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8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临床常表现为偏瘫侧上肢胀痛、酸痛或刺痛,伴有皮肤潮湿、紫绀、发凉、活动受限等,重症患者剧痛难忍,痛苦异常,成为康复的阻碍因子。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是符仲华先生发明于1996年,并于2002年获得国家专利的一种物理疗法。该疗法操作简单、痛苦极小、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仅仅刺激非病变部位的浅表皮下组织,所以非常安全,比传统针灸、推拿还要安全。现在浮针疗法广泛运用于痛证,在笔者科室针对肩手综合征实施浮针疗法72例。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为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72例患者均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查体配合,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4年。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患部,找准病灶压痛点,在距压痛点15cm内的进针点进行常规消毒,浮针快速透皮,呈15-30°角,达皮下疏松组织后平行进针,然后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便针尖作扇形运动以扫散,10分钟后取出钢针,软管留置皮下,24小时后取出,2-3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
疗效观察
患者均于1疗程后判定疗效:1治愈 关节水肿、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收不小肌肉无萎缩;2好转 关节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收不小肌肉萎缩不明显;3无效 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结果
经过治疗1疗程后,治愈21例,占29.2%;好转49例,占68.0%;无效2例,占2.8%。
讨论
中医认为,肩手综合征属于“痹证”、“经筋病”的范畴,其病机多由气虚、痰凝血瘀、经络痹阻导致关节痹阻,经脉不通而致疼痛,即“不通则痛”。其病位在皮部和经筋,浮针主要在皮下针刺,与皮肤关系密切,“肺合皮毛”且“肺朝百脉”,肺脏与皮毛有着密切的联系,肺脏通过宣发功能把津液和为气散布体表,以达到温煦滋养皮肤、调控呼吸、调节体温、抵御外邪的作用。因此浮针从皮肤入手治疗,使经络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到通而不通的临床效果。
本病常规针灸一般取颈夹脊、肩、肩髎、肩前、臂中、曲池、尺泽、合谷,提插捻转相结合泄法,十宣点刺放血,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但往往一个疗程的效果不明显。
浮针疗法是用特殊针具在局限性病灶周围皮下组织的浅筋膜进行扫散手法手法为主的针刺疗法。在传统针灸学术思想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针刺研究,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浮针针具的一种治疗方法。浮针具有积极有效、安全、疗效迅速持久、适应症广泛、操作简单等特点,特别是镇痛方面,疗效显著,且无口服药易产生毒副作用,同时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高。
通过临床观察,浮针疗法对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预后较好,是值得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案。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临床常表现为偏瘫侧上肢胀痛、酸痛或刺痛,伴有皮肤潮湿、紫绀、发凉、活动受限等,重症患者剧痛难忍,痛苦异常,成为康复的阻碍因子。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是符仲华先生发明于1996年,并于2002年获得国家专利的一种物理疗法。该疗法操作简单、痛苦极小、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仅仅刺激非病变部位的浅表皮下组织,所以非常安全,比传统针灸、推拿还要安全。现在浮针疗法广泛运用于痛证,在笔者科室针对肩手综合征实施浮针疗法72例。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为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72例患者均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查体配合,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4年。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患部,找准病灶压痛点,在距压痛点15cm内的进针点进行常规消毒,浮针快速透皮,呈15-30°角,达皮下疏松组织后平行进针,然后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便针尖作扇形运动以扫散,10分钟后取出钢针,软管留置皮下,24小时后取出,2-3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
疗效观察
患者均于1疗程后判定疗效:1治愈 关节水肿、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收不小肌肉无萎缩;2好转 关节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收不小肌肉萎缩不明显;3无效 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结果
经过治疗1疗程后,治愈21例,占29.2%;好转49例,占68.0%;无效2例,占2.8%。
讨论
中医认为,肩手综合征属于“痹证”、“经筋病”的范畴,其病机多由气虚、痰凝血瘀、经络痹阻导致关节痹阻,经脉不通而致疼痛,即“不通则痛”。其病位在皮部和经筋,浮针主要在皮下针刺,与皮肤关系密切,“肺合皮毛”且“肺朝百脉”,肺脏与皮毛有着密切的联系,肺脏通过宣发功能把津液和为气散布体表,以达到温煦滋养皮肤、调控呼吸、调节体温、抵御外邪的作用。因此浮针从皮肤入手治疗,使经络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到通而不通的临床效果。
本病常规针灸一般取颈夹脊、肩、肩髎、肩前、臂中、曲池、尺泽、合谷,提插捻转相结合泄法,十宣点刺放血,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但往往一个疗程的效果不明显。
浮针疗法是用特殊针具在局限性病灶周围皮下组织的浅筋膜进行扫散手法手法为主的针刺疗法。在传统针灸学术思想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针刺研究,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浮针针具的一种治疗方法。浮针具有积极有效、安全、疗效迅速持久、适应症广泛、操作简单等特点,特别是镇痛方面,疗效显著,且无口服药易产生毒副作用,同时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高。
通过临床观察,浮针疗法对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预后较好,是值得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