞎子阿炳自创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名曲《二泉映月》,曾一度倾倒了无数中外艺术爱好者,让他们百听不厌的原因跟乐曲的跌宕起伏是分不开的。而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节奏宜快慢交替,错落有致,使学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形成有规律的变化。
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应用联想、启发等语调,给学生一种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之中;在讲解重点环节和关键内容时,我往往运用坚定不移、落地千金的语调,并且放慢讲话速度,强化重点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在分析学生常犯的错误时,我就慷慨激昂,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而分析物理过程时,应用随机应变的语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在讲物质的用途时,我则轻声细语地重点作介绍,有时还穿插一两个物理应用上的小故事,既起到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的作用,又活跃了思维,调节了课堂气氛。在教学告一段落后,用轻松愉快的语调,给学生以愉快的享受。我在听课中,还发现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在叙述中偶尔出现停顿,我认为这也是体现了语言的节奏感,它能起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有意识地组织教学的形式,对于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高效果等诸多方面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教师的言与行
物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主要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教师不但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意图告诉学生,就必须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应是一位演讲者(当然不仅仅是演讲者)。演讲者要征服听众,除了内容以外,语言艺术是至关重要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以物说理。教师的语言条理分明、系统清晰,有利于信息传递;寓庄于谐、生动感人,有利于引起学习动机;言近旨远、潜移默化,有利于落实教学的科学性原则。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技能技巧,变化无穷。
就教师语言的寓庄于谐而言,做到这一点,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心境。在良好的心境下,使人有“万事如意”之感;在不好的心境下,使人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心烦意乱”。由于物理教学中的概念、规律、模型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心境,用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创设物理情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一幅学生熟知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有一次听一位参加过全国高考物理阅卷工作的老师给高三学生分析高考物理试题,有一道填空题要求考生答出:是谁提出了近代原子论说,当这位老师讲到这道题的时候说:“由于以前学生只习惯于在题海中遨游而忽视了对物理史的学习,因此一碰到这类题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许多学生瞎猜,什么阿基米德、阿伏伽德罗、牛顿、麦克斯韦、安培,有的甚至把华罗庚也请了上来,在众多的著名人物中,唯独没有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位置。”讲到这里,全班学生都乐了,就连我们去听课的也忍俊不禁。然后,在良好心境下,这位老师又用了风趣幽默的语言讲了学习物理的重要。
二、内容的详与略
一节课的内容总要有侧重点,要组织好一堂课的教学,就要抓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只有区分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才能收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效果。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突出重点,就是要把较多的精力用在教学重点上,围绕重点进行启发诱导、开展双边活动。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它是指学生难理解和较难掌握的地方。因而突破难点,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如可采用直观教学,分散难点,适当复习或补课来掌握有关知识等方法。只有善于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象小河之中的流水一样平平而过,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样学生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师要从整个教学计划、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重点要“浓墨重彩”,而对于相对次要的内容则要“轻描淡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速度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即语言的节奏感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人们坐在行进中的火车里,很容易打瞌睡,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单调的音响能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或称催眠效应。教学的速度通常有两种不良的倾向:速度太快,犹如放连珠炮,把学生弄得晕头转向,造成学生“高度紧张,消化不良”,一是速度太慢,重复讲解,弄得学生“昏昏欲睡,心烦意乱”语调也有两种倾向:一是声音很轻,软绵绵的,象在唱摇篮曲;另一种则是声音过高,一惊一乍的,象唇枪舌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语言没有跌宕起伏,没有节奏感,大家知道,我国民间老艺人——瞎子阿炳自创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名曲《二泉映月》,曾一度倾倒了无数中外艺术爱好者,让他们百听不厌的原因跟乐曲的跌宕起伏是分不开的。而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节奏宜快慢交替,错落有致,使学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形成有规律的变化。
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应用联想、启发等语调,给学生一种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之中;在讲解重点环节和关键内容时,我往往运用坚定不移、落地千金的语调,并且放慢讲话速度,强化重点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在分析学生常犯的错误时,我就慷慨激昂,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而分析物理过程时,应用随机应变的语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在讲物质的用途时,我则轻声细语地重点作介绍,有时还穿插一两个物理应用上的小故事,既起到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的作用,又活跃了思维,调节了课堂气氛。在教学告一段落后,用轻松愉快的语调,给学生以愉快的享受。我在听课中,还发现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在叙述中偶尔出现停顿,我认为这也是体现了语言的节奏感,它能起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有意识地组织教学的形式,对于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高效果等诸多方面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