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t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它能让人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可是,当下的高中生很大部分已经渐渐缺失阅读的习惯,以致他们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不强,难以更好地学习和适应未来的工作。林语堂在《名人谈读书》中说:“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这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的理念相契合,由此,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把阅读融入教学,带入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教学 学生阅读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68-01
  一、在新课标倡导下,阅读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大纲一再强调阅读等语文活动的意义,它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六项原则之一。另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的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一个人的精神启蒙往往是由阅读开始的,这种启蒙犹如一束来自形而上的世界的光,照亮人的灵魂。而只有当他有了这种体验之后,他才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和追求这些东西。又如新课标所说:“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高中学生通过阅读能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其在枯燥的学习环境中获得一丝阳光、一滴雨露。课外文章阅读不仅能增加自己的阅历,也能在多姿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快乐,让其感动。比如学生的周作业“一小时阅读”,每周一,一位同学把自己的阅读故事、新闻,自己的体验告诉每一位同学,最后老师发言也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从“被迫”阅读,到喜欢阅读,最后到主动去阅读。因此,学生收获良多:第一,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拓宽一个人的人生视野,使他更容易理解他人,富于同情心,更具有判断力;第二,学生可以练习说话,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第三,学生可以积累素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课内文章阅读除了培养学生情感价值体系,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所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让学生受益匪浅。
  二、新课标倡导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改变曾经“古板”的教学模式,着力学生个性的培养,要改变“生拉硬扯”的思想,深切关心学生自我意识。
  (一)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旧的课堂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师不能真正明白学生想法、学习情况,即使是好的阅读内容也只能被动接受。新课标明确交代:“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故都的秋》,教师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感受故都秋天的清、静、悲凉。再理清思路,秋思图、秋槐图、秋蝉图的描写手法,写作目的。最后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在这种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比如“扫街的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通过一条条丝纹说明当时环境静,从而体现出作者的心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自主阅读,不仅读,还能消化在记忆中。
  (二)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因为阅读而快乐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阅读中的感知和体验,但这并不仅仅是多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就行,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还应该给学生多营造一些阅读氛围,让学生感觉不是一个人在阅读,而是大家一起阅读,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最后把阅读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比如像文章上面谈到的举行“一小时阅读”类似的活动。学生最开始进行一小时阅读或许是因为完成任务而被动去读,但接着学生在教室课堂这个平台上把一小时阅读的内容分享给其他人,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这样,阅读就会变得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爱上它。
  不仅如此,新课标还提倡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当老师,把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每周安排一个小组负责一篇课文或者某一个学习主题,让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查阅资料,最后让他们自己当老师。这样学生能更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阅读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窗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在培养自我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优秀作品,让阅读成为他们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学生的自主“阅读”,体现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其他文献
现代暖通空调系统是集制冷、制热、换气、加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气处理系统,其结构复杂多变、管线交错纵横、控制方便智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暖通空调是一种极为常
中国北部以昆仑-秦岭-大别复合造山带为南界,其东部经受了构造体制转换、华北克拉通分化和“活化”以及岩石圈大范围大幅度减薄。西部特提斯构造域的中、小地块多次“开”和
[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备手段,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语言艺术 科学性 概括性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64-01  我们都知道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和高效性课堂的简称,而“高效型课堂”偏重于课堂模式,“高效性课堂”偏重于结果。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高
低年级的学生处在知识积累的初级阶段,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积累相对不足,且阅读水平差异很大,这就需要教师在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新的阅读领域,养
作文写作实际上就是个体独立思想的展示.培养独立思想的个体要从小学就开始,且培养平台应该在各门学科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
期刊
根据区内钻井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采用岩石圈和盆地尺度相结合的分段线性热演化模型,对该区的热史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1)该区自古新世以来,热流的演化形态近似于“马鞍型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地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绘本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
代响铃说:“我们在轮椅上也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这个女孩,今年23岁,安徽固镇人,刚刚以“省级品学兼优毕业生”的称号,从安徽财经大学新闻学专业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