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目标锁定扩大内需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is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消费者支出增长减缓势必影响到亚洲各国的出口增长,而实际上,由于亚洲各国更多灵活的汇率制度和内需的不断增长将有效地“缓冲”这种影响。我们认为,中国政策制定者将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这有助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灵活的汇率制度等安排“缓冲”美国消费增长减缓影响
  
  传统上,亚洲经济被认为与经合组织(OECD)息息相关,与美国的关系更是如此。换个说法,美国如果打了个喷嚏,亚洲就会感冒。当越来越多的关注集中在负债的美国消费者和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时,投资者不断问我们一个问题:如果2006年美国消费减缓,那么亚洲经济会如何?
  在2005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调整了对2006年亚洲地区的经济预测。尽管考虑到美国消费者支出减缓的影响,我们预计,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GDP增长速度仍将达到7.6%,与我们对该地区2005年的预测(7.7%)基本一致。
  我们预计2006年美国消费增长幅度为2.2%,而这一数字在2005年是3.5%、2004年为3.9%。虽然这一减缓不容忽视,但起码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美国即将迎接消费不景气的到来。如果美国的消费支出比预计幅度出现更大的下滑,我们就有机会质疑那个传统的观点——亚洲经济发展的循环是完全依赖美国进行的。我们看到,亚洲经济已出现些许“缓冲”,这些“缓冲”将一定程度上减弱美国对亚洲经济的影响,足以让亚洲经济取得阶段性的扩张。
  越发灵活的汇率制度是亚洲拥有的“减震器”之一,除了足以应对区域外的众多变化,灵活的汇率政策也促使亚洲地区实行更为独立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内需的扩大。亚洲最大的三个经济体——日本、中国和韩国,他们各自的货币政策在浮动的资产价格中依然保持稳定,而稳定的金融环境更有利于内需的增长。日本、中国和韩国三国的GDP之和占了亚太地区GDP总量的80%。倘若亚洲各国的贸联系更加紧密,这三个国家内需的大将对亚洲其它国家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亚洲各国内需的扩大将逐步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同时它也能减缓美国消费不景气带来的冲击。
  与1990-1991年美国消费不景气时相比,如今的亚洲经济已发展得更为成熟。亚洲各国的内需旺盛,因此有足够的空间通过拉动投资和消费来缩小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而且,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亚洲地区各国间的贸易联系就越发紧密。外商直接投资和商品供应链的增加,以及日益以中国为圆心的发展趋势使得地区贸易活动不断增加。在中国,3-4年前,以加工和装配为主的出口和以内需为主的进口之间的比例为2:1,如今这个比例几乎为1:1。中国内需的扩大使得日本和韩国的出口都受益匪浅。
  
  中国放宽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一些人始终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必将在短期内放慢速度。而我们依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表示乐观。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十足,而且内需的扩大会持续拉动经济增长。
  高盛“中国活力指数(GSCA)”仍然是我们首选的用于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工具,由于政策原因,200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突然放缓,但自2004年第三季度以来,高盛“中国活力指数”已由之前的10.9%上扬并稳定在12.5%。
  更为重要的是,高盛“中国经济景气先行指数(CEMAC-GS)”从2004年中开始又重新加速。这次反弹恰巧与中国央行放宽货币政策相符。从2004年第三季度起,也就是美联储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后,中国的基础货币供应量增长从零上涨到了14%。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的放宽,短期利率下跌了200个基点,而M2的增长则提高了4.5个百分点,达到了18%的水平。
  在我们看来,中国放宽货币政策既有战术上的也有战略上的考虑。从战术角度讲,低利率为人民币的再次升值减少了压力。从策略上而言,货币政策的放宽是为了弥补人民币再次升值可能对贸易领域带来的影响。尽管自今年7月22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仅仅上升了0.33个百分点,但不能忽视的是美元本身也依据有利于贸易的原则而升值了。因此,人民币实质上的升值幅度要更大一些,超过了4%。所以,用放宽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的做法不无道理,我们的理解就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把放宽货币政策的目标锁定在了扩大内需上。
  基于出口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预测,我们将中国出口增长从2005年的25%下调到了2006年的15%。尽管出口放缓的幅度较大,我们仍预计中国2006年的GDP增速将达到9%,略低于2005年9.4%的水平。这样的调整也是由于内需的上扬而作出的——预计中国消费支出增长将从2005年的6.9%升至2006年的8.3%。
  人民币汇率的进一步调整,加上货币政策的放宽,愈发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出口向内需扩大。我们认为人民币会继续升值,这不是因为中国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而是因为这符合中国自己的利益。
其他文献
新疆金风以原始股5倍的价格低调私募1.5亿元,成为中国风电产业投资迅速升温的重要标志。而风电市场的发展得益于技术逐步成熟和成本下降。从1980年至2005年期间,风电的成本下降了约90%,目前约为0.40-0.60元/千瓦时,已接近水力发电成本。这使得近几年风力发电增速陡然提升,从2000年至2005年,中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由346MW增至1260MW,年复合增长率为29.5%。预计未来15年
期刊
以不变价美元衡量,原油、各种有色金属、黄金、糖等商品目前的价格与其历史高点相距甚远,有的甚至还不到其历史高点的一半。而世界经济正处于又一个低通胀、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主要国家消化价格;中击的能力增强,再加上“金砖四国”的快速增长使得全球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明显增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不会明显下降:同时,在美国双赤字继续高企和欧元区、日本经济复苏使得其金融机构信贷创造能力增强的背景下,全球超额流动性充裕的格
期刊
谈到杠杆收购,不能不提起KKR,KKR在1989年完成的价值250亿美元的RJRNabisco收购案,仍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杠杆收购。从1976年成立至2004年9月,KKR共成立了10只基金,内部人员出资5亿美元,外部筹集资金210亿美元,加上负债融资一共将1300亿美元投资到了93家公司,KKR从这些公司获得利润共计347亿美元。  在中国的商学院里,KKR的名字可能无人不晓。近来,随着新桥投资
期刊
4月初,享誉世界的“低音之王”——温可铮教授将造访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并一展歌喉,届时,幸运的观澜湖球会会员将有机会一睹“低音之王”的大师风采。这种难得的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着实让人兴奋,毕竟法国老一辈著名声乐家阿兰·万佐曾赞叹他的歌声:上帝啊,怎么这位来自东方的歌唱家的嗓音如此年轻富有魅力,他美妙的歌唱艺术即使在意大利,在欧洲也绝无仅有! 在急切的期待之余,联想之前众多的名人拜访,我们不禁要去探寻
期刊
2020年全球风电将达到总发电量的6%    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国际风电市场大背景之下的,全球市场的发展对于中国风电产业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全球范围看,自1992年开始,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增长率一直高于15%。截至2004年底,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7616MW。2004年风电总发电量达到96.5TWH(十亿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0.57%,而这一比例在十年前仅约0.05%。根据W
期刊
虽用汽车通过出售旗下唯一赚钱的资产——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来获得现金,采取的是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中代价最为高昂的办法。这一信号的意思很明显:这家位列“500强”的顶级公司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被不断失去市场份额、巨额亏损和劳资事件困扰的通用汽车公司终于走出了最后一步,开始出售自己皇冠上的明珠——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简称GMAC),以获取急需的现金。  4月3日,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将其金融子公司G
期刊
已通过股改方案或完成交易所审核的G股公司,收购中的不确定性大为减小。这使那些股价与净资产折价幅度较大的“破净”公司,更有可能成为最佳的并购标的。在这一过程中,换股或许将成为主要的收购手段之一。    “破净”公司成为新的并购对象    “破净”公司在海外曾经引发收购风暴。日本股市在十多年的熊市里,2002年近六成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广东“美的”曾趁此机会及时收购日本三洋的部分业务,并从中获得了
期刊
中国电网建设规模之大、需求之迫切,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只此一项便足以将中国以至世界对铜的需求拉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笔者认为,铜价两年内见7000美元/吨,现在刚刚升到一半。  被羁押中的国家储备局明星交易员刘其兵,如果还能看见行情的话,一定大呼看不懂。在2005年铜价屡创新高后,刘其兵开始沽空期铜,当时的价位是每吨3200美元。之后,铜价愈升愈高,刘则将空仓不断加码。至9月底被调离交易员位置时
期刊
关于明年中国经济的走势,经济学家分歧甚大,而且目前预测出现偏差的风险也非常高。但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一个以基建和二、三线房地产为主的新的投资周期已经出现,并可能由此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加速。我们预计2006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将超过10%。如果我们的看法正确的话,对原材料及机械产品的需求,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我们将2006年中国GDP增长
期刊
H股——私有化——A股,抑或是旗下多家A股或H股——私有化——打包整体上市,对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从公众公司再到公众公司的简单回归,而是一个资本增值的精彩游戏。  中国相当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旗下的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沪交易所上市,由于横跨低市盈率的H股和高市盈率的A股两个市场,进而衍生出了将H股私有化转而注入其A股上市公司的;中动。为了将私有化后的H股公司注入旗下的A股公司,大股东们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