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田灌区的有效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保障粮食安全、水环境和水资源安全,实现农业生态效益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田灌区的综合治理内容包括节水灌溉、控制排水、农田污染防控等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田灌区存在的问题,探讨可以实现节水、减排、控污的创新灌区水综合治理模式,为我国农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农田灌区;综合管理;节水灌溉;污染防治
农田灌区综合治理方案的核心是合理开发灌区水资源,协调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和水资源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农田灌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灌区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粮食的生产和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严重匮乏,因此设计节水、减排的灌区综合治理方案可以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有效控制农田污染问题。科学的灌区治理方案可以建设高产、节能、安全的高效节水型农业,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当前农田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量逐年降低
我国水资源匮乏,因此如何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农田灌区综合治理中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制度是解除水资源瓶颈制约的主要手段,《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中对农业用水有严格的标准规则。推动农业灌区用水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水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各行各业的用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农业用水量所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却逐年下降,从最初的97.1%下降到61.3%,农业用水供不应求,加上灌溉技术不成熟造成的浪费以及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破坏导致我国农田灌区资源性、结构性缺水现象突出。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减少,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为700万,人口的增加给土地资源带来压力,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大量被侵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据不完全统计,耕地面积每年的减少量在26.67万左右。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量每年递增,农业用水量不断减少,人口呈刚性增加,土地呈刚性减少,想要保证我国粮食产业稳步发展,必须要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上着手。大力发展西南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推进西北、华北地区重点灌区的节水灌溉工程,以提高我国粮食总产量,推进粮食产业的发展。
(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全国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长期存在设备老化、数量不够、建设标准低的问题,使得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远低于世界标准。因此必须优化灌区综合管理措施,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的方法和措施
(一)构建农田灌区综合节水模式
农田灌溉应满足“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标准,研究农田生源的变化规律,将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农田的生态机制,研究农作物所需养分的转移途径,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引进国外先进灌溉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灌溉模式。综合灌溉技术、水肥利用技术、节水工程技术打造科学的、现代化的综合节水模式,实现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建立农田科学排水机制
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农田灌溉排水机制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方面的作用,地下水、土壤水互相转化,影响到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的变化。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取样分析不同地方排出的水的成分,以免农田面源污染物造成的水质污染作用到灌溉上来。优化排水系统的建设,新增明沟、竖井、暗管等排水设计,有效防止污水和灌溉用水的转换。在制定农田灌区综合治理方案时,要敢于创新和突破,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手段,建立适合我国农业发展情况的创新型治理措施。
(三)明确灌溉和排水耦合的田间水分阙值,建立合理的灌溉——排水耦合制度
关注灌溉和排水的耦合作用,不僅可以使农作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作物对于水分的吸收率,而且可以实现对污水的调控,防止氮磷污染物聚集影响农作物生长。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不同尺度下灌溉——排水耦合土壤水分阙值,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的作用,实现高效用水、科学用水目标。
(四)构建农田灌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农田灌区的综合治理理念就是建设生态农业以及建设节水型生态灌区,在进行农田节水改造的同时,要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落实“五位一体”思想,各项举措都要符合水资源综合管理制度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创新农田灌区管理模式。优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采用实时监控、远程调控、动态仿真等智能系统随时了解农业灌溉动态,加强对农田生态格局演变的研究,明确灌排耦合关系,实现最大程度的农田节水目标。
三、总结
优化农田灌区综合治理方案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性,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农田的实时调控,建设高效节水、自动化、现代化的灌区,实现农业生态建设的安全稳定性、自然性,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世彰,刘笑吟,杨士红,纪仁婧.灌区水综合管理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06:1-9.
[2]王少丽,许迪,陈皓锐,韩松俊,焦平金.农田除涝排水技术研究综述[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4,04:343-349.
[3]白岗栓,张蕊,耿桂俊,任志宏,张沛琪,史吉刚.河套灌区农业节水技术集成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01:149-154.
作者简介:石云云,女,汉族,研究方向:农田灌区综合管理与节水展望。
关键词:农田灌区;综合管理;节水灌溉;污染防治
农田灌区综合治理方案的核心是合理开发灌区水资源,协调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和水资源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农田灌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灌区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粮食的生产和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严重匮乏,因此设计节水、减排的灌区综合治理方案可以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有效控制农田污染问题。科学的灌区治理方案可以建设高产、节能、安全的高效节水型农业,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当前农田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量逐年降低
我国水资源匮乏,因此如何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农田灌区综合治理中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制度是解除水资源瓶颈制约的主要手段,《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中对农业用水有严格的标准规则。推动农业灌区用水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水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各行各业的用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农业用水量所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却逐年下降,从最初的97.1%下降到61.3%,农业用水供不应求,加上灌溉技术不成熟造成的浪费以及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破坏导致我国农田灌区资源性、结构性缺水现象突出。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减少,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为700万,人口的增加给土地资源带来压力,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大量被侵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据不完全统计,耕地面积每年的减少量在26.67万左右。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量每年递增,农业用水量不断减少,人口呈刚性增加,土地呈刚性减少,想要保证我国粮食产业稳步发展,必须要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上着手。大力发展西南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推进西北、华北地区重点灌区的节水灌溉工程,以提高我国粮食总产量,推进粮食产业的发展。
(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全国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长期存在设备老化、数量不够、建设标准低的问题,使得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远低于世界标准。因此必须优化灌区综合管理措施,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的方法和措施
(一)构建农田灌区综合节水模式
农田灌溉应满足“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标准,研究农田生源的变化规律,将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农田的生态机制,研究农作物所需养分的转移途径,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引进国外先进灌溉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灌溉模式。综合灌溉技术、水肥利用技术、节水工程技术打造科学的、现代化的综合节水模式,实现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建立农田科学排水机制
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农田灌溉排水机制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方面的作用,地下水、土壤水互相转化,影响到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的变化。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取样分析不同地方排出的水的成分,以免农田面源污染物造成的水质污染作用到灌溉上来。优化排水系统的建设,新增明沟、竖井、暗管等排水设计,有效防止污水和灌溉用水的转换。在制定农田灌区综合治理方案时,要敢于创新和突破,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手段,建立适合我国农业发展情况的创新型治理措施。
(三)明确灌溉和排水耦合的田间水分阙值,建立合理的灌溉——排水耦合制度
关注灌溉和排水的耦合作用,不僅可以使农作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作物对于水分的吸收率,而且可以实现对污水的调控,防止氮磷污染物聚集影响农作物生长。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不同尺度下灌溉——排水耦合土壤水分阙值,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的作用,实现高效用水、科学用水目标。
(四)构建农田灌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农田灌区的综合治理理念就是建设生态农业以及建设节水型生态灌区,在进行农田节水改造的同时,要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落实“五位一体”思想,各项举措都要符合水资源综合管理制度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创新农田灌区管理模式。优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采用实时监控、远程调控、动态仿真等智能系统随时了解农业灌溉动态,加强对农田生态格局演变的研究,明确灌排耦合关系,实现最大程度的农田节水目标。
三、总结
优化农田灌区综合治理方案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性,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农田的实时调控,建设高效节水、自动化、现代化的灌区,实现农业生态建设的安全稳定性、自然性,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世彰,刘笑吟,杨士红,纪仁婧.灌区水综合管理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06:1-9.
[2]王少丽,许迪,陈皓锐,韩松俊,焦平金.农田除涝排水技术研究综述[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4,04:343-349.
[3]白岗栓,张蕊,耿桂俊,任志宏,张沛琪,史吉刚.河套灌区农业节水技术集成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01:149-154.
作者简介:石云云,女,汉族,研究方向:农田灌区综合管理与节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