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3E农业模式主导T的美丽乡村建设

来源 :农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no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讨论分析中国乡村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外乡村农业发展趋势与成功经验,结合农业和农村的基本国情,提出了3E农业发展模式;并以伏羲农园发展运营模式为实践,论证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3E农业为理论基础,以低碳高效为目标,以生态循环为核心,以信息科技为手段,实现城乡统筹联动发展;最后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背景出发,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浅析了发展3E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3E农业;生态;循环;高效;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849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建设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保证和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通过外部的物质能量投入获取更高的农产品产量的现代常规农业,在高能耗的同时,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所换取的农业的增长,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耗竭资源的重要源头,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威胁与破坏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难点之一。
  1 中国乡村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中国乡村人口众多、底子薄弱,因此村的发展对于国内的整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只有发展好乡村经济、增加乡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乡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中国乡村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中国乡村的发展中也还存在众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1 城乡信息严重不对称,乡村产业发展滞后
  1.1.1 技术信息的不对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正不断向城市集中,这在加剧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同时,使广大的乡村尤其是西部资源贫瘠的乡村地区农业科技水平更加落后,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并没有及时在广大乡村地区得到普遍应用,城市对乡村的带动性较弱,农业科技的进步并没有给农民带来较大的实惠,与发达国家比,中国乡村的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1.1.2 供需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广大的城市消费者对安全、优质的农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相反,农户和企业会将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机会合理利用以谋取自身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一味追求农副产品的产量,忽略农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样会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有时会损害到公众利益。例如,国内很多食品公害事件完全是人为造成的,而不是由于缺乏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大大增加农业生产者的经营风险。
  1.2 环境污染向乡村延伸,乡村田园生态遭破坏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极大方便。由于单纯的追求经济的增长,造成的却是乡村环境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加剧。除此之外,技术含量低、粗放经营的乡镇企业的崛起也给乡村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农民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肆无忌惮地对乡村资源进行开采攫取,在严重浪费资源的同时,给本来美好的田园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现代化农业在解放生产力、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对乡村的土壤、水体、空气等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
  乡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相对滞后,生产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生活污水直排的现象时有发生,乡村田园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的同时也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
  生态旅游的概念被异化,纷纷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珍稀资源推向市场。在乡村保护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修建星级宾馆等设施,使很多生态景区过于商业化和人工化,破坏了其固有的原始生态面貌。
  1.3 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中国的农业产业链不完善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小、农民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农业产业链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链短且窄、农业产业链断裂和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
  首先,中国农业主要停留在上游生产阶段,中下游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的发展滞后,几乎还是停留在出售初级农产品的阶段。其次,产业链断裂是国内农业产业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链条上的上游与下游距离过大,中间缺乏必要的产业环节,而导致链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脱节;链条上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供给大于需求或者供给小于需求,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制约上下游产业间的配合,导致资源的浪费;产业环节或部门的孤立,未能与其他相关环节或部门发生紧密的技术经济联系,也就无法与其他环节产生协同效应,既限制了自身效能的发挥,也制约了链条整体效能的实现。再次,中国农业产业链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低,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链存在多重风险。
  2 国外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升级,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了乡村建设国际化领先,也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3种不同模式和路径,劳动节约型、土地节约型和综合性技术进步型,即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丰富型、劳动力短缺,但具有资金优势,其现代农业发展以规模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以荷兰、日本、比利时等为代表的耕地资源短缺,人多地少,劳动力昂贵,主要通过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主;以德国、法国和英国等为代表的耕地资源不足,人口稀少,在雄厚的工业和技术基础上,走机械化和高科技的综合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方法是技术和产品创新的一种重要方法,已在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农业领域成功的进行了应用。为了探索创新方法能否应用于兽医研究领域,能否为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创新资源,本研究以TRIZ为例进行了创新方法在兽医技术方面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创新方法能够为兽医技术问题的解决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案,方案符合技术发展路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方案同时能够指出技术再创新的关键,为技术的持续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摘要:为深入掌握失地农民的心理适应状况,测知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失地农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对青岛市夏庄街道失地农民进行了实证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出现不同程度的生存危机感、身份认同困惑、社会歧视带来的自卑感、对未来生活的焦虑等多种心理问题。根据调查结果从农民自身、社区和政府方面提出增强农民技能、引入社工服务和加强政府保障等对策和建议,为失地农民角色转变提供借鉴。  关键词:失地农民;心理适应;调
期刊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梁成穗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酿造高粱品种在旱地的合理种植密度,以酿造高粱‘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6.00万株/hm2、8.25万株/hm2、10.50万株/hm2、12.75万株/hm2、15.00万株/hm2)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高粱株高、茎粗、穗
期刊
摘要:为探索切除烟叶无使用价值的叶柄后的烘烤方式,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进行了切柄后烟叶的烘烤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拖一低或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有利于淀粉的降解,淀粉含量较对照均有降低,烟叶的化学成分更趋协调;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
期刊
摘要:研究四川泸县的国家高梁原原种扩繁基地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特性,为生土熟化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均具有明顯的规律性,国家高梁原原种扩繁基地表层土壤养分根据分级标准,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为4级水平,全钾、速效
期刊
摘要:研究旨在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百草霜”对大刺鳅生长、消化酶及非特异免疫活性的影响。将野生大刺鳅子一代(Mastacem6elus aculeatus)幼魚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平行,其中1组为饲喂鳗鲡配合饲料的对照组,另外3组分别为饲喂添加0.1%、0.5%、1.0%“百草霜”鳗鲡配合饲料的试验组,水温26~28℃,溶解氧5.0~6.0mg/L,pH 6.5~7.5,饲养周期为56天。结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休闲农业要素在具体区域内(现代农业园区)的适配性问题,摸索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园区的结合要素,使休闲农业成为撬动现代农业园区高效发展的支点。本研究以唐山滦南林果园区为例,分析了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与休闲农业的结合点,以及园区中休闲要素的体现方式,剖析了园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分析了休闲农业在研究区域的应用要素等问题,发现其中不足之处,从而得出现代农业园区中打造休闲要素,需要考虑地
期刊
摘要:为明确种植方式与土壤水分含量、高粱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以高梁杂交种‘通杂13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种植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高梁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设3个处理方式,分别为Bl-等行距50 cm(种植密度10.5万株/hm2)、B2--比空1(行距50 cm种2行空l行,种植密度10.5万株/hm2)和B3--比空2(行距50 c
期刊
摘要:蚜虫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个体小、繁殖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较难防治。蚜虫不仅造成植物营养成分的流失,还是植物病毒传播介体,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基因工程防治等各种方法被尝试和研究来抵御蚜虫的危害。归纳和总结了不同蚜虫防治措施的特点和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蚜虫防治研究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蚜虫;棉花;防治;凝集素基因  中图
期刊
摘要:空间句法可以将空间形态抽象为客观量化的数据,表达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的空间形态研究角度。通过空间句法的应用,以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为依据,利用Depthmap软件对太谷古城空间进行研究。选取明清时期和现今2个时期太谷古城地图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古城道路系统抽象成的轴线模型和线段模型,得到古城的整合度、可理解度、选择度、熵值等特征值,针对不同的空间形态采用相应的景观设计手法。在2个
期刊