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思维对于会计专业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分析了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再造会计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学思维;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96-01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中几乎都设置了会计类专业,每年向社会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输送数十万会计专业毕业生。然而,尽管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已经形成一套十分成熟和稳定的教学模式,但会计专业的师资与生源绝大部分来源于文科生背景,缺乏定量思维分析能力,这给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或深造带来困难,亟需加以创新和改革。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为我国会计专业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目前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1.偏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忽视数量内涵。多年来,绝大部分会计教师的讲课风格都十分注意分析教程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内涵、特征或特点,不重视其数量特征。溯及本源,会计至少属于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会计最重要的复式记账法,就是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1494年在其数学专著《算数、几何、比及其比例概要》中,列出专门章节研究复式记账基本原理。而在现实的会计教学中,教师很少注意到会计基本概念与理论的数学性质。例如,在讲授复式记账基本原理和类型时,老师总让学生理解和记忆会计恒等式两端的变化规则和三大要素变化的九种情况,学生感到很难记忆。其实从数学组合概念思考,会计六大要素(不考虑利润这个“虚要素”)的变化种类型为:。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问题的实质。
2.只注重定性分析,轻视数量刻画。在分析会计理论时十分重视其理论原理,不重视其数量关系。例如在讲解在存货实际成本计价模式下,发出存货采用加权成本法进行计量,一般重点放在其文字表达公式分析,然后再结合发出原材料例证讲解,这样学生只能对同类情况进行核算。如果面对发出库存商品计价,甚至借款费用资本化率计算,很难类比处理。如果采用统计学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将发出存货价格计算数学原理讲清楚,则学生很容易理解,且能举一反三。
3.注重定性结论,缺少数理分析。讲授中注重基本方法的经济涵义,忽视其结论的推导过程,使得学生见其“形”,不理解其“神”。在很多会计专业教材中,对主要基本核算方法,只是采取定性描述,未对其推导过程与结论做数理分析或证明,学生只能知道这些方法的基本含义,不能深刻理解其准确的经济内涵。如金融债券的三种发行方式:平价、溢价或折价发行,教师讲授其原因时,基本上都是依据教材中表述的理由分析,即债券票面利率与市场实际利率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发行具体方式,而为什么会出现这三种发行方式,并未作出较为严格的数理剖析。这样学生只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二、再造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
针对以上高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教学中引进一些数学思维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提出以下改进会计教学模式探讨。
1.重视基本概念与理论的数量内涵。在讲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方法时,注意它们的经济内涵。会计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应用型学科,而且绝大部分内容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由于学生都学习过经济数学或高等数学,具有较高的数学准备知识,教师在讲授时,可以采用一些数学模型、定义或几何图形加以分析。例如在讲解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时,可以借助集合与集合元素的关系阐述它们蕴含着的数学关系,让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2.重视数学分析,培养模型化思维。将繁杂的计算计算步骤,简化为模型化思路。在中级与高级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课中,有一些重要且复杂的计算公式,学生在学习时很难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将其计算步骤简化为基本的计算模型,让学生较轻松运用其计算方法。如长期债券的溢价或折价摊销,老师可以将其五步计算过程归纳为简洁的计算模型,学生很快就掌握和灵活运用。
3.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地融合。在学习一些基本理论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方法加以刻画,深刻理解其实质。学生在学习比较复杂专业课程内容时,很难明白其基本含义,更难以熟练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在学习管理会计的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时,分析这两种方法计算利润存在差异的原因和结果的基本規则,可以先分析差生差异的原因并不在于二者计算利润的公式不同,而是由于对其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带来利润的差异。然后采用数理方法加以证明,并得到计算其利润差异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不仅能透彻理解其看似复杂的原因,而且能牢固掌握其结论,运用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相关对策建议
当然,要将数学理念恰当融入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这对教师提出要求了更高要求,这需要在以下方面改进教学方法。
1.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尽管会计专业教师在学生时代学习过一定数学知识理论,但由于长期并未使用那些数学理论与方法,大多数人对此已很生疏。可以采取邀请数学教师对会计老师进行短期培训,让他们尽快恢复基本的数学知识,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分析和构建简单的专业课程的数学模型。
2.运用Excel等软件,丰富教学内容。Excel软件对于会计专业课学习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可以将教学中所运用的计算公式或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创新。对于部分数学基础较好,并且打算将来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选修一部分较有难度的数学课程,如计量经济学、泛函分析等,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并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专业问题,发表科研论文。
参考文献:
[1]唐恒书.关于发行债券方式与定价的数理分析.财会月刊,2012;2.
[2]刘玥、黄莉、杨丹.会计师胜任能力解构及其培养—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探索.会计研究,2014;5.
关键词:数学思维;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96-01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中几乎都设置了会计类专业,每年向社会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输送数十万会计专业毕业生。然而,尽管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已经形成一套十分成熟和稳定的教学模式,但会计专业的师资与生源绝大部分来源于文科生背景,缺乏定量思维分析能力,这给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或深造带来困难,亟需加以创新和改革。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为我国会计专业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目前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1.偏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忽视数量内涵。多年来,绝大部分会计教师的讲课风格都十分注意分析教程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内涵、特征或特点,不重视其数量特征。溯及本源,会计至少属于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会计最重要的复式记账法,就是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1494年在其数学专著《算数、几何、比及其比例概要》中,列出专门章节研究复式记账基本原理。而在现实的会计教学中,教师很少注意到会计基本概念与理论的数学性质。例如,在讲授复式记账基本原理和类型时,老师总让学生理解和记忆会计恒等式两端的变化规则和三大要素变化的九种情况,学生感到很难记忆。其实从数学组合概念思考,会计六大要素(不考虑利润这个“虚要素”)的变化种类型为:。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问题的实质。
2.只注重定性分析,轻视数量刻画。在分析会计理论时十分重视其理论原理,不重视其数量关系。例如在讲解在存货实际成本计价模式下,发出存货采用加权成本法进行计量,一般重点放在其文字表达公式分析,然后再结合发出原材料例证讲解,这样学生只能对同类情况进行核算。如果面对发出库存商品计价,甚至借款费用资本化率计算,很难类比处理。如果采用统计学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将发出存货价格计算数学原理讲清楚,则学生很容易理解,且能举一反三。
3.注重定性结论,缺少数理分析。讲授中注重基本方法的经济涵义,忽视其结论的推导过程,使得学生见其“形”,不理解其“神”。在很多会计专业教材中,对主要基本核算方法,只是采取定性描述,未对其推导过程与结论做数理分析或证明,学生只能知道这些方法的基本含义,不能深刻理解其准确的经济内涵。如金融债券的三种发行方式:平价、溢价或折价发行,教师讲授其原因时,基本上都是依据教材中表述的理由分析,即债券票面利率与市场实际利率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发行具体方式,而为什么会出现这三种发行方式,并未作出较为严格的数理剖析。这样学生只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二、再造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
针对以上高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教学中引进一些数学思维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提出以下改进会计教学模式探讨。
1.重视基本概念与理论的数量内涵。在讲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方法时,注意它们的经济内涵。会计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应用型学科,而且绝大部分内容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由于学生都学习过经济数学或高等数学,具有较高的数学准备知识,教师在讲授时,可以采用一些数学模型、定义或几何图形加以分析。例如在讲解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时,可以借助集合与集合元素的关系阐述它们蕴含着的数学关系,让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2.重视数学分析,培养模型化思维。将繁杂的计算计算步骤,简化为模型化思路。在中级与高级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课中,有一些重要且复杂的计算公式,学生在学习时很难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将其计算步骤简化为基本的计算模型,让学生较轻松运用其计算方法。如长期债券的溢价或折价摊销,老师可以将其五步计算过程归纳为简洁的计算模型,学生很快就掌握和灵活运用。
3.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地融合。在学习一些基本理论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方法加以刻画,深刻理解其实质。学生在学习比较复杂专业课程内容时,很难明白其基本含义,更难以熟练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在学习管理会计的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时,分析这两种方法计算利润存在差异的原因和结果的基本規则,可以先分析差生差异的原因并不在于二者计算利润的公式不同,而是由于对其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带来利润的差异。然后采用数理方法加以证明,并得到计算其利润差异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不仅能透彻理解其看似复杂的原因,而且能牢固掌握其结论,运用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相关对策建议
当然,要将数学理念恰当融入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这对教师提出要求了更高要求,这需要在以下方面改进教学方法。
1.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尽管会计专业教师在学生时代学习过一定数学知识理论,但由于长期并未使用那些数学理论与方法,大多数人对此已很生疏。可以采取邀请数学教师对会计老师进行短期培训,让他们尽快恢复基本的数学知识,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分析和构建简单的专业课程的数学模型。
2.运用Excel等软件,丰富教学内容。Excel软件对于会计专业课学习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可以将教学中所运用的计算公式或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创新。对于部分数学基础较好,并且打算将来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选修一部分较有难度的数学课程,如计量经济学、泛函分析等,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并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专业问题,发表科研论文。
参考文献:
[1]唐恒书.关于发行债券方式与定价的数理分析.财会月刊,2012;2.
[2]刘玥、黄莉、杨丹.会计师胜任能力解构及其培养—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探索.会计研究,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